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茹
摘 要: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雷州半岛特有的文化资源,对于构建幼儿园本土化的课程有重要的价值,将雷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教育当中,能推动湛江本土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幼儿园本土化特色课程的形成与发展,还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发展,有助于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正确对待和有效利用雷文化资源,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本土化课程的开发。
关键词:本土化;雷文化;幼儿园
基金项目:2018年重点项目“幼儿园课程本土化研究——以雷文化为例”,项目编号:ZJYZZD201804。
一、前言
本土化经历了一个从地区性到世界性发展的过程。最初本土化是经济学的概念,接着延伸到社会学和人类学的领域,中国教育本土化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新教育中国化”运动,它是对19世纪末中国“新教育”制度模仿移植外国教育造成的中国新教育外国化的反对运动。1927年,庄泽宣在《如何使新教育中国化》一文中明确地提出了“新教育中国化”问题,并进行了理论阐述,他的这篇文章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本土化运动的真正开始。自此以后,教育学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探索新教育中国化的道路。但总体来看,近年来,有关教育教学本土化在国内的研究并不多,其中关于雷文化的文章比较少,而利用雷文化资源进行幼儿园本土化课程研究的更少了。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育的中国化、课程的本土化都需要结合当地的乡土资源,才能进行真正的本土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现幼儿的教育要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教育的内容要和生活贴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学。幼儿的教育要和生活融合一起,这里所说的生活就是与乡土资源息息相关的,乡土资源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幼儿的生活,大自然和社会都是幼儿园课程的活教材,幼儿园课程的运用离不开自然和社会,而幼儿园课程本土化更需要在自然环境里和乡土化资源的运用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利用。幼儿园是儿童发展的起始阶段,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对幼儿园课程进行本土化特色课程的架构,能让儿童在学前阶段就能享受到当地文化的熏陶,感受历史文化气息,还能进一步学到一些历史文化知识,增加儿童的认知,培养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核心概念雷文化
雷文化是湛江本土文化资源,也是广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雷州文化源远流长,由于雷州半岛的土壤是红黏土,所以其文化有红土文化之称,雷州半岛有很多特色文化,都是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流传至今,对后人有很大启发。雷文化中一些文化和习俗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2008年底,其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雷州歌、遂溪醒狮、雷州石狗、湛江傩舞、湛江人龙舞等,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廉江舞鹰雄、麻章傩舞“考兵”、麻章“爬刀梯”和雷州姑娘歌等,入选市级的主要有雷州沈塘人龙舞、雷州乌石蜈蚣舞、雷剧、雷州穿令、雷祖文化、雷州翻棘床、雷州音乐、雷州方言、廉江白戏、箭古龙、调顺网龙、雷州下火海、湛江番鬼托梁、徐聞阵式藤牌功班舞、东海津前天后庙会等。
三、雷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本土化课程中的理论支撑
(一)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发展心理学中,由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生态系统理论是关注个体发展与家庭、环境互动的理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的诞生、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五个系统:微视系统、居间系统、外部系统、巨视系统、时间系统,幼儿从出生到长大再到成人,终老都要与这五个系统互动不断。其中,本课题中的湛江市本土文化属于生态系统理论中的微观系统,是湛江市幼儿生活的场所及其周边环境,幼儿的发展过程是各系统不断的认识过程扩展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过程,从家庭到幼儿园再到社会。
(二)多元文化理论
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湛江雷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是多元的,它反映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并对现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精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具有通识性知识,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前教育的三大文件都表明幼儿的课程内容都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
(四)著名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和陶行知的理论
教育学家陈鹤琴曾反对传统的将书本看作唯一教育资料的做法,并明确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资源”。所谓“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论并不排斥书本,书本是现实世界的反映;陶行知先生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系。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认为“生活”是包括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和陶行知的理论无不说明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土资源进行课程的安排设置,而不是凭臆造或者是脱离现实去构建雷文化课程。
四、雷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本土化课程中的价值分析
(一)推动湛江本土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每一个民族的强大都离不开自己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国民精神的一种体现。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我国来说,创新与继承一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任务,社会在进步,文化也在发展,文化提升的核心就在于创新与继承,所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刻不容缓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让我们看看现在幼儿的生活,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的发展,幼儿的业余生活应该不可避免接触到大量信息,理应也会丰富幼儿平时的生活,但是幼儿平时玩得最多的就是屋内玩具、电脑游戏,或者上兴趣班,所以幼儿们对一些传统的节假日或者传统游戏方式一概不知。即使有些父母熟知传统游戏中过来的,但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父母们的工作压力大,可能父母会无意识地认为这些传统文化不值得重视,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对幼儿传统文化的教育。雷文化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园本课程中、融入到家庭教育中,能让幼儿扮演着文化传承者的角色,体验文化带给自己美的感受。幼儿园组织和实施本土化课程,对传承湛江本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二)推动幼儿园本土化特色课程的形成与发展
