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品牌“我是文化传承人”构建“非遗进社团,文化有传承”的研究与实践
——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为例

2021-01-02 09:28农金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柳州市研学社团

农金萍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0)

1 学生社团与“非遗”传承相结合

依托民族传承与创新基地面向社会开展研学服务,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技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19年8月,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桂北民族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为首批柳州市首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对各民族传承基地进行优化组合,构成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多维空间,面积近2000平方,同时能容纳500人的研学实践容量,扩大了本土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范围。立足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产学研基地,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成立了“非遗”文化传承社团,“非遗”文化传承社团的建立是有必要的,也是及时的。该社团有专业背景的教师进行指导,学生是由对“非遗”文化感兴趣的同学组建而成,学生社团的建立与“非遗”传承相结合,引领“非遗进社团,文化有传承”党建学生活动品牌,推动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三全育人”的教育体系构建。

学生社团的目的是让更多在校的大学生参与到自己家乡的文化保护与建设当中,让学生在社团学习过程中拓展专业知识以外的收获,在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社团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非遗”文化的知识学习;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研,深入柳州市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研,借助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先进设备对柳州传统村落及文物建筑进行了大量的测量测绘,建立数据档案,采访和拍照工艺流程,收集了大量一手的资料;组织学生听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似玉、杨求诗等大师的课程,让古老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走进大学课堂,在新一代年轻人中得到传承,丰富学生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非遗进校园,是非遗在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以外一种重要的传承方式,牵扯范围更广,是从小培养一代年轻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有了对非遗的认识、体验和理解,年轻人才会发自内心地引以为豪。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说到底靠人,在年轻人中形成传承和保护的自觉性非常重要,非遗传承需要创新,而创新要依靠年轻人,从这个意义上说,非遗进校园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意义更加深远。

2 以学生社团为阵地,将“非遗”传承与研学相结合

从桂北民族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成以来,桂北民族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功面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中小学生、柳州市中小学生等不同群体开展研学活动,在柳州市“非遗”保护与传承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016年12月包括教育部、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意见》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非遗”文化传承社团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会。以学生社团为阵地,将“非遗”传承与研学相结合,开展研学服务,传承地方传统技艺,推动“非遗”文化传承。

截止到2021年4月“非遗”文化传承社团,社团先后接待柳州市北雀路小学、柳州市弯塘路小学、柳州市静兰小学、柳州市西鹅小学、柳州市雅儒路小学、柳州市宾江路小学等多所学校,共接待柳州市研学学生将近达6500人次,学生社团带领小学生参观与讲解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博物馆、露天鼓楼、露天寨门、木作技艺工作坊,蜡染工作室、雕刻工作室等民族文化学习场地,从图文、影像视频、实体模型等多维度具象化手段和形式面向中小学生介绍民族传统技艺文化。通过“非遗”文化传承社团学生的讲解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苗族蜡染、侗族刺绣等柳州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指导实践,让参观的小学同学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到“非遗”传承背后的故事,体验到了传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精湛,推动本地优秀非遗文化传播,促进“非遗”文化传承。通过研学活动,“非遗”文化传承社团的学生实实在在的参与其中,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通过计划、组织、讲解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中去锻炼,培养他们的角色意识和担当精神,践行自己的责任,责任意识的养成,不断的提升自我,增强自信。让我们看到“非遗”文化在学校、社团、学生在中生根开花,真正做到“我是文化传承人”继续弘扬。同时,也为参与“非遗”文化传承社团学生,在往后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非遗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很好的传承,而这就要抓好非遗进校园这个有力抓手,将非遗保护与传承融入常态化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更多学生自觉扛起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大旗。

3 拓展“非遗”传承模式,以创新创业相结合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实训基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学生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室,在基地注册公司,社团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民族建筑保护设计工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基地,2017年8月,基地被柳州市科技局批准为柳州市首批众创空间。2018年12月在柳州市社科联的积极推动下,建成“柳州市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科普基地”。2019年4月,在柳州市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的支持下,建成了“柳州市大学生创业园文创孵化基地”。

实现“品牌化”的创新创业孵化。基于广西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柳州大学生创业园文创孵化基地、柳州市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以文创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紧密结合本地区民族文化,在创业实践中强化品牌效应和文化价值,基地培育的创业团队所打造的“桂北民艺”“百疆文化遗产”“典筑设计”“优农社”等创新创业品牌,在广西环境艺术设计、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创产品开发领域的知名度逐渐扩大。2019年,“桂北民艺”代表柳州市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获得“文化精品奖”,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百疆文化遗产”帮助地方政府开展了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的大数据平台,参与了“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典筑设计”受广西旅游投资发展集团委托,设计完成了广西规划馆“非遗”文创展厅设计、程阳桥景区扩建工程民俗酒店设计、三江县“非遗”展示馆设计等标志性设计项目。“优农社”为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高友村策划并设计了一系列农副产品外包装,深受市场欢迎,助力当地精准扶贫工作颇有成效。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启动仪式暨“红色筑梦·青春领航”活动在革命老区桂林灌阳县隆重举行。全区各高等学校共遴选出50支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参加活动,百疆创业团队有幸作为活动代表到场进行项目展示和学习,并参加了“重走红军路”活动,倍感光荣的同时深受教育。在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中,荣获1银3铜;在2019“中国梦+青年力量”广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桂北民艺”民族特色创业品牌获荣获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精品奖”。目前,“桂北民艺”“百疆文化遗产”“优农社”等品牌在市场上建立了自己的知名度,这些项目在各级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分别获奖30项。形成了一批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开发“非遗”文创产品的知名品牌,为广西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产品开发贡献力量。

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经过新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创业率和就业率上显著提升。4个试点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并成功落地创业项目20个,居全校榜首。随后成果推广应用到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建筑工程专业群、广告传媒专业群各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惠及学生2000多人,经实施后成功创业项目40个,就业率达95%以上。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党建引领下,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构架“我是文化传承人”党建品牌,全面实施三全育人的理念。构建“非遗进社团,文化有传承”的研究与实践,以民族文化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为重点,推进学生社团活动建设,让学生真正参与民族文化传承与研究中。

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将继续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课外实践调研活动等,开设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课程,结合“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团实践活动,让更多的感兴趣学生加入社团,参与“非遗”文化传播,达到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相融合,以党建促团建,党建工作与学生德育工作紧密融合,带领学生学习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在学生中发扬和推广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工艺传承,引领学生学习和实践民族文化,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

猜你喜欢
柳州市研学社团
缤纷社团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柳州市常见小花紫薇品种的种植、养护
柳州市: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执法成效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