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与法治专题絮语

2021-01-02 09:45《清华法学》编辑部
清华法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清华公共卫生伦理

《清华法学》编辑部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影响深远。这次疫情是对各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也应当是总结反思和完善我国法治体系的一个契机。为此,2020年2月,《清华法学》《清华法律评论》、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三家刊物联合向学界公开征稿。征稿主题为“疫情防控与法治”,具体问题自设,所属领域不论,研究方法不限,但必须达到各刊用稿标准。这一组论文就是从《清华法学》收到的稿子中,经过双向匿名评审遴选出来的。

所选5篇论文代表了作者从各自背景出发对问题的关注。

张剑源教授的《人们因何团结?——公共卫生危机中的科学主义、责任伦理与法治》提出,此次公共卫生危机的应对充分显示出社会团结的重要性。团结的生成与科学、责任伦理、法治三个要素密切相关。科学知识的传播推动了信任的生成,民众的责任伦理从内部凝聚着社会团结,法治则从外部型塑着社会团结的边界。沈伟伟副教授的《论数字紧急状态的恢复机制——以新冠疫情防控为例》提出,此次新冠疫情让我国在实质上进入紧急状态,期间采取了健康码等许多非常规的疫情防控措施。文章认为,随着疫情消退,管理措施应当回归日常,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平衡应当恢复,疫情防控中国家权力的扩张不应成为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常态化侵蚀。

戚建刚教授和施立栋副教授的论文检讨了这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制度存在的问题。两篇论文都认为,现行的集中统一预警模式难以应对诸如新冠病毒带来的新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改革。分级分工模式更符合权力配置的功能适当原则,也更适合这一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施立栋的《我国传染病疫情预警制度之检讨》还提出:传染病疫情预警的发布应当遵循风险事件处置的预防原则,发挥疏解公众恐慌的积极功能;疫情预警不能止步于公布环节,还应保证疫情相关信息的持续发布、及时解释和更正、责任机制的合理设定。

张丽英教授的论文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国际卫生条例》的实施问题。在疫情期间,许多国家采取的边境控制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之外的“额外卫生措施”,对疫情传播起到了一定阻断作用,但对人员和物品的流动也产生了严重阻碍。作者认为,“额外卫生措施”的使用应当受比例原则和科学原则的限制。通过具有可操作性的协商机制,完善国际卫生规则体系,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相对于眼下百年未有的疫情,我们相信有更多的问题值得讨论,现有的讨论也可以再深入。例如,疫情给国内国际民商事活动带来了巨大影响,是否也在重新塑造民商事活动的准则?中国疫情防控的成功证明了中国体制的巨大优势,有什么经验可以进一步总结?还有什么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我们期待着更多的讨论,欢迎更多的来稿。

猜你喜欢
清华公共卫生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孙清华作品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