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淘 胡以仁 卢芳国 黄 林 卓海燕 何清湖
([1]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2]湖南医药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执行者”。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深入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落实课程思政“主体责任”:以目标、问题和成果为导向,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项目驱动为载体,统筹抓好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和课堂教学“主渠道”,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的新生事物,是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重要抓手,其核心是要求把思政育人元素融入各类课程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但在实践中,课程思政建设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前提。课程思政秉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并重的教育理念,侧重以“隐性教育”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知识技能教学有机融合,绝非在专业课中生硬地讲授思政课内容,将思政之“盐”溶于课程之“汤”。
在当前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相关专业课若仅以各种公理及定理的运用进行知识的传授,不仅容易掩盖知识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追求,使教育者迷失各个知识体系的初心,也容易使被教育者淡忘学习知识的初衷、价值和意义。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受到思想认识、学科分类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尚未被所有的教育主体深刻理解。这里的教育主体不光指教师,也包括学校各单位部门以及其他与教育相关的人和组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重要性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专业课只要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做好了,没有必要额外加入思政元素。甚至有教师认为开展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既“耗时”又“无用”,思政教育应是党建部门、学工部门的职责范畴。
(2)高等院校在组织领导、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等方面的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或完善,在整合全校资源,协同育人方面机制有待理顺。课程思政建设不只是学校教务处、人事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相关职能部门的事情,高等院校须在党委的领导下做好资源统筹,建立校、院二级课程思政建设联动保障机制,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大思政”格局。
课程思政的难点首先在于如何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德育内涵挖掘不够准确,要么“浮于表面”,德育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层次有些突兀;要么“泛政治化”,只讲价值引领而不讲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要么“一刀切”,所有课程在同一维度、同一程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如何让每一位任课教师能够深入挖掘专业课中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回溯各个知识体系的初心,切实做到从人文主义关怀的角度看待科学知识,自觉将思政元素融入各自的教学过程中是一大难点。
课程思政最终要通过教师这一关键主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授课教师学科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更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特点,把握课程思政的重点、深度和广度。如果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强、内外动力不足、能力欠缺等都会导致课程思政不能正常开展。通过完善教师协同育人意识和能力培育机制并有效运行能较好解决该问题。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规模较大且涉及面广的长期性、系统性育人工程,高等院校的党委行政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工作,形成“学校党委统筹领导、职能部门牵头抓牢、学院具体推进落实、各部门密切协同、教师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工作格局,把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如教务处可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融入课程思政,组织专家教材修订时融入课程思政;评估与建设中心可在教学质量考评机制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人事处定期对各部门、各教师的课程思政开展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在教师评聘过程中,加大对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宣传部对于优秀典型的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师、示范课程等等加强宣传等等。通过多部门联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
湖南中医药大学作为湖南省普通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牵头单位,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堂、课程、课本与课程思政“四课融合”为特色,实施“课程思政燎原计划”,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成效显著。学校根据课程性质情况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慢慢形成自觉;学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反应迅速,制定《湖南中医药大学在线教学质量监控方案》,创新线上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模式,形成“教师授课、学生反馈、平台数据收集、专家巡看课、职能部门协调维护”的五位一体联动机制,确保教学同质等效,教学督导评估更加强调重视课程思政。课程方面,党委书记做主编,专业化意识形态做主题出版了一本典型的课程思政教材《潇湘抗疫》,内容则是关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参与抗疫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将身边的老师、名医等抗疫英雄的真实案例作为典范来引领学生的职业教育、思想教育,形成湖南中医药大学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文案。
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是教师。高素质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一是鼓励更多的教师投身到课程思政的建设当中来,发挥他们的专业所长,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多加正面引导。特别是对于那些年轻的新入职的教师注重培养强化立德树人教学意识。二是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业绩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及评优评先中制定政策给予优先考虑,激励教师们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思政项目建设中。此外,学校应大力开发或联合各类教育培训平台,分学院、按专业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典型经验交流、示范观摩教学、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
湖南中医药大学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专题和特色”相结合的课程思政师资培训,把课程思政意识、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各类教师素养培训之中,包括岗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等,打造了一大批兼具学识魅力、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的优质师资队伍,不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入脑入心。同时设立课程思政特色项目“一室、一堂、一课”,即中医专家的传承工作室、名医名师大讲堂、优秀教师课程思政公开示范观摩课突出示范带动,使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不断发展。
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围绕课程思政所要求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充分挖掘专业课程和综合素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修订完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引导教师做好教案设计,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使所有课程能够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合力。
对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要致力于帮助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突显价值引导和文化传承;对于理工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独立思考、求真务实、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生的科学伦理教育;对于医学类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注重“大医精诚、妙手仁心”医德修养水平的提升;对于艺术类专业课程要引导学生艺术创作扎根人民,立足时代,通过学习、感受、解读、传递艺术美,增强国家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感。
湖南中医药大学以思政课程为“主流漫灌”,以通识课程思政为“支流润灌”,以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思政为“细流滴灌”,通过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精选精育、示范先行,合作实践、协同育人,以研促教、学赛结合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强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将社会责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大医精诚、文化传承、继承创新等课程思政元素和典型案例贯穿到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执行中,分类提升不同学科的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2021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中医基础理论专论》《临床常见病辨证施护》等3门课程被遴选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认定总量位列湖南省属本科院校首位。
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充分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夯实课程思政建设课堂“主渠道”。特别是要借助第二课堂开展有利于学生品德养成和良好行为规范形成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现场教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实习实训等学以致用的活动,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躬行、真用中实现实践自觉,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湖南中医药大学以竞赛为载体,最早于2019年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竞赛。竞赛分为大学组和附属医院组,各单位共计200多名教师参加竞赛初选。竞赛采取现场决赛和全程在线直播同步观摩的方式开展,其中线上直播观摩点击量为3.8万次,创历年教学竞赛之最。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1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组织全校14个学院开展“精彩一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示范观摩活动。期间有涵盖医、理、工、管、文等5大学科的41名教师为学校师生奉献41堂“精彩一课”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教学盛宴。在疫情防控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广泛动员大学生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在各自的志愿服务岗位和工作中积极作为,接受教育、增长才干。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大干部职工和一线医护人员对于疫情更是闻令而动、积极响应,很多老师、附属医院医生主动请缨赴疫情一线开展救治工作。学校共派出107名业务骨干赴湖北武汉、黄冈等地进行医疗救援,组织专家赶赴湖南省14个市州指导中医药抗疫,充分展现湖湘中医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硬核精神和新时代“最美逆行者”鲜明风采,用实际行动为学生上了一堂“爱”和“责任”的思政大课。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艰巨且复杂的工程,因而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做到常抓不懈,坚持主心骨、主力军、主战场、主渠道“四主融合”的育人机制。“上”到战略的精心谋划,“下”到一线的落地生根,都要求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要遵循规律,不断探索,科学推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