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上的“深度提问”

2021-01-01 11:22龚静
考试周刊 2021年88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摘 要:近年来,深度学习在教育领域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也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而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最常使用的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驱动学生思考探究,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高课堂学习质量。文章就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的“深度提问”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深度学习;深度提问;小学语文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深度教育越来越成为课堂教育的着重点和关注点,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那什么是深度学习呢?所谓的深度学习,其实就是将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围绕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使学生全身心地将自己投入所学内容之中,并获得自身发展的过程。真正投入到深度学习中的学生,可以学习学科知识,获得思维提升,享受学习过程,并最终成为既具备学科学问,又具有积极进取社会价值观,能为社会积极奉献的栋梁之材。

“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的理论价值,不仅在于克服机械性学习思想、浅学的弊端,而且在于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做到克服长期以来的各种二元对立,使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知识)得到高度一致,使得教学内容(人类悠久历史文化、人类认识成效)达成其应有的价值,使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里取得最大发展,使学生可以形成有利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素养。

所以,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从多方面入手,为学生设计相对适合他们的问题,以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质疑、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考能力,使他们的学习在“深度提問”中发生。

一、 从多种角度提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习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这并不意味设计小学语文课堂里的问题会降低标准。语文也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设计不一样的思维层次的问题,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意识的良好举措。我们常说的“跳一跳摘果子”,就是在思维能力方面历练学生,让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思考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解决设计问题时,可以运用以下几种问题方式完善深度提问。

(一)辨析性问题

深度学习的实施致力于指引学生养成高阶思维能力习惯,可是高阶思维能力有着批驳、质问的特性,学生对所学知识批驳、质问的实现,需要以对所学知识难点和重点进行探索为核心。所以为了驱使学生得到高阶思维能力的成长,笔者在进行组织教学活动时,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寻找学生激荡思维的知识点,借助探究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驱使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子,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笔调描绘出了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景象。然而,该篇课文所写的圆明园的摧毁,才是学生的思维深度得到提升之处。所以,笔者在此教学设计基础之上,根据学生思维的生长点设计出了如下问题:“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它的题眼,能够高度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课文题目不难看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圆明园毁灭的过程和结果,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却不惜花大量笔墨去写圆明园被毁灭前富丽辉煌的景象,作者是否跑题了?他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去写呢?”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并产生思考,从而产生与教师同样的感受,又在好奇心的驱策下,自然而然地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这样可以驱使学生进行深入探索,思考文字背后的含义。在进行分析文章的时候,不少学生发现了今昔圆明园景象的不同,这正好可以在对比中衬托出西方列强的无耻与残暴,体会到作者蕴含在文本中的情感。所以不难看出,根据学生的思维生长点去设计课堂问题,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学生实现质疑、批判和辨析,为学生深度思维的发展打下牢靠的根基。

(二)开放性问题

深度学习的核心特点是独创能力。小学生已初步具备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存在个性差异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品读文字的时候,自然会对文本内容产生不同的认知和理解。然而,在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些语文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忽略了语文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只选择一些明确的、提前规定预设好唯一答案的课堂问题向学生提问,其想要通过这样的绝对问题,达到控制课堂节奏和秩序的目的,去引导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这样却局限了孩子能力的提高,限制了孩子独创性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学习需要发散思维,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语文课堂需要有不同的声音。基于此,笔者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理念的指引下,围绕教学内容,提前预设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能力提升空间,使他们在开放性的教学活动驱使下产生探究兴趣,并从不同角度对问题展开分析、思考,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在讲到部编版教材配套的神话主题单元的某交流课《共工怒撞不周山》时,笔者提的问题是“共工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大部分同学认为共工是一个性格暴躁的反面形象,而少部分同学则认为共工是个勇敢正直的英雄,针对孩子给出的回答,教师都给予了正确的反馈,对学生踊跃思考的行为表示了肯定。依靠赏识教育,教师驱使每个孩子继续勇于表达自我,敢于创新,不人云亦云,语文课堂在这样的深度学习中容易出现不同的声音。

