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世华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3)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各种学科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价值的传递。这正是对“课程思政”最好的解读。“课程思政”并不是新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其内涵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校的全部课程为育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挖掘包括思想政治课程、通识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不断深化和拓展思政课程的主流价值和引领作用,将显性育人与隐形育人相结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使所有的教师都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真正打造在课堂教学中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模式,最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之拥有过人的本领,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助其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不仅要知识丰富、技术先进,更要胸怀天下、勇于担当。“德才并重”“德技双修”等类似对人才的评判标准或要求,正是人才培养中对思想品德要素的重视与强调,这种对人应有的人格、品质等要素的强调,也正是“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历史,育人始终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对学生德行的培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宝贵传统。《礼记》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对于“道”的追求,必须以自身道德的完美为根本,高度强调了德行修养对于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就是要关注并解决好知识、技能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机结合的问题。
在思想层面,公共基础课的教师需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实际上,在我们公共基础课程中都可以找到很多蕴含着思政教育因素的内容和章节,例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展现爱国主义情怀、思想的内容,体现出创新创业精神的内容等等。但这些内容常常被忽略或不敏感。而“课程思政”的提出,恰好为我们的思考指明了方向。公共基础课应该深入地挖掘课程的思政因素,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再进一步地挖掘和设计这些内容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学技能、学科知识层面,要围绕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因素和知识点,及时创新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中,发挥出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使课堂氛围更有温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校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注重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习总书记的讲话和文件精神,要站在政治的高度上落实“课程思政”,深入解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以及各省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高校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要把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局规划之中,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深入研究、精心谋划,在完善建设制度的基础上,抽调精兵强将,配足、配强专兼职工作人员。学校应大力支持该项工作的开展,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切实保障。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性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治学精神和人生态度,对学生有着莫大的影响,是课程思政最见成效的方式,这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学问品行和潜心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打造高水平“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在技能水平、道德素质、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查和培养,不断强化教师育人意识,找准教师育人角度,提升教师育人能力。要鼓励教师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显性元素做大做强,将隐性元素挖掘细化。思政元素的融入需要“寓”道于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于新时代的教师而言,一是要动态性把握学生发展状况,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教师要全方位、系统性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变动、兴趣发展等内容,尤其要注重学生在思想道德水平上的波动变化趋势;二是要通过讲座、观摩、培训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育德意识的培养,深化教师对专业育人职责的认识,强化教师对知识内在价值的认同,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想价值引领这条主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让思政教育理念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惯性行为。三是学校要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在提升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能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制度、资金支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简而言之,只有广大教师不断“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落实育人工作,课程思政建设才能够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
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高职院校不同类型的课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至关重要。各类课程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方式和途径各有不同,公共基础课要结合自己的特点,确定自身推进课程思政的路径和目标,充分发挥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育人合力。此外,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需要以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法为指导,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一是构建系统完整的方法体系,公共基础课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中可采取案例教学法、文献研读法、启发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方式,将知识和价值引导巧妙地在教学内容中水乳交融;二是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当前的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电子多媒体设备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正确的思政思想引领学生成长,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保证学生能够成为思想过关的高素质人才。
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是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要明确课程思政应有的地位,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从课程建设、日常考核、选优评优等各个层面,量化考核标准,科学开展好质量评价工作。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引导教学活动趋向理想的目标,因此要以完善的评价体系为保障。一是要注重对学生的科学评价,实施评价的主体就可以是思政教师,也可以是其它课程教师,不可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而是要综合考核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其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作为学生日常考核的重点内容;二是要注重对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科学评价,其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学管理部门,在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课堂方面的能力发挥,也要关注课后教师行为的正当性。通过座谈会、交流群等形式充分把握教师的综合授课能力,以了解教师是否能够坚持思政教育理念,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表现优秀的公共基础课教师进行奖励,并将其行为纳入学校考核机制,将结果运用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方面。同时,大力表彰师德高尚、育人成绩突出的先进典型,形成榜样和示范效应,努力营造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
新时代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立德树人理念的正确举措和关键性行为。伴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实施有效的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具有深厚的时代价值,当前国内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多的进步,然而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所以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高职教育发展的全新局面,持之以恒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改革,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使“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