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园园 顾倩 陈园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8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是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各指标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在急救效果上,观察组急诊抢救、转运、院内等待以及住院的各时间指标均要比对照组更短(P <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满意度均为97.50%,高于对照组85.00%的成功率与82.50%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为2.50%,对照组为15.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标准化急救护理用于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干预中,可以缩短患者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标准化急救护理;老年;急诊危重症;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2-0151-02
老年急诊危重症的患者具有病情危重、致残致死率高等特征,并且老年群体还合并多种疾病,这样也使得病情进展迅速,所以对此类患者也就强调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1]。针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急救护理情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救治效果,然而常规的急救护理针对性不高,这样常常使得急诊救治效果不佳[2]。标准化急救护理则是一种基于患者需求实施的优质护理措施,通过各种标准化举措的实施,让患者获得及时的救治,这样能显著提升急救效果及抢救成功率,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生命健康[3]。本次研究中,纳入80例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共计80例患者,均为急诊危重症的老年患者,患者入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对患者进行分组,具体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纳入标准:(1)均为急诊危重症患者,表现出意识丧失、呼吸暂缓等情况;(2)年龄均在60周岁以上。(3)具备完整的资料,精神状态正常。(4)同家属沟通后,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
排除标准:(1)急诊资料缺乏的患者。(2)患者对急诊治疗及护理排斥者。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对急诊入院患者迅速的进行全面检查,掌握病情及身心基本状况,结合患者的评估情况可予以原发病干预及急诊抢救。
观察组则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具体如下。(1)急救准备。对于需要送入医院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就需要准备好手术室,组织医护人员,准备好各种抢救仪器,注意各种药物均在有效期范围,器械必须做到严格的消毒,手术室也需要全面校队,主要使得患者可在转运到医院后接受到及时的救治。(2)迅速分诊及转运。在救护车赶赴医院后,针对急救,无家属,三无人员可开通绿色通道,将患者转运到急救病房,做迅速的分诊,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需要安排具備5年以上急救护理经验的人员进行病情的分析,做准确分诊评估。在检查期间要求相关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病情状况,转运过程准备各种所需物品以及药物,确保转运安全性,迅速安排紧急的救治。(3)明确分工。组建标准化急救护理小组,明确组内各成员的具体职责,做合理的分工,其中针对护士长主要告知其负责协调管理;静脉管理护士主要负责进行静脉通路的建立以及实施静脉输液工作;监护护士主要开展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同时还做各医疗器械的监测;气道护士主要做好人工气道的建立及气道管理,保证气道的顺畅并观察气道状况,可辅助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便呕吐物与分泌物的引流,应用拍击法辅助患者排痰,必要时可在吸气与声门开放时经硅胶导管插入鼻孔进行辅助吸痰。通过明确各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使得相关急救护理工作可顺利开展。(4)规范交接班管理。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将患者送至相应的病区,并且还需要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记录,在进行护理交接班工作的时候,需交代好具体病情,同时还需要详细交接抢救设备以及抢救药品。对经救治后病情稳定的患者,需要加强对患者基本情况的监测,注意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如医院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尿潴留等,通过尽早发现及有效干预防治病情的持续恶化。
1.3观察指标
(1)统计并且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转运时间、院内等待时间及住院时间。(2)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判定标准主要以症状体征均消失、意识清晰及可自主活动为依据。监测两组患者在抢救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在两组患者出院时应用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内容涵盖护理操作、医患沟通与护理安全等内容,问卷总分为100分,问卷信度0.882,效度0.932,根据得分对应相应的满意度,满意度的分级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统计非常满意与满意的例数,相加例数除以总数记为满意度数值。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使用χ2检验。以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线资料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抢救时间
观察组患者在各抢救时间指标上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抢救成功率、并发症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2.4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4。
3讨论
急诊危重症的患病群体多数为老年人,此类患者病情严重,并且患者还往往合并各种基础疾病,随时有病死的危险,所以对此类患者需给予有效的救治,而治疗期间还强调予以相关的护理干预[4]。针对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常规的急诊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实际护理中缺少对病情的了解及评估,无法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这样使得干预效果往往不佳[5]。此外,常规急诊护理也不能在急诊抢救前做相关的急救准备,无法为患者赢得最佳抢救时间,对于一些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常常容易因为不能得到急救的抢救而导致抢救失败,使得患者死亡,所以临床中就需要探讨及应用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各急救时间上观察组均是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要比对照组高,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观察组要低于对照组。提示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价值显著,分析原因主要是标准化急救护理属于标准化急救医疗服务,该护理模式可以实现对患者的标准化流程管控,组建专门的小组干预并且明确组内成员的职责,使得护理模式具有针对性及目的性。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因为病情比较严重,在发病后身体机能下降,一些基础疾病趁机发作,若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病死率会增高[7]。而标准化急救护理在对老年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干预上,主要是整合急救护理过程以现场评估、施救为基础,强化对患者全面及准确的评估,这样可稳定患者病情,为患者后续入院的救治提供帮助。在院内针对患者的急诊护理上,强调迅速及准确的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评估,这样不但可指導救治人员开展对患者的有效救治,为疾病救治赢得抢救时机,提供各治疗方案的辅助干预,且多学科合作缩短急诊分诊及抢救时间,在救治过程及安全转运过程中也通过科学分工,开通绿色通道等提高急救效率,缩短救治时间[8]。在对疾病的救治上,规范护理交接班的管理以及病情稳定后的体征监测及护理,确保患者安全。标准化急诊护理的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充分发挥护理模式的优势,减少一些不必要时间浪费情况的出现,确保救治过程的标准及有序进行,最大限度的保证抢救效果及保障生命健康。
综上所述,标准化急诊护理用于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干预中,可取得满意效果,显著缩短患者抢救时机,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抢救的顺利,使得救治成功及时的患者满意度提高,具有很高的应用推广价值。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主要是选择病例少及观察时间短,所以后续也应采取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以获得有价值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黄亚娟,张宏宇,张霞明,等.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老年急诊危重症病人抢救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10):1264-1266.
[2] 乔安花,欧异,彭飞.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J].上海护理,2020,20(10):9-13.
[3] 王冬,曲鑫.老年急诊留观患者的优化抢救护理流程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0):97-99,105.
[4] 国莉莉,范羽娇,王艳平.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24(6):129-131.
[5] 汪学莲,李莎莎.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血管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41(S1):43-46.
[6] 王芳,顾纪芳,刘庆芬,等.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4):674-677.
[7] 吴慧.全局式护理模式对老年急诊患者护理质量与抢救时效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12):72-75.
[8] 郭秋杰.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3):282-283.
(收稿日期:202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