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 涛
做“四有好老师”,是新时代赋予教师新的使命。在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以“四有好老师”建设为统领,循爱臻品,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引领教师成长,努力打造 “师德典范、育人示范、科研模范、心念大爱,行求上品”的四有好老师。科学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研究中感悟提升,明德立身,循爱臻品,育己育人,不断追求办园品质,提高“人”的品位。
“爱人者,人恒爱之”。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探索生命的奥秘,感受生命的伟大,体会他人的爱,并学会爱他人,在互动交往中彼此享受爱的关怀与滋润,积累幸福与生命成长的体验。让教师将爱内化为思想、责任与敬畏,知行合一,蒙以养正,培育幼儿从小有爱心、孝心、同情心和责任心,爱己爱人,爱家爱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实现“循爱臻品”的理想与追求。
所谓“动心”,就是使内心受到震动荡涤,心中有方能施。我们的初衷就是成就自觉者,而欲使其自觉,必先使其心动。“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让教师感受到“四有好老师”团队是爱的港湾,是爱的“小家庭”。在这个“小家庭”中,他们会感受到爱和温暖,感觉到心性发展和专业成长。我们对这个“小家庭”的成员进行分工,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他们去探究生命,以“爱”连接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社会与自然,创造爱,传递爱,共享爱,让他们在爱的“小家庭”中相互竞争,不断学习,修身立德,自我成长。
“忍性”,即坚忍其性。我们教师团队中独生子女较多,家庭的优生优育培养了他们优良的素质,也带给了他们任性,他们常常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心性未定、易躁易惰、自满自我等。心理学中有个“磨道效应”,即自我感觉做了很多,走了很远,但实际上没有走出固有的思维圈子,自身素质并未得到有效提高。我们会引导教师主动去思考和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努力,自我革新,将成长心得融入教育实践中,将四有转化为知识技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自由、灵动地发展。我们帮助教师打磨心性,使其重新审视并定位自己,坚持修身养性,产生持久的职业热情和耐性,为其自身发展和幼儿成长打好基础,向着“四有好老师”方向迈进。
我们以建设“四有好老师”团队为目标,着力构建省、市、县研究指导大平台。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被别人欣赏。”幼儿园教师更是如此。他们知识丰富,才艺了得,好表现又乐参与。因此,应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专业素养的舞台,激发他们产生职业动力。一所好的幼儿园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施展才能,增益能力的场所。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位教师都能得其时位,有其坐标,练其智能,从而充分发挥生命的“力”,享受生命的“福”。每位教师在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过程中都认领了自己研究的课题,但仅靠个人的力量有时很难完成。我们定期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团队所有教师敞开胸怀,尽情交流他们的问题、成果与建议等,并在不同的活动中开展学习任务。下任务、压担子、搭台子、人人争做“舞台中央人”,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四有好老师”的使命引领下,我们还将教师带出去,走进乡镇幼儿园和联盟园之中,在课程游戏化区域中推进实质内涵,组织优秀教师事迹宣讲、送教下乡、开展课题共研共生等共建活动,探索如何建设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将“爱”与“德”融入教育实践中。
“四有好老师”是方向、标杆、动力,好教师应该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让幼儿筑梦、追梦、圆梦是彼岸,好教师就是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