夏琳玲
本文以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一对一”教学为例,分析了高校“一对一”教学模式的产生及其原因,即留学生、高校教学规范性以及HSK(Hanyu Shuiping Kaoshi)的需求,探讨了高校“一对一”教学应遵循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任务分配适当、因材施教、综合跟踪、情感投资以及教师与教学同步发展的原则,并对高校“一对一”教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汉语热引发的“一对一”教学模式新潮流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在同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汉语带向全世界。世界各民族对汉语的需求日益高涨,这些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贸易互通有无的交流需求;另一个是对汉文化的渴望,对汉语语言的热爱。以经济贸易交流为主的非学历汉语习得者,他们主要通过汉语培训机构习得汉语;以汉语为学业的汉语习得者,主要通过在高校学习获取学历证书并习得汉语。
据此,可以将“一对一”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汉语培训机构中的一名教师辅导一名汉语习得者,这类“一对一”教学已经广为人知;另一类是高校中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对留学生的“一对一”式的辅导。与汉语培训机构“一对一”相比,这种新教学形式更具有优势,不仅能为留学生提供更好的跟踪辅导,而且给予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实践平台。
二、高校“一对一”教学产生的原因
教学规模和对象的差异造成“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形成,这种模式分为两类,即培训机构中的“一对一”教学以及高校中的“一对一”教学,两类“一对一”教学模式各有千秋。高校“一对一”教学模式比培训机构“一对一”教学模式更具有教学过程严密和教学内容丰富的特点。高校“一对一”教学时间更为稳定,教学对象的汉语基础较好,这就决定了教学过程更为严密。汉语习得者目的不同、方式不同、母语迁移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高校“一对一”教学更适合留学生的原因。
(一)留学生的需求
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教育需求必然与一般的汉语习得者不同。他们需要的是更专业和更全面的教育,而高校汉语教育能够做到面面俱到。虽然汉语培训机构也是教授汉语,但无法完全从教育的本分出发。相对而言,高校“一对一”教学能够满足这些需求,与汉语培训机构明显不同。
在课堂之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在现实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更好地被吸收消化。且针对学生课堂中不明白的知识点,需要提供课外辅导。教师教学加上“一对一”教学,能够让留学生在目标语环境中更高效地学习汉语和掌握汉文化。由此可见,“一对一”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能够更充分地满足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需求。
(二)教学规范性的需要
高校“一对一”教学的规范性和严密性使得高校“一对一”教学更具优势。在“一对一”教学活动中,“一对一”教师要求严格,语音、词汇、语法等都能得到大量练习的机会,这就使汉语教学形成一个系统,减少学生错误的机会和偏误的概率。“一对一”教学能够在课外学习时间里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规范,是保障教學规范性和严密性的必要措施。因而,教学规范性的需要是高校“一对一”教学产生的必要原因。
(三)HSK考试的需求
HSK是母语非汉语的外国人的汉语水平测试。它是一项标准化的水平考试,不依据任何教材而仅以汉语运用能力为考查内容,所以,听、说、读、写的能力对母语非汉语的外国人来说尤为重要。只有接受全面教育,按照教育原则和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才能让留学生学到全面的知识,听、说、读、写的能力实现同步发展。高校“一对一”教学有专职汉语教师的系统知识教授,更有辅导教师的纠正和课后跟踪,比培训机构更有优势。HSK的特点决定了汉语习得者需要严密、系统的知识教育,高校“一对一”教学与学校专业教育相辅相成,为留学生通过HSK提供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这无可争议地显示出留学生需要高校“一对一”教育,也是“一对一”教学模式产生的必要条件。
三、高校“一对一”教学应遵守的教学原则
高校“一对一”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部分,应遵循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知识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以及量力性原则等。但其又不同于一般教学,因而又要遵循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原则,包括以下5项原则。
(一)课内、课外综合跟踪的原则
课内、课外综合跟踪是“一对一”教学的基本原则。文化适应程度决定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要求课内、课外综合跟踪,要让学习者快速融进文化环境,以拓展进一步发展第二语言习得的空间,克服“语言休克”“文化休克”等学习者的心理距离。“一对一”教学可以利用自身灵活自由的特点,充分满足这一要求。
(二)教师个人的发展与教学同步的原则
“一对一”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高校在校大学生,教学经验有所欠缺,需要完善自身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教师的教学质量休戚相关,因而,持续性的终身职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总之,辅导教师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完善自身,始终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三)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的原则
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要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提升学习效果。教学效果的显现,不仅要求学生把握目的语环境,而且要求教师利用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留学生能够在其中直接迅速感受实际沟通的有效性。高校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应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一方面,“一对一”辅导教师抓住自身教学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要配合留学生实现在目的语环境进行正确规范的交际。辅导教师要鼓励他们说话,发现他们交际用语错误时要及时纠正,实现自身实践和留学生实践的双赢。
(四)任务分配适当的原则
任务分配不同,会导致学习者水平能力的不同。生活在目的语学习环境下的外语学习者普遍存在“重听说,轻读写”的现象,因为这类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环境下,提高口语水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无论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读写能力的学习时间皆明显少于听说能力的学习时间。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分配学习任务,根据教学要求相應调整学习任务,实现听、说、读、写4种交际能力的平衡。
(五)针对个体差异量体裁衣的原则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传统大、小课堂式的教学活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精力有限,导致无法做到十全十美。相对而言,“一对一”教学可以充分遵循这一原则。每个人性格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爱好学习的程度不同以及文化背景和汉语水平不同等,高校“一对一”教学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为提升教学有效性而努力。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向/内向性格的关系主要有两个假说:一是外向型学习者在交际能力上优于内向型学习者;二是内向型学习者在认识、学习语言能力上优于外向型学习者。这两个假说都说明一点,性格的不同的确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而,高校“一对一”教学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量体裁衣,安排合适的学习重点和方法。
四、结语
“一对一”教学势必会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而蓬勃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机遇也是“一对一”教学的发展机遇。未来,“一对一”教学会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分布的广泛而更加广泛;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丰富会使得“一对一”教学更加科学;“一对一”教学会逐渐受到重视,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对一”教学的人性化、课堂生活化,也会越来越受留学生的青睐。
参考文献:
[1]曹成龙,王国文.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119-121.
[2]刘进.一对一初级汉语教学辅导课的个案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3]倪传斌.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学习需求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68-76.
[4]王爽爽.对美国学生一对一汉语教学实践报告[D].苏州:苏州大学,2016.
[5]费暐颖.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的灵活性与系统性问题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6]童丽娟.初级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2.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