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于2018年4月13日正式发布,是教育信息化的升级。发展教育信息化2.0是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由之路。新教育环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建。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尤其是優质课评选如何精准备战?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结合当前大背景,针对问题,举起新旗帜、提出新目标、运用新手段、制定新举措。文章针对新教材实施及自己展示课堂及指导教师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做法。
关键词:信息化2.0;精准备战;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
伴随着山东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新课标的落地,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也即将出台,各类信息技术优质课例评选进入新时代,经过层层遴选的参赛教师正在紧张忙碌的准备着。如何在赛前有限的时间内做好充分准备,在比赛中取得理想成绩,是每位参赛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 掌握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常用教学策略
对于一线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准备好一节信息技术优质课,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是很有必要的。要想更好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师必须拥有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感,掌握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常用策略。
(一)利用技术手段,用数据来说话,精准把握和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根据需求来决定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二)增强自身的新技术敏感意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应该对于新媒体、新技术拥有很强的敏感度和高度的关注度,提前了解,为我所用。
(三)具有科学主动使用新技术的心态与能力。当前有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思维比较固化,觉得好些新技术只是知道就可以了,没必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实践。有的可能是觉得使用并不熟悉,如果盲目去应用,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有的可能是还没有综合能力将其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心态与能力;另一方面要善于大胆实践,在做中学,想的都是问题,做才会有答案。
(四)常态应用做到位。为提升自己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灵活使用PPT、录制微课、统计学情数据、使用希沃授课助手、问卷星、云课堂等常态应用,加强专用学科工具的开发使用,尝试网络课程,人工智能课堂,数据分析精准辅导等创新方式,探索数字化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融合创新。
二、 知己知彼,方能从容应对
信息就是生产力,要想在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参赛选手首先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成竹在胸,胜券在握。
(一)了解比赛的流程和方式
各类优质课例评选都有自己的流程和规则,如某次评选的要求如下:评选形式为自选课题、不限教材,现场授课。而由全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例评选流程则为两轮,首轮为技能比赛+说课答辩形式,选出50名左右教师进入讲课环节。两项比赛要求不同,参赛教师必须熟知比赛流程,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才能在各个环节中从容应对。
(二)了解比赛的举办地和学生
各级优质课例比赛,因举办地和举办学校的不同,教材的版本、学生的基础等都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参赛者必须提前了解举办地的风土人情、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现状、所使用的教材版本,举办学校的生源基础、教学进度等。然后根据学生基础和进度调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还可以融入举办地的文化、风俗等,拉近师生距离,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了解自己和其他选手的优势和不足
除了解比赛、教材和学生外,对自我的准确判断容易被参赛选手忽视,但对比赛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应熟知自身教学特点,依据教学风格和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课堂互动较多者可采用问题式、探究式教学方式;讲解细腻较多者可采用讲授式,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教师应避免刻意追求高大上,导致无法熟练驾驭课堂,弄巧成拙。选手除了了解自身之外,参赛之余,可观看其他选手的课堂表现,找出自我的不足,为今后提高教学水平积累经验,也应大致判断在整个选手中的位次,接受客观结果。
三、 高瞻远瞩,才能举重若轻
教学设计是优质课例评选取胜的关键,无论是省级评选的现场授课,还是国家级评选的首轮说课答辩,设计一堂高水平的课,是选手重点准备的工作。
(一)课题体现时代,要贯彻“与时俱进”理念