“本土化”特色课程是指幼儿园教师根据当地的特色乡土资源,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教育的内容和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展示当地文化的课程。譬如湛江傩舞,集武术、舞蹈、音乐、美学、雕刻于一体,是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是雷州半岛红土地上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充分结合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特点,在主题活动中开展“傩舞”,“傩舞”开展时需要用到木质傩面具、橹罟质傩面具、牛皮质傩面具及彩绘傩脸谱等,色彩以黑、红、黄为主,线条朴实,色彩鲜明和谐,这样就在领域活动中的艺术领域中开展美术活动,儿童在活动中就能认识到色彩学,民族文化的融入还可以让幼儿联系到生活色彩学,简直就是在玩中学,既能学到知识,还能提升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在进行“傩舞”音乐活动过程中锻炼幼儿的乐感,让幼儿认识到舞蹈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语言领域中讲“傩舞”的传说,幼儿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还可以进行相关的讲故事比赛,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仅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还能让幼儿遨游在传说的想象海洋里;社会领域中参观人龙舞发源地,拓展幼儿的眼界,也能培养未来传统文化的种子选手。如此既丰富了幼儿园主题课程和幼儿的活动类型,又让雷文化从幼儿开始就能得到传承和发扬。
(三)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科研能力
雷文化课程的编制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掌握雷文化传统、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课程编制的知识,还要懂得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雷文化之间的共性编制幼儿园课程。同时,教师把雷文化融入到幼儿园课程时,幼儿教师必须有较高参与度,查阅相关文化的资料,还需要与其他教师一起商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才运用到实际课堂中。但是运用到课程中还不能结束,还要不断地实践和完善;而且教师在融入过程中,对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也是有帮助的,雷文化进行本土化这一角度也是属实创新的,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就可以用设备记录并用文字记载下来,把它当成一个项目纵向研究,一方面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另一方面用实践指导理论,完美地把二者结合,将能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科研能力。
(四)有助于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发展
幼儿的茁壮成长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等为他们共同创造环境,幼儿在幼儿园阶段,除了家庭教育还需要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利用当地的雷文化资源架构特色课程,创设雷文化的环境,不仅仅需要老师参与,也需要幼儿、家长一起参与,幼儿在和家人一起查阅相关的雷文化资料、制作雷文化的相关装饰品和玩具的时候,幼儿、家长就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家乡文化的熏陶,对自己的家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进而提升幼儿对家乡和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此同时,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幼儿园的文化活动,能加强亲子关系,家长、幼儿园的合作还能加强两者的关系,间接促使了幼儿园、家庭、社区三者为幼儿创造出更适合幼儿发展的文化环境。
(五)有助于为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受的教育会对人一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育价值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雷文化中也有儒学中所追求的以“仁”为核心、以“德”为基础、以“礼”为规范、以“和”为目标的崇高境界。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影响着成人,也影响着幼儿。尤其是成人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及人生观也都与传统文化相关联,这样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为幼儿品德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我们常说,教育的根本在于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又有人说,先育人后教书,只有幼儿的道德品质是优秀的,才能创造一个优秀的人,也就是说做人是根本,是我们教育的根。因此,幼儿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的和自豪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幼儿身处于这样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习和模仿着周围的人和事,使自己的行为规范慢慢受到熏陶和影响,因此,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就能通情达理、心平气和,这些习惯会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打下烙印。雷文化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的榜样。
我们知道很多古圣先贤就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的,他们不仅因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品质出众,同时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如雷文化一些经典故事让幼儿学会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学会与兄弟、同伴相处,学会谦让的美德,学会机智和勇敢。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的性情不稳定,有待于进一步的塑造和完善,要经过反复学习与实践,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在幼儿的成长阶段有这些中华传统古圣先贤的榜样引导,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往古圣先贤所指引的路上走,就会在传统文化的成人之道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张蕾,原凯.东坡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5).
[2]毕春梅.浅析如何巧用乡土资源架构幼儿园“本土化”特色课程[J].考试周刊,2020(82).
[3]陳婧.乡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有效运用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5).
[4]黄俊武.浅谈本土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有机结合[J].教师,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