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实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对于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形象化;直观性;趣味性;利与弊
如何有效地把多媒体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完美融合到教学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这成为新时代课堂教学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此谈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利与弊。
一、利
1.学习兴趣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说法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而“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学方法明显过于单一,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沉闷、活力不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无从激发。而知识传递、接受过程所需要的是一种主动学习态度,此即“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本质内涵。
因此,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效果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课堂教学,因为其直接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也是笔者始终坚持并在教学实践中频繁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而这种教学手段的现实载体便是多媒体。比如在《小桥流水人家》一课教学实践中,笔者基于多媒体课件完成了课文画面展示,将家乡的杨柳、小溪,水鸟婉转的叫声,柔软、长长的柳枝等文字描述场景一一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有效勾起了学生的回忆。学生也被画面带入到记忆中的家乡,感同身受、沉浸其中,从而更能把课文内容及字、词、句的理解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中,在一次美好的心灵体验之旅过程中完成了语文知识学习。
2.想象力启迪
辨识文体、领会创作意图、把握主旨、概括段意、理解词语意思、解答问题等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但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多媒体属于现代科技成果,其情景展示功能强大,能完成各种现实场景还原,从而完成学生灵感启迪,将他们引入各种美的现实境界中,获得各种真实、唯美元素。而作文写作过程中尤其需要这种场景映衬、协助,基于多媒体启发,学生作文不再空洞、无病呻吟,而是言之有情、有物,而且内容丰富。
3.完善课堂结构,弥补教师不足
由戏曲、小说、诗词、歌赋等组成的语文课本需要更深厚的知识积累及经验储备,而教师通常难以达到“路路通”,事实上“万精油”式的教师也很难深入某一层面展开分析,二者之间的矛盾便就此显现出来。多媒体走进课堂后,上述矛盾迎刃而解,其图文并茂、声音感染力强大、功能丰富,可以有效弥补教师教学实践经验、知识储备的缺陷,持续活跃课堂气氛,把愉快氛围自始至终带给每一名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有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二、弊
1.计算机形式化
商品课件、自制课件设计不合理,单调的知识表达方式让其显得创新不足,说教有余。本质来看,计算机实质上就是完成板书功能替代,解放了教师的双手。而课堂上则呈现出“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现象,“观光”意图充斥,学习蜻蜓点水,以至于部分学生认为多媒体只不过是用“机灌”代替了“人灌”,效果并不理想。
2.多媒体应用失当带给语文课堂的影响
(1)易误导学生知识学习与掌握准确性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制作材料并非全部适用于课堂教学,部分材料甚至难称理想。不过如果重新制作,不但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也会耽误教学进度,因此有时只能用这种质量一般的课件展开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当然也便难称理想,甚至会出现部分错误或偏差,降低了学生知识汲取的准确性,容易误人子弟。
(2)弱化教师功能
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之一的多媒体的确丰富了课堂,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其也仅止于此,对于其功能应有理性认识,必须清醒认识到其只是一种工具,是由人研发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如果我们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自身的教学将不再具有开拓展、创造性,而且会形成过多的心理依赖。长此以往,教师的功能势必受到弱化。
(3)不利于学生灵活掌握知识
语文学科教学、学习均无过多规律可循,因为其灵活性极强,因此课堂教学变化永远大于不变,教师必须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而学生问题更具个性化,这对教师应变能力及课堂控制力提出了考验,因此如果程序化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对学生学习及知识掌握同样不利。
三、小结
语文教学活力源于教学过程的开放性、灵活性,多媒体技术可以持续拓展这种开放性。但从教学实践来看,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同样缺少科学性,会弱化教师功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必须辩证分析看待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功能,形成合理的应用习惯,全面促进多媒体与语文课堂辩证融合,只有如此才能促进教学功能及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敬军.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08):137+139.
[2]刘庆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双刃剑”——多媒體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利与弊[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179.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经开区马集镇于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