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 静
“老师你看,叶子!”“那是树叶,是从大树妈妈身上掉下来的。”“我在青奥公园看到过这种叶子。”……散步途中,小班幼儿见到飘落下的树叶,他们自发地捡拾落叶,有的拿在手上反复触摸,有的放在鼻子上闻一闻,还有的蹲在地上给树叶排队……这时,一阵大风吹过,一个幼儿指着操场边的梧桐树喊起来:“快看,树叶是从那棵大树上掉下来的。”她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大家一起仰起头驻足观看。
“树叶从那么高的树枝上摔下来会痛吗?”红红一边用手接住空中飘落的一片树叶,一边低语道。“树叶为什么会离开大树妈妈呢?”黄黄摸着头,瞪着大眼睛,喃喃自语。“我把你放在大树妈妈脚下,大树妈妈就能找到你了。”蓝蓝边说边把捡到的树叶放在大树根上。
教育专家田玉老师说:“教育不是控制而是解放,不是给予而是唤醒孩子的天性。”三岁左右是幼儿心智发展的关键期。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还存在着分离焦虑。我们以此为教育契机,在班级开展了“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结合秋季特征和幼儿对落叶的兴趣,开展了“捡树叶”活动。
依照《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进行仔细观察”的教育目标,我决定带领幼儿们来一次“与树叶亲密接触”的初步探索性游戏学习。在自主探究中,幼儿们通过摸、闻、揉、踩等动作获得了对树叶的感性认识。当幼儿们对树叶产生兴趣后,教师进一步推进“与树叶亲密接触”之旅。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对树叶有了更多的认识,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时给予回应,让幼儿有了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为什么有的树会落叶,有的树却不会呢?”我们对此展开了讨论。结合幼儿们的意愿,我们将幼儿分成两个项目小组,分别对“常绿树”和“落叶树”展开调查。幼儿们翻阅图书,和爸爸妈妈一起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信息、汇总资料,并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调查表。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能用语言较好地展现大自然的美。
在小组分享中,有的幼儿提到“落叶的形状有很多”,我便号召幼儿搜集落叶,一起去找寻落叶中的小秘密。幼儿们纷纷响应,一时间教室里收集了许多落叶。
幼儿们有对比观察的经验,有按特征分类的经验,他们有能力从一堆树叶中找出树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幼儿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可以在观察中总结出落叶的不同特征,在比较中发现同种落叶的不同之处与不同落叶的相同之处。
小班幼儿在想什么?怎么想的?作为青年教师,我常常很疑惑。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教师的认真“倾听”。教师在仔细倾听和认真观察中能够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捕捉到幼儿的行为,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这些都能够帮助教师发现适宜本班幼儿的课程。
倾听不是一“听”了之,需要教将单向的倾听与多项的交流、对话融为一体。在“捡树叶”的活动中,对于幼儿喃喃自语的问题,教师无须直接解答,而是可以通过谈话活动,巧妙地将问题传给班级中的其他幼儿,将幼儿的疑问变为对话的重要资源,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还可以将幼儿的疑问变为“家长园地”的资源,聚焦幼儿的问题,有利于家长更有针对性地关注幼儿,进而实施有效的家园共育措施。
从倾听注意,到倾听理解,再到倾听回应,让倾听活动形成一个完整闭环。而其中的倾听回应,是高品质活动得以实现的重要表征。倾听的过程,绝不仅仅是听,更需要听后的理解。只有经过思考,才能使教师对自己所接受的各种信息进行甄别、分析和判断,最终知晓倾听内容的准确含义,从而达到有效回应。
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要倾心、倾力,让“倾听”充满教育智慧。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从“叶”开始,学会倾听,迈开专业发展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