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静洁
摘 要:在體育教学中,师生交换教与学的角色,让学生走上前台充当“小老师”,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热情,从而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角色置换 体育与健康 教学策略
一般来说,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然而有时候,我们可以将师生扮演的角色互相交换,也就是所谓的课堂角色置换。师生角色置换赋予了学生新的身份,给予了学生新的体验,让学生切身体会不同的课堂角色,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从而取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在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笔者发现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都特别喜欢与教师交换角色。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实施角色置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体质。
一、 置换角色,学生充当“小老师”
在传统的体育与健康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客体。教师常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学生指手画脚,导致学生十分紧张,学习被动,教学效果自然不佳。如果教师与学生互换一下角色,让教师向学生学习,学生就会产生另一种心理体验,他们的活动参与度会更高,学习积极性也会更强。
笔者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有时故意不给学生讲解、示范,而是请学生当“小老师”,给教师讲授方法,为教师表演动作。学生感到特别开心,表现非常积极,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笔者先利用小刺猬遇到危险的情境引入课题,随后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示范前滚翻的动作,而是对学生说:“我没见过刺猬翻滚,你们谁能教教老师,给大家表演表演。”学生踊跃举手,在垫子上学刺猬翻滚。就这样,笔者谦虚地向学生学习,边模仿学生,边纠正他们的动作,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会了前滚翻的动作。在教学中,笔者还积极观察学生在运动时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关注那些被自己忽略的地方。例如,有的学生在前滚翻时没有注意平衡,导致前滚变成了侧滚,于是笔者用夸张的方式做出错误的动作,引起学生的注意:“大家说一说,我的动作有什么问题?”学生很快注意到平衡的问题,笔者再引导大家回忆自己在前滚翻时是否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加以调整,切实改正了错误动作。
二、 互换问答,学生充当提问者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在传统课堂中,提问是教师的特权,从来只有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即便有问题,也只能保持沉默,这充分体现了“师本”课堂中教师的专制。
新课程改革呼唤学生的主体回归,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拥有各项自主权,如探究权、提问权等。给学生充分的提问权,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实现因材施教、对症施策,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经常与学生互问互答,让学生充当提问者。学生可以向笔者提问,或者向同学提问。例如,在教学“低单杠:仰卧悬垂”时,笔者给学生讲解仰卧悬垂的动作要领后,让学生自由提问:“同学们对这项运动有什么疑问吗?”“要是掉下来怎么办?”一个女生问道,显然该女生担心掉落下来的危险,笔者趁机给学生分工,教他们自我保护的方法,并明确保护其他同学的责任与义务。同时,笔者还说:“别担心,老师也会在旁边保护你们,我们的‘双保险’会保证万无一失。”只有打消学生心头的顾虑,他们才会放松下来,认真、规范地做好每个动作。
通过自主提问的方式,学生思考了自己在运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的办法,如此一来,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沉着应对,灵活处理各种问题。学生的运动效率自然能得到提升,课堂交流的氛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
三、 互换测试,学生充当命题者
测试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旨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便对教学做出改进。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教师会针对某种运动项目进行测试,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标准,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一般来说,在课堂测试中教师是考官,是命题者。新课程改革主张师生平等,提倡平等对话、平等测试,师生可以置换身份,也就是说教师可以考学生,学生也可以考教师。学生可以充当命题者,给教师出题,考一考教师的运动水准,如要求教师投掷垒球,请教师立定跳远等。学生充当测试的命题者,既是对教师的挑战,也是对学生自身的挑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笔者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当考官,而笔者当考生,接受测试。在教学“原地双手推实心球”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投掷比赛,此时有个投得比较远的男生问:“老师,你能投多远?”他显然是向笔者提出挑战,笔者欣然接受挑战,说道:“我来试试,如果输给了你,可不要笑话我。”笔者投掷时故意没太用力,并在比赛结束后说:“你真厉害,老师甘拜下风,还有其他同学能超过我吗?”此话激起了其他学生的好胜心,激发了他们的练习动力。
在学生设置测试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运动成果,回顾自己的进步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评价自己的训练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测试后进行深入反思,思考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找到后续训练的方向,从而促使他们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运动水平。
四、 互换评价,学生充当评判者
评价具有诊断作用、管理作用和激励作用等,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体育与健康课堂中,教师常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是评价的主体,而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往往没有评价的权利。
在立定跳远的测试后,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在控制起跳角度时存在问题,于是笔者有意做出错误的动作,并引导学生展开评价,说一说该动作的问题。有学生关注到了要点,提出:“老师没有注意起跳的角度,手臂摆动和腿部的动作也不协调,所以跳得不够远。”笔者顺势让他们纠正动作,并再次起跳,果然提升了成绩。此时,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动作进行思考:“大家评价了老师的动作,那么现在请大家进行自我评价,看看自己是否掌握了动作要领。”这样的评价方式更为轻松活泼,学生的参与度也更高。
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多元化,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评价方式,赋予学生评价的权利。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或者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甚至允许学生评价教师,对教师做出点评。多元化的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相互挑战,激发学生的斗志
为了让课堂学习气氛变得更浓,笔者设计了相互挑战的项目。挑战活动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斗志,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引导学生参与“踢毽子”的活动中,笔者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挑战项目,包括“一分钟速踢”“连续不间断踢”“双人传递踢”“花式踢毽子”等。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水平,让他们进行评价,有学生提出:“老师虽然踢毽子的速度很快,但是毽子容易掉在地上,所以综合来说成绩并不好。还有,老师不擅长花式踢毽子。”笔者利用这个机会发起挑战:“谁有信心战胜老师?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进行比赛。”除此之外,笔者还设置了“擂台战”的挑战形式,学生可以一路过关斩将,再对笔者发起最终挑战,胜利者能赢得一定的奖励。这样就构建了一个“金字塔”模式的挑战系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挑战目标,由此他们的参与兴趣更加浓厚,主动投入自主训练中。
总之,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师生角色的置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严静鸣.基础教育阶段流动儿童的心理环境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9(14):6-8.2.
[2]党峥峥.小学生消极认同的心理分析及应对[J].教学与管理,2019(2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