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沛娇
(肇庆市怀集县实验小学 广东·肇庆 526400)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往往会因审题失误而失分,是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原因之一。之所以存在审题障碍的情况,是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很多字都不认识,这就导致学生审题速度过慢,在理解题目的时候存在一定偏差。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成绩较差,实际上与审题有很大的关系,对此教师不应将错误归咎于学生,而是应正确认识到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实际上学生审题能力薄弱,与其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有效解决审题障碍的一种方式。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审题即阅读题目的一个过程,要达到解题的目的,要求学生以阅读的方式在书面语言中掌握文化学科知识的方法,也就是说阅读实际上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学术界当前对审题还未进行全面的界定,不过有不少与阅读相关的研究。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有关于对“阅读”二字的理解,即人通过阅读在语言符号中获取意义的一个过程,阅读是基本智力技能的一种,是所有行为和过程的综合。有心理学家对阅读也进行了阐述,认为阅读是由书面材料获取信息,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的过程,即获取信息意义的一个过程。分析数学学科的特点,审题实际上就是阅读题目,需要学生对书面上的数学文字进行观察,通过发散思维的方式明确题目中的含义。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阅读等同于审题,是将书面信息转化为思维信息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信息和经验。
数学审题等同于数学阅读,与一般阅读不同的是,数学阅读的内容和数学知识有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学题目一般是由几种语言构成的,所以数学审题就要对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考量,分析不同语言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生需要了解即将获取什么样的数学信息;这些信息和数学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最终结合既往解题经验,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为数学解题奠定良好基础。学生在审题期间,脑海中会不断闪现计算、图形、建模等内容,而在有良好审题基础的情况下进行解题,还需具备使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审题能力属于一种综合能力,包含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推理等众多内容。良好的数学审题能力,一般体现在可以通过阅读数学材料的方式,了解其中的意思。也可以通过整合数学材料的方式,对相关数学知识作出判断,进而找到正确的答案。还可以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难题,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2.1.1 读题不准,理解错误
审题障碍的成因与读题不准有很大关系,小学低年级学生读题不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审题过程中较为粗心大意,在缺乏良好审题习惯的情况下,会出现漏读、连读、添堵等情况,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也容易被忽视。比如在解答计算题的时候,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会看错符号或数字,例如将“+”当作“-”,将“×”当作“÷”进行计算,致使结算结果错误。在学生学习了运算律后,计算2+3×1这类题目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错误。针对这类计算题,如学生审题不严谨,可能会优先计算“2+3”,最终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再比如学生在画图形的时候,如审题不严谨可能会将题目中要求的长方形画成正方形。
2.1.2 挖掘潜藏信息的能力较弱
新课改背景下,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也要以此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几乎所有知识都会涉及问题的解答,题目类型多样,同一种题目也有多种解题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刚好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能力更强,更容易发现题目中潜藏的数学信息之间的规律。而对思维能力活跃度不足的学生来说,在面对题目时往往难以下笔,这是数学审题障碍的一种明显表现。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涉及到了许多基础性的题目,学生在面对这些题目的时候,需要多一些耐心,认真思考并反复检查,这也会降低审题、解题的难度。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题型,其中还潜藏了许多看不见的数学信息,这就要求学生自主进行挖掘。然而很多低年级小学生挖掘潜藏数学信息的能力较弱,这就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审题障碍。
2.1.3 数学概念模糊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概念是教学的重点,只有建立好数学概念,才能够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建模于小学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首次接触数学概念的学生来说,数学建模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概念的引导,尽可能将更多的生活素材引进到概念教学当中,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但是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解题过程中无法通过运用概念的方式得到正确的答案。
2.1.4 思维无法通过数学方式表达
在解答数学习题的过程中,“打草稿”的方式可以印证学生的猜想,所以在任何时候,“打草稿”都是数学教师重点强调的一个问题。然而很多低年级小学生还未养成“打草稿”的良好习惯,解答习题通常依靠凭空想象,在思维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无法通过数学的方式将自身思维的过程表达出来。比如在解答多位数乘法时,学生一般需要在草稿本上列算式,才可以计算出正确的答案。而很多学生为了加快解题的速度,也为了简化解题的过程,往往采用“默算”的方式,这对解题的准确性影响甚大。
2.2.1 轻视心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解答数学习题的过程中,数学审题障碍的出现,与学生心理有很大关系。在面对较为简单的习题时,很多学生往往抱着轻视的态度,不认真审题,审题和解题过程中体现出粗心大意,所得答案往往与正确答案偏离。往轻了说会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严重的可能会成为学生后续学习中一种不良习惯。
2.2.2 畏惧心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题目时,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在审题和解题的过程中,往往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题目上,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分析和判断,甚至可能会让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2.2.3 心理习惯
心理习惯即固定思维的养成,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未得到发散,也就无法掌握正确的审题方式,长期以来的心理习惯让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比如问一根绳子长10米,第一次用了1米,第二次用了3米,那么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针对这一题目,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往往会因心理习惯的引导,去求第一次和第二次使用绳子之间的关系,即给出答案10-1-3=6(m),然而正确答案确是1+3=4(m)。所以学生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克服思维定势带来的影响,重视概念建立的条件,让学生掌握正确运用概念的方法,掌握正确解题的规律。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我们知道了审题与阅读的密切关系,这也就给解决数学审题障碍提供了一条方向。课堂上,教师想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对题目内容进行阅读。在阅读题目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控制好阅读的速度,同时在审题的过程中自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避免出现阅读偏差。比如将“41”看成了“14”,将“58”看成了“85”,这些都是数学审题期间禁止出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审题障碍,教师需杜绝使用强硬的教学手段,否则将会起到反作用的效果。克服数学审题障碍,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应让学生在阅读题目内容的过程中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细心,让学生保持一种严谨的学习态度,进而更好的克服审题障碍。
想要克服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这一难题,就不得不认识到示范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审题习惯,日常教学中严格监督学生的审题行为,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审题水平势必得到极大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可以更好的发现题目中潜藏的一些数学信息,并将之充分挖掘出来,这些信息包括了数学中的文字信息、表格信息、图片信息等。在认真审题的过程中,将题目中的各种条件勾画出来,例会到题目中重要词汇的含义,最终结合已知条件和所求题目之间的关系,以反复推敲关键词的方式,找出正确的解题方式,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必须准确把握好数学概念的内涵,并以此为延伸将概念运用到解题、审题过程中。所以教师需要积极为学生创建具有深刻意义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们创建一个良好的概念模型。在学生理解并认识到相关数学概念之后,教师就可以将与概念相关的各种习题呈现出来,如填空题、选择题等,以多样化、多层次、多结构的数学习题,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在解题的过程中巩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势必会取得良好的进展。
解题定势即思维定势的一种,是学生固有的一种思维能力。想要帮助学生克服解题定势,需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认识,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到各种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区别,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比如在计算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的面积时,可分析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概念与特征,找出面积计算时存在的一定规律,实现知识上的有效迁移。即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学生可将其分层两个三角形,分别计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大小,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解答数学习题的时候,必须经过审题的步骤,审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答案的正确与否,是数学教师重点需要关注的问题。受低年级小学生个人因素影响,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审题障碍,这不利于学生对正确答案的解答与判断,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克服审题障碍,以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