课题的选择是参赛选手教学设计的前提,好的课题会让听众眼前一亮,也会调动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教材涉及的知识点众多,参赛选手往往无从下手,部分选手容易选择熟悉的、传统的课题,如office软件、多媒体制作等,而对程序设计、人工智能等避之不选。新课标要求信息技术发展需求,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已成为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大赛中选择此类课题更易获得高分。以2018年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为例,47节一等奖以上的课例中,有24节为程序设计和人工智能,占到半数以上,成为高规格优质课例评比首选课题。
下面以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为例说明课题的选择。随着国家对人工智能和编程教育的重视,泰山版本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自2018年实施以来,一线教师统一的感觉就是:教材变动很大,有了太多新的内容,“新技术、新思维、新素养……”“不好教”“不会教”。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进行新教材学习研读,对教材新内容做了梳理,供大家实施教学参考并作为区域内初中信息技术研讨依托材料。下面表格中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泰山版)2018年改版教材中新增加的算法与程序、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相关内容:
第六册第3单元(2个项目)建设我们的创客空间——在设计并3D打印小车、小车动起来的体验创客过程
大家在进行优质课评选备课中,如果可以自选课题,建议从以上表格中话题入手。这样能在项目的选取上有新颖性,同时也为广大观摩教师提升学科教学能力提供更好的借鉴。
(二)设计突出先进,应不忘“教学目标”初心
相对于常态化课堂,优质课代表着课堂改革的实践方向。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多被应用于优质课例评选课堂中,如项目式学习、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这里有一个误区,在优质课课例展评过程中,选手往往过于追求新颖的教学方法、炫目的教学手段,往往忽略教学目标的“初心”,花费较多的精力在互动、小组讨论、展示上。课堂虽然热闹,但华而不实,未达到教学目标,学习效果很一般,自然也无法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三)教学淡化教材,应牢记“课程标准”使命
因信息技术教材版本众多,无法做到各地统一,参赛选手在做教学设计时,可结合举办地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形成独立的教学项目,这样能比较好的适应举办地学生现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来进行指导,对比提炼出各版本教材中所授知识点在课标中的要求,围绕要求展开教学,使教学设计目标明确、环节清晰,虽形式多样,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始终如一。
四、 脚踏实地,尽可收放自如
教学实施是课例评选的考场,是教师展示教学设计、自身素养的过程,直接决定着参赛选手的最终成绩。选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才能将课例完美呈现出来,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熟知教学环境,从容面对各种问题
1. 提前了解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课堂对教学环境依赖较大,因此选手应提前了解参赛场所的软硬件情况,了解机房布局、熟悉互动教学软件,如有特殊需求,可自备教具,但需提前准备、测试,做好预案。因自备教具的测试周期短,突发事件概率较大,如无特别需求,建议依据参赛场所设备开展教学,不增添特殊设备。
2. 具体教学环境搭建要考虑硬件和软件两方面
硬件设备除了常用的多媒体计算机室之外,教师可以大胆地将学生目前学习与生活中常见的智能手機、平板、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智能生活助手、无人机等设备引入课堂,既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形成技术是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软件环境设计的可以应用一些综合的智慧教育平台进行授课,这样会有及时地数据分析精准指导教学进度。教师还可以多引入当前比较流行实用的像“智能小I”“听歌识曲”“形色”“百度识图”等App,进一步在教育教学中拓展学生思维,提升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立足课堂,艺术处理突发事件
教学实施过程,因师生较陌生,交流过程中不流畅、突发问题概率较大,如学生方言重,交流效率低;某项教学环节未完成,影响教学进度等。这对参赛教师而言是个挑战,但也是评委考查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考查点。教师在赛前尽可能了解学情,充分预设各种问题,做好解决方案。在教学实施中,对出现的问题沉着应对、艺术处理。如学生活动效率低,某项教学环节无法完成,教师可灵活处理后续环节,尽量保持按时完成教学。
(三)德育目标,于无声处细渗透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优质课例评选中的德育培养是重点目标。而对于德育目标的培养,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实施逐步渗透,不能为了体现德育渗透,生硬地将某些图片、视频或者评价引入课堂,这样做给评委的感觉是: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多余的,与本节课需求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是分离的。
优质课例评选,参赛选手经历过层层遴选,取得优异的评选成绩,整个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实施和教材理解都有较大的提高。参赛选手应积极看待课例评选对自我专业成长的积极促进,客观接受评选成绩,避免唯结果论。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而采用种种非常规手段,就失去了参赛的初衷,也玷污了教师职业的神圣。
参考文献:
[1]马振波.打造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堂的方法探究[J].好家长,2020(42):45-46.
作者简介:
金辛芳,山东省日照市,山东省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两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