二、 从整合问题提问

笔者曾经听过一堂低年级语文课堂,课堂开始前一同听课的一位老师说道:“这是低年级的课,看来听课记录有的记了。”虽是打趣,但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我们总是不难感觉到所谓的语文课就是上课教师与每个发言学生之间的单独问答,一个问题请一个学生回答,这在低年级中更为明显。这样的课堂琐碎且零散,回答问题的学生脑袋里留下的似乎除了这个问题,没有其他的东西。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缺乏整体意识,也缺少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意识,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学生的回答,有些教师一节课设计了几十个问题,于是课堂上就只剩下师问生答,学生对于整篇课文的深度学习还是无法实现,这样的语文课堂浮于表面。如语文课经常需要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内容归纳的问题,教师经常这样说:“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哪些人?”每个孩子都能对每个小问题给出标准的回答,但能力却得不到提升。如果将这些细碎的小问题加以统整,将课堂提问换成:“自由阅读某一自然段,你从这段文字中了解了关于主人公的哪些关键信息?”这两类提问方式的课堂成效并无区别,但课堂问题却化繁为简,这就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教师定会收到孩子们多种多样的个性化回答。精炼的课堂提问,对课堂便有着画龙点睛的意义,所以设计的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空间性,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思考。教师如何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有价值问题呢?笔者提出的建议是:增强提问言语的针对性,加强提问言语的统整性。

这里的“针对性”,即设计问题时应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思想,牢牢扣住教学目的,针对课堂的重难点教学,明晰学生思考问题的指向性,如果有些问题对能力有一定要求,教师还需要提供清晰明了的思考支架。提出的问题要给孩子清晰的思考范围,使他们的答案有清楚的回答区域,这样发问的目的才能实现。设计提问语言时首先要明确这个题目要实现什么目的,还要预设好学生回答到怎样的水平就是实现了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化大为小,可以把主要课堂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再根据提问的语言进行单独设计。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化繁为简,将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整合在少量问题里,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整体,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更有收获。

课堂效率不高,原因有多方面,但是其中不乏上课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太琐碎简单,导致课堂变成师生问答现场,虽然收获了不错的课堂氛围,但与课堂目标相去甚远,听课的教师往往在记录时来不及写。在备课时,我们应该思考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无关紧要的问题删减,将相关问题统整成一个主问题。在笔者所听的一堂部编版五年级课文《慈母情深》中,执教老师为了引导孩子们体会母亲的伟大形象,设计了以下问题:“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我的母亲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呢?请大家默读文章第16~34小节,找出作者直接描写母亲工作状态的语句。思考: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学生围绕这个主问题分别从三个句子中读出了一位瘦弱的、疲惫的、忙碌的母亲形象,品读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用语反复的表达特色,如三次出现“我的母亲”、四次“立刻”,以及对母亲的“慢镜头”描写。学生在思考这样的大问题时得到提升的不仅是获取正确答案的能力,更提高了思维深度,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 深入浅出提问

在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问题的提出,要做到深入浅出,促进生成,教师要开展有效的课堂提问,使得学生对课堂问题充满兴趣,让学生乐于加入到语文课堂活动中。针对这点,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使用简洁精炼的语言

韦志成的《教学语言论》认为,语文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通过这样的教学语言来创设一个美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清晰简明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也可以提升学生回答的正确度。好的课堂提问语言要求语文教师充分思考,锤炼语言,并使之精简明确。为了做到精简明确,首先,教师不能随意地将所提的问题进行无意义重复;其二要避免“这个”“那个”“呢”“噢”这样的口头用语;接着,尽量不用“其实”“对吗”“那么”等语言;最后,尽量不能在一节课中多次自问自答,否则易使学生倦怠。

(二)使用恰当的表达技巧

于漪在《浅谈教师语言的魅力》一文中谈到“教师的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引导他們追求生活的真谛,从而产生春风化雨般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语言要求善于激趣,深于传情,工于达意,巧于启智”。教师通过语言训练,可以恰到好处地掌握自己的提问技巧,如在关键词处加强音量,或适当放慢语速,以此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这样可以极大降低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错误率。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角度,对课堂问题的语言精心设计和打磨过后录下来,把自己带入学生的角度,进行聆听,再来判断和评价预设的提问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指出的做法是否易懂。如果在带入学生角度的过程中对提问把握不准思考方向,那就需要再次调整自己的提问方式了。

深度学习对教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教师在课堂中要通过问题撑起课堂的框架,为学生指引思考方向,遵循孩子的思维生长特点,努力发掘教材组织学生学习,设计出能培养孩子优秀思维品质的问题。教师还要常常自省自己在课堂上的提问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深度发展,尽管这是一项烦琐的任务:不仅范围广,而且操作困难,但是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宋尚琴.小学语文教师提问言语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8(3):7.

[2]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3.

作者简介:

龚静,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