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2021-01-03 18:19武慧兰杨永凤郭晓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线下词汇思政

武慧兰 杨永凤 郭晓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河北·廊坊 065000)

0 引言

“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全国各大高校各种专业的关注热点,如何在课堂上潜移默化融入“课程思政”成为教师们面临的一道难题。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形式和效果,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很多研究者都开始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可行性、实施路径。从大学英语教学角度搜索相关文献,发现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探讨多于实践探讨,而如何实际操作正是多数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思政”教学的难点。因此,本文将借助具体案例,探讨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如何开展大学英语“思政”教学。

1 混合式教学模式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不论是研究者,教学实践者,还是教育机构,对其已基本达成了共识: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我们认为混合式教学并不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下面授教学、网络在线教学和移动学习三种方式完全融合教学模式,其本质是为学生创建一种真正高度参与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在操作层面,需要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混合、教育技术混合和教学方法混合。

1.1 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混合

线上教学应是交互式教学,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便于自己掌握学生学习盲点。而线下面授教学则是基于学生在线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深层次探讨。

1.2 教育技术混合

混合式教学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对新型教育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决定了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效果。当前,教师需要掌握多种适用于网络教学和移动教学的软件和媒介,并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应用。

1.3 教学方法混合

混合式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复制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而是要钻研多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掌握各自优势,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实现高效混合。

2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思政”教学实践

本文以南京大学出版社《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4第四单元Passage A Chicken Hips为例,来探讨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思政”教学实践。

2.1 教学内容

该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从加拿大到非洲国家冈比亚之后,经历了审美文化冲击,从原来以纤细苗条为美的加拿大审美观转变到理解并能接受非洲以丰腴圆润为美的观念,但是回到加拿大后又产生了矛盾心理。这篇文章主要揭示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道理。结合文章内容,在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时,主要围绕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培养文化自信入手。

2.2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基于文中的关键词汇,进行有意识的润物无声的思想和价值引领,以达到“思政”语境下的词汇学习目标。

(2)能力层面: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如画思维导图、写活动评语、文章内容交互讨论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另外,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各层次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3)情感层面:通过线上和线下教学活动,学生认识、梳理进而重新审视中国的审美文化史,培养学生对本族文化的理解、认同和自信。同时,结合话题讨论和写作,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世界的不同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2.3 教学步骤

2.3.1 课前线上导学

课前线上导学主要采用学生自学、自测、自评为主,教师监督、记录、评价为辅的形式进行。一共分为三个任务板块,即词汇学习、文章预习和小组活动。

词汇学习通过“云班课”平台来完成,学生可以自测词汇掌握程度,教师记录学生学习测评结果,用于指导线下词汇教学。“思政”教学通过融入到例句解析和单词精炼部分来完成。词汇学习的“思政点”融入要少而精,让学生在重点学习词汇的过程中,理解国家大政方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价值观等。

文章预习要求学生画出文章思维导图,提交到“钉钉”小组群中,学生互相打分,并提出改进意见。教师在每个小组群中,可以实时看到学生的互动过程,但不介入学生活动和讨论。构建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在教师监督下的组内互评可以培养学生思辨思维。此环节中,教师要适度放手,在进行必要监督的同时,给学生更多自由互动的空间。

小组活动是以“中国审美史”为主题,介绍中国某一个朝代的审美观,将内容制作成英文海报,录制简要语音讲解,并在“钉钉”圈子中展出。然后根据内容、设计和创新三方面的标准,师生共评,在线投票。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可以熟悉传统审美风格,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认同感。

2.3.2 课堂线下教学

课堂线下教学采用探究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引领课堂教学方向;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思考、讨论、分享贯穿始终。课堂教学包括话题讨论、语言分析、语篇分析和总结讨论四个版块。

话题讨论是针对课前导学中“中国审美史”海报主题活动进行延展讨论,让学生们谈谈通过这次活动发现了怎样的“中国美”和对“美”的理解。这个活动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语言分析环节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教师结合学生课前导学中单词练习情况讲解错误率高的词汇和用法。然后,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难点语言分析,促进学生理解语言细节,为语篇分析做好铺垫。

语篇分析按照文体分析、结构分析、学生反思、细节分析四个小节进行。因为这篇文章文体一目了然,学生可以很快找到记叙文五要素(who,when,where,what,why),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第六个要素(how)恰是理清文章的线索。从而,顺其自然地进入到结构分析,根据作者前后态度变化,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画思维导图。第三步,学生结合教师的结构分析反思和自评课前导学中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将自评评语发到班级群中,教师酌情点评,并且让学生明确思维导图没有固定模式,只要有理有据均可。第四步,细节分析环节中,学生翻转课堂分析隐藏在语言细节中的两种审美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

总结讨论既是课堂的小结,也是课堂主题的升华。紧扣语篇分析最后一步的细节分析,抛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不同文化”的话题,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借用名人名言总结和阐释应有的正确态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国特色文化自信的真正内涵,同时教师需提示学生在文化互鉴互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外来文化的黑暗面,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2.3.3 课后线上延伸

课后线上延伸以写作任务为依托,既是此次“思政”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其评价手段。写作的内容是2010年考研看图作文“文化‘火锅’既美味又营养”,要求学生提交到“钉钉”英语作业中,利用批改功能帮助学生修改语言错误,教师在下次课堂教学中结合网络上的优秀范文和学生自己的文章进行点评,指出其中优秀观点,再一次加强本单元“思政”教学效果。

3 教学反思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思政点”的融入要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同时,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决定了“思政”融入的形式和时机,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情,做到适时适量适度的融入。而且,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教师应坚持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理念来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感知力。最后,评价要坚持多元性,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以评促思。

不足之处如下:首先,由于课时限制和学生语言基础较为薄弱,有些“思政点”的展开受到约束;其次,教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一些环节的设计未能把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也影响到了“思政”教学效果;此外,“思政”育人效果评价方式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

4 结语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思政”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亲和力,也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但是,这样的教学形式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极大挑战。只有通过更多的团队协作研究、教师个人的努力和无数次的教学实践才能推动这种教学形式的进步和成熟。

猜你喜欢
线下词汇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思政课“需求侧”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