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宏
摘 要:无论哪个学科的学习,学习方法与方式都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知识内容。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阐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以期给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提供参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方式
很多学生对初中历史学科的认识存在偏差,而且采用了不恰当的学习方式。不恰当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学生历史素养难以提高,事倍而功半。因此,学生的初中历史课堂学习方式亟待改变。
一、教師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学习、思考和疑问是三位一体的学习元素。学生自己学习与思考后遇到不会的问题再请教老师,可以更好地提升学习的针对性,这就是新课改中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提升历史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以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这一内容为例,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在拉丁美洲进行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随后荷兰、英国以及法国等国家也开始实施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依靠着殖民掠夺逐渐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拉丁美洲、亚洲等地人民的反抗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位于美洲中部的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和位于亚洲的印度的反抗斗争。在教学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一个表格(如表1),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填写表格这一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参考教材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在课前预习中搜集的信息进行填写,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经过自己查找资料和思考所得出的结果远远比教师直接告知答案印象更加深刻。
虽然部分学生快速地完成了表格的填写,但是很多学生在回答反抗斗争的影响和意义时答得不够准确,此时教师就应当给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当全部学生都完成了自主学习,填写了表格之后,教师可以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填写自己的答案,其他学生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然后学生们之间可以就自己的观点、意见等进行探讨,例如有学生觉得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跟美国独立战争有些相似,这个问题虽然超出了本课的教学范围,但笔者还是及时补充了资料,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比较,学生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学生们探讨完成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考试中的易错点进行重点分析。这一学习方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依靠自己的分析掌握了大量知识点,教师仅仅进行了点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合作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主要指的是学生们就某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展开学习。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下,每一个学生都要发挥自身的能力为小组任务的完成贡献力量,这样可以提升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此外,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有一个环节为学生共同分析与探讨,这一环节实际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因为人与人对事物的看法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也会有所不同,通过探讨学生可以了解到他人的观点与思维方式,有利于思维拓展。
以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探寻新航路”的讲授为例,这一内容有着较为清晰的框架流程,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影响。其中新航路开辟过程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让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四个船队,即达伽马船队、麦哲伦船队、哥伦布船队和迪亚士船队。每个小组的组长为本队航路的开辟者,船队的主要任务是,找到自己船队航海的出发点、目的地、航向时间与路线(开辟新航线)、本次航行的支持国家以及航海所属国籍等。在接到这一任务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本队船员的具体情况进行任务划分,一些容易的问题由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负责,部分难度较大的问题则可以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完成,或者交由2~3个学生一起来完成。如果每个学生都可以快速且准确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船队总目标就可以更好地实现,就可能在四个船队的比拼中获胜。学生能够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提升学习效率是值得教师表扬的,但是教师也应当提醒学生,最重要的一点是保证“航行”的准确性。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或者某一问题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表示不满意,则可以展开集体探讨。这是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碰撞与创新的过程,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下的收获远远大于机械背诵的收获。
三、鼓励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激发学生对问题展开研究与分析的欲望,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得知识,获得对知识的辨析能力和运用历史分析现实的能力,获得借助历史知识与历史规律从宏观上预测未来的能力。探究性学习还可以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就“福利国家”和“欧盟”这两个话题展开引领,引导学生采用探究的方式来学习。
探究问题一:在二战之后形成了一些“福利国家”,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在什么区域?形成的背景是什么?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具体有哪些形态?其本质又是什么?
探究问题二:西方“福利国家”在实施了各种福利政策之后,国家财政方面出现了财政赤字,应当如何正确看待这些财政赤字和福利制度呢?
探究问题三:欧洲与我国的福利制度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我国与欧洲在福利方面的优势各是什么?欧洲福利制度有哪些值得我国学习?欧洲福利制度如何改善会更好?
探究问题四:欧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团体?它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对于当代欧洲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先后有国家脱欧?英国脱欧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困境是什么?
对于上述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思考,也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查询。学生的作业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采用小论文的形式来回答,也可以制作PPT,或者是上交一份调查报告。然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与总结,给学生一个更加规范的指导。以探究问题二为例,通过分析西方福利国家出现财政赤字这一问题,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要体现出对国民的人文关怀,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福利的力度、实施的范围也应当根据国情量力而为。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不能操之过急,这样容易出现财政赤字,反而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学生要想解决这些探究问题,就需要反复地阅读教材资料,同时还要查询大量其他资源。例如在分析我国福利制度与外国福利制度的差异时,就需要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来了解我国目前的福利制度。探究性学习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良好地促进了学生发展。
综上所述,过于依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不佳,相反,适度地组织与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已被验证是良好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历史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臻.“未来教室”场域下初中历史学习方式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2019,399(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