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2021-01-01 02:15吴玉进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现象

吴玉进

摘 要:在数学的教材中,有很多对于公式的推理或者证明,通常这种过程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维方法。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懂而不会”现象普遍存在。现阶段教师要力求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由“懂”到“会”,由“会”到“灵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书本“吃透”,再去多练习课外的题目,避免急于求成。本文旨在对“懂而不会”的现象做出必要的逻辑分类,并提出一些促进学生既“懂”又“会”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数学学习;懂而不会;现象

一、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存在“懂而不会”现象的原因

(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原有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发挥着主体作用,通常上课都是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在听课,但是师生互动不多,所以学生动脑的时间就很少,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们没有利用一些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想、去做,也就是说没有让学生,对于问题有充分的探究和思考,学生没有时间来发现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学生自身的问题也并未得到解决。一个好的课堂,教师应该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学生是主体,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的思考,对于知识有一个很好的掌握。

(二)没有加强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时,应该把学过的知识看作一个系统,把所学的知识看作一个整体,不能分散地学习,这样可以使得零散的知识点联系得更加紧密。不过在传统的学习之中,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所以学生学习了一个知识后,当遇到这个知识的延伸问题,或者换一种问法时,学生就会找不到方向。当一个问题中出现了很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会有一个焦点,这就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地方,要运用不同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如果学生们对于知识点只是很简单、表面地进行学习,而不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并不能很好地将许多知识点联系在一起,那么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会得到提高。

(三)没有充分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首先,数学这门学科包含了很多定义和公理、公式,对于这些知识点,教材上很多时候都是一笔带过,只进行很简单的证明,但这些又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的知识点,可以说,学生对于定义、公式理解得好,那么题目做得也不会差,因为这些看似简单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如果把这些都理解透彻,那么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就更好。不过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会忽略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对于学生是否掌握这些思维方式并不是很关心,对这些定义也没有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探究,导致很多学生的基础没有打牢,这样学生即使是掌握了非常多的理论知识,也只是停留在非常基础的浅层阶段,并不能把定义、公式进行灵活的运用,这种教学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就会产生挫败感,甚至对于学习产生怀疑,导致学生思维的敏锐度下降。

二、解决高中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的措施

(一)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起到的是辅导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立一些学习情景来辅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做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课堂的首位,让同学们自主讨论难以解决的题目,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时有些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容易走神,就是因为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导致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注意力下降。现在由学生自己来进行课程讲解,学生就不得不开动脑筋,这就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二)加强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很多学生在学习了新的知识后,原来学习的知识就被孤立了,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联系到一起,学生一定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知识点之间有一个类似网状的结构,很多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很多题目往往需要很多知识点的配合才能解决,所以学生必须要构建好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把所学的知识都变成一个个单一的知识点,在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时,要学会融会贯通,要很好地吸收、利用知识。这样对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有好处的。

(三)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对于公式的推理或者证明,通常这种过程中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维方法,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教材进行充分地“咀嚼”、吸收,对于书本的习题要进行深入的了解,经过反复地练习,打牢基础,以后解决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从现阶段高中生数学试卷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常常因为缺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导致答案不准确,因而错失了不少的分数。教师针对这种数学思想要及时给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们对于这些思想方法有一个更深层次地认识和理解,在遇到问题时,都能够根据总结的知识点判定出解答所需要的思想方法,提高解题效率和解题的正确率。

(四)加强对学习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要想学生能够脱离“懂而不会”这种现象,需要的是学生对学习有积极性,这需要教师来建立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对于高三数学来说,不适合建立一种相对轻松的氛围,因为高三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建立一种比较轻松的氛围是不合适的。那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就可以适量的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兴趣,在这里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于自己的看法要进行大胆地发表,对于教师所讲解的问题,如果有不同的看法要及时提出来,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探索精神。如果提出的看法不正确,教师要对其进行改正,如果提出的看法正确,教师要进行鼓励,这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对于学习更加地主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回答得更加积极。

(五)增加课堂中的互动

要提高学生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在解决数学相关问题时,善于开动脑筋,跳出传统的解题方式,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数学学习的水平的提高主要通过提高学生们对问题的求解能力,高中阶段要不断提升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堅实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中设定适合学生们思考解决的题目,让学生们自由地解答。在这样的教学下,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技巧等,最终促进学生们不断地发展数学思维能力。除此以外,教师们要注重提高学生思维批判的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质疑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只有进行了足够的思考,才能在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促进他们更好地解决实际中的各类问题。

综上所述,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有很多同学对于知识点存在“懂而不会”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点并没有完全地理解。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的首位,多让学生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婷婷.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文理导航(中旬),2021(3):24,27.

[2]王童童,涂德佳.透视高中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J].数学之友,2020(3):57-58.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现象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第四章光现象
《简单的周期现象》自主学习任务单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警惕,别让现象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