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的思考
——以重庆为例

2021-01-02 09:2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铜梁供给融合

刘 莹

(中共重庆市铜梁区委党校 重庆 402560)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指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

1.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国家宏观调控。农业的发展方式需要转变,要从供给入手,改善供给结构,这才有了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要想得到有效的推进,除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之外,农民也得转变发展观念。通过施化肥、打农药、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农民还得要调整种植结构,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提升经济效益。

1.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现代化,指的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是改造传统的农业“供给”。目前,只有推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农业的“供给侧”问题,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环境,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扩大农业供给的有效性,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才能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也才能真正推进农业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实现供需匹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需要在“供给侧”进行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意味着在农产品的供给数量、品种和质量上,要与社会的总体需求相契合。

1.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概括,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根据《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以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为持续为目标,以高效利用资源,治理环境问题,保护修复生态为重点,目的是在不同类型自然生态区整体设计各产业间协调发展方案,创新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集成技术,形成一批适宜不同类型特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一批良性运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为全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试验示范。

2 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选择

2.1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日益向纵深发展

重庆各地积极探索新型产业化组织模式,创新产业融合机制。目前,重庆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公司+家庭农场”“公司+社会组织+农户”“合作社+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一村一品”快速发展,形成集群化的产业融合。总体而言,“一村一品”设计不断扩展,总体规模稳步增长;地域特色日渐明显,产业优势更加突出;模式推广更加有效,发展机制不断创新。从过去以种植为主向以种植业、养殖业、休闲观光农业、农副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等相关服务及非农产业融合转变,覆盖的产业领域不断拓宽。重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迅猛,但处在初级阶段,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农产品加工业总体水平不高,在产业融合中引领带动作用有限,龙头企业竞争力弱,产业化机制不完善;休闲农业发展处在初级阶段,产品雷同,规模小散,融合深度不够;农产品营销业及电子商务、农村物流等发展滞后,这些都会制约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顺畅发展。

2.2 产业融合是农村进化的发展方向

坚持向闲置土地、农村电商、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四五”时期,要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摆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三农”工作的首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3 产业融合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经验借鉴

预计到2022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成效。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承包土地经营规模化率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显著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保证追溯体系。综合产能明显提升,粮食产量稳定,畜产品、水产品均稳定,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持续增长。

2.4 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着力点在于建立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根据笔者的调研采访发现:铜梁少云村引进重庆龙裕城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及第三方公司合作,利用少云村邱家沟优质良田和撂荒地整治成效,种植精品水稻近千余亩。建立三方合作。精品水稻采取集体经济组织(铜梁区少云镇少云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平台公司(重庆龙裕城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第三方公司(重庆市乡里巴巴康养旅游有限公司)合作的发展模式。再次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依托邱少云故居红色教育基地,在邱家沟种植七彩水稻,打造“少云故里”文字造型水稻,即体现了经济价值,又带来旅游效益。最后加强协同管理。精品水稻产业由专业第三方负责种植,从整田、育苗、移栽、施肥、除草、病虫防治、管护、收割等所有环节均采取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制定技术操作要点,采取机械化整田、直播、无人机病虫防治、机械收割等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村集体、平台公司及受益群众共同监督产业发展及资金使用等环节,确保利益不受损害。

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的价值指向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在于推动农村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十四五”时期,要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摆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三农”工作的首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首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依托农业资源融合市场要素。其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注重“产,城,人”互动。最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借力金融政策支持。

重庆立足优势和资源禀赋,瞄准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明确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先顺序,构建以产业强镇为基础、产业园为引擎、产业集群为骨干、省县乡梯次布局、点线面协同推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和标准化生产,整体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要立足县域,以规模种养为基础,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集聚现代要素和经营主体,加快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创新科技集成和联农带农机制,着力打造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引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要立足省域,聚焦一个优势特色品种并突出重点县市,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转变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散”转变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打造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带。农业产业强镇要立足乡镇,发挥乡镇上联城市、下接乡村的纽带作用,聚焦一个农业主导产业,推动产城融合、产村融合发展,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业的乡村产业融合综合体。

3.1 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创新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目前,在重庆市铜梁区取得了一系列的先进经验;乡村振兴展览馆已竣工投用;成立了重庆中药研究院铜梁分院,果之王园艺、现代蚕业综合科学两个区级研究院;成功引进农业新品种150余个,推广农业新技术达50余项。建成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8个,新培育的成王果业等3个科技专家大院。建成“星创天地”3个,其中国家“星创天地”2个(龙韵果乡、牧堂纯),市级“星创天地”1个(枳壳基地);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69个。

3.2 创新农业增值技术,农业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

现铜梁区全面推行园区内池塘“80:20”技术、“鱼菜综合种养技术”“池塘内循环流水处理技术”等生态渔业养殖技术;土桥镇等3.4万亩莲藕生产科技示范基地逐渐完善;建成东城街道等蜜柚生产科技示范基地2.11万亩。成功引进食品加工企业10家;成功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5家。新建、改造农贸市场3个。投入175万元,购买农用无人机等农业机械设备,服务蔬菜、经果等农业生产。累计在土桥镇、南城街道等镇街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万亩。

3.3 强化科技人才培育,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提升

铜梁区累计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达100个以上。成功创建重庆名牌农产品17个,全区“三品一标”农产品已达326个。

近三年来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15名入驻“星创天地”,成功引入创业创新团队4个。超额完成培训任务。

3.4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园区融合发展进程持续加快

铜梁区的农业:内外兼修、形神兼具推动乡村振兴,狠抓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基层组织、基层治理。推动农业规模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深化“六要路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好“会客厅”“讲习所”“理事会”,搭建起乡村振兴“四梁八柱”。串点连线、成片扩面,建成60公里西郊绿道,让交通路变产业路、景观路、致富路,串联24个村(居)、34个特色产业点,打造14个乡村振兴“会客厅”,推动“绿道”向“绿网”、向“绿道经济”深化,形成120平方公里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获评重庆十大最美乡村。今年,我们将重点打造乡村振兴西郊、安居、淮远3个示范片,面积近400平方公里,把5个市级脱贫村和少云村、三品村打造成为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度被纳入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推广积分典型案例,成功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3.5 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重庆市铜梁区出台《农业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激励政策》,打出“人才直通车”“人才加油站”“人才暖宝宝”“组合拳”,引进两院院士等高层次创新人才14名,培育创新创业团队6个;建立种子基金、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制度,积极引导和助推园区核心区内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取得较好成效。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推进农业科技园区的大发展,为铜梁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国际大都市后花园作出园区的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铜梁供给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六项举措”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融合》
对标对表 务实重行 扎扎实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铜梁大地上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铜梁农村综合广播信息工程方案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