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璋宝
(广州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1363)
众所周知,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人才的质量。大学教育管理模式是大学中各项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开展的参考依据,在社会发展形势逐渐变化的情况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也应当随之而进行一定的改变,以便确保校内教育环境能够与行业发展形势更相适应,促进学生的与时俱进发展,向各行各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在下文中,我们主要从传统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路径,从而为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提供有效的建议。
在社会发展水平飞速进步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应运而生,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和理解新鲜事物。通常情况下,教育者都有着多年的教育经验,其在教育领域中奋斗多年,已经习惯了固有的教育管理模式,反观学习者,他们更期待在有限的大学教育阶段能够学习到更多新的内容,单一的教育管理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大学教育管理的需求。在落后的管理理念的引导下,教育者未能将学生放置于教育的主体位置之上,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而是一味地依赖于固有的规章制度对学生产生约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大学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无法实现全面细致的管理。立足于大学生的角度上来看,他们在步入大学生活之后,会接受新的知识,拥有新的生活,同时也会产生新的思想。但事实上,许多高校至今仍然沿用着与高中十分相似的班级教育管理模式,这与大学生渴望的大学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另外,固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学生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思维受到了明显的局限,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明显降低,若长期如此,学生将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且对于教师的依赖感会不断提高,无法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更无法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锻炼,学习效率自然无法获得显著提升。
伴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渐进步,为了使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高校招收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高等院校的教育规模也在逐步扩大,这使得许多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一个人完成本应多人完成的工作。加之许多在高校中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例如辅导员等,并未接受过专门的教育,而是从其他的教育岗位转职而来,甚至是并未接受过与教育类相关的专业服务到的留校毕业生,久而久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无法体现出专业化的特征,也无法实现对于学生专业能力和思想意识的同步引导。
立足于学校的角度上来看,创新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除了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之外,还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能力与素养的同步提升。通常情况下,相对于常规的课程教学之外,多姿多彩的校内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校内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以更加灵活的引导替代约束性较强的制度管理,从而有效提升大学教育管理的质量。
新形势下,对于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大学生思想意识层面上的进步,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在校内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思想教育环境,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思想教育学习的进程当中,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获得实践操作的机会,从而为大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立足于学生的角度上来看,大学阶段的学习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想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进步,往往是难以一蹴而就的。与时俱进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无形的引导作用,既不强制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不将固有的思想强加于学生,而是鼓励为学生创造能够发挥个人想象力和个人创造力的空间,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
大学教育管理模式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领域形势的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因此,针对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从未停歇。我们需要不断的汲取以往在教育和管理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吸取教训,形成更能满足大学教育领域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首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学生作为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主体,展现人本思想和对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视。针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应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学生创造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以学生为落脚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难,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在校学习的进程中,取得突出的学习成果。其次,完善教育管理工作体制,发挥思想层面上的引导作用,对教育管理体制产生深层次的影响,统筹兼顾,优化管理,将校内的各个院系和各个部门有机结合在一起,采取团队协作的管理模式,明确各院系、各岗位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和肩负的义务。最后,各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创新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并非是要将管理的权利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而是应当重视在校内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鼓励校内的基层工作人员参与到教育管理的进程中,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赋予基层工作组织相应的管理职权,以便及时发现基层管理问题,创造能够与校内教育活动和学生长远发展更相契合的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
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应当是主导者和参与者的关系,而应当成为平等的双方,享有相同的权利,拥有同样的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平台。因此,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应当从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职管理队伍入手,真正的从意识上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开拓创新大学教育管理的新路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大学能够招收专业的教育管理人才,或是定期组织现有的教育管理人员参与到专业培训当中了解教育领域的发展实况以及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需求,积累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先教育管理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在面对许多重要的决策时,建议能够借助教学信息评价系统给予科学合理的判断,确保教育活动能够面向学生和教职人员群体公开透明的开展,将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校内的教育管理人员,便于向内管理人员及时进行自我改进。另外,建议高校能够在每个学期的期末面向学生匿名收集他们对于校内教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评价意见,鼓励优秀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给其他教师,同时结合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管理策略,体现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的灵活性。
首先,应当从优化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入手,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专业知识,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优秀人才。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方法,采取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体现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管理优势,引导学生参与到管理的进程当中,激发他们的管理积极性,让学生在作为被管理者的同时也能够拥有管理相关事务的权利,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领悟教育管理的意图,主动实现自我管理。其三,形成完备的学生管理制度,明确在大学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学校、教职人员、学生、相关单位以及学生家长等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权责划分,形成多方约束,提高管理效率。最后,高校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情况,既要避免学生长期处于懒散、消极的学习状态,又要避免让学生承担过大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如果出现了突发事件,既要即使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要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上的压力,让心理教育能够与就业指导、学业规划等方面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完成专业学习。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值得开拓的广阔未来,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能够带给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经验是有限的,借助课外实践的形式,能够将更加多元化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给予学生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和个人兴趣爱好选择和拓展知识的机会。建议高校能够结合自身发展实况,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为校内师生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考虑到处在不同年级、就读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形成完备的教育管理体系,以兼容并包的教育眼光拓展教育内容,给予大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足够的尊重,鼓励大学生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所处的教育管理环境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思维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当结合各个行业领域变动的发展需求、教育领域发展环境的变化、学生对于教育质量提出的要求等方面,探寻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路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高校应当给予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足够的重视,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体系、组建高素质的教职管理队伍、形成健康积极的教育教学环境、定期开展多元化的课外教学活动等有效路径,弥补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能够在受到高校的约束管理的同时,成为教育管理活动的参与者,从而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大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和开展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实践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