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军
学校是教育的 “主阵地”,需要我们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做好政治站队、突出法治实践、落实素养教育、创新管理模式,接轨时代法治脉搏、坚守立德树人教育原则,由此确保学校管理的法治化发展,从而赢得教育教学管理的先机。
学校需要研究、调整管理的重心,找到定位的基点,政治站位应该是最根本的依据。学校是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执行机构,唯有坚守教育原则,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依法治校、立德树人,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共识,由此需要我们端正管理态度。只有让学校站位正、站位高,才能做好学生思想的引领工作,才有可能创建文明、和谐、民主和团结的学习环境。
学校管理要强化政治站位,需要从如下角度展开思考和实践:第一,学校管理者需要加强思想学习。领导班子是学校管理的执行者,需要确立法治意识,更需要有明确的立场和站位,组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学习,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学校管理呈现 “一盘棋”。第二,教职员工思想教育和管理也是其中的重要工作。学习政治文件、观看影视材料、参与思想培训活动,都可以给教职员工带来思想上的触动,产生显著的教育效果。第三,学校要重点对学生展开思想引导和教育,并且利用多种契机,开展思想宣传活动。每周升旗仪式、节庆活动、主题学习、邀请专家来校演讲、主题征文等,都能够为学生提供思想学习历练的机会。第四,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平时也会与学生家长保持多种途径的沟通和联系,开展一些法治宣传,为学生家长提供更多的教育信息,从而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管理效应。
学校需要从多个角度开展政治站位的实践,学校干部、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家长等都属于关联方,只有让更多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才能形成学校管理的崭新环境,由此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助力与支持。学校管理需要与时俱进,及时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为学校管理注入动力与“活水”。
依法治校需要突出法治实践,无疑这是学校管理的重心所在。法治是时代发展的基本保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学校也责无旁贷。国家建设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学校需要遵守国家大法,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科学调整学校各项管理措施,推进学校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全面发展。
设计、执行学校管理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存在的多种制约因素,更要预判执行过程中的困难,这样才能做出充分的应对。落实依法治校策略,需要从如下方向展开实践:第一,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关涉诸多方面的制度建设,管理者要有追求完美的心理,科学、综合分析各种制度的执行情况,找到调整的最佳契机,由此发挥应有的制约作用。第二,适时地调整、改进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涉及教育教学、安全、卫生、后勤、校建、扶贫等方面,制度贯彻时会遇到诸多实际问题,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由此提升学校管理品质。第三,执行管理制度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学校管理制度的制订、执行存在法治的基础,但具体执行时尚需增加人文关怀的内容,毕竟制度管理是一种手段,教书育人才是目的,不管是针对教师还是学生,都需具有人文关怀意识,从而灵活地运用制度,开展学校管理工作。
突出法治实践,需要不断地调整学校管理制度,由此促使学校教育教学自然升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见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因而自然就会成为学校管理的重点内容。制度执行中需要具有创新意识,需要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这也是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需要充分地体现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艺术性与科学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质教育、主体教育、核心素养教育等,都属于学校管理所需要关注的教育目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们要自觉落实教育方针,坚守立德树人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校管理品质。学校德育管理应该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和内容,只有牢牢抓住立德树人的准则,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的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落实素质教育,坚守立德树人原则,学校德育管理面临崭新的挑战。强化学校德育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学校设立德育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设置精神文明小组、家长委员会等协助组织,都能确保学校德育管理的正常展开。若能够邀聘公检法领导担任学校法治领导,自然能够给学校德育管理带来更多支持。实施德育管理,尚需建设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以思想政治学科为主要抓手,建立由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组织的德育管理执行小组,由此确保学校德育管理的顺利推进。若能将学校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吸纳进来,对学生带来的思想冲击就会更突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就会更有效。
德育管理是学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支撑点。只有联络更多社会力量,做好德育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形成管理的合力。教师是学校德育管理的“主力军”,因此,过硬的教师队伍才是学校管理最可倚重的力量。
学校管理可以借鉴诸多模式。由于学校办学条件不一样,需要充分考虑自身优势,也要注意借鉴别人长处,注意创建属于自己的管理模式和教育品牌,这样才能为学校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更多助力与支持。探索、创新学校管理模式,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制约因素,深入挖掘、勇于创新,依靠教职员工的创造和努力,特别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办学特色,由此学校才能越办越好。
学校管理期待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从多种渠道展开行动,搜集、整合前沿教育理念,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经验,由此为学校管理带来更多启迪:其一,学校管理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何发挥自身长处、规避发展短处,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借鉴他人成功经验时,需要充分考虑存在的制约因素,以提升学习借鉴的价值度。其二,学校借鉴前沿教育理念和先进做法,绝对不能照搬照抄,需要存在整合优化意识,结合学校实际,做出理性选择,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体现鲜明的办学思想与特色。其三,进入网络时代之后,学校管理需要直面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学生运用网络问题、教育教学网络问题、德育管理接轨网络问题等。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需要我们具有吸纳意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互动性,服务我们的学校管理,由此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辅学手段,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与健康成长。
学校管理模式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创新实践探索过程中,肯定还会面临更多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我们具有勇敢进取精神,能够敢于迎难而上,由此为学校管理创新实践探索出 “新路”。学校是教育的 “主阵地”,我们需要坚守,更需要创造。唯有提升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才能赢得学校建设的主动权。
依法治校、立德树人,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目标与策略。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我们要有时代的紧迫感,需要依据社会发展的现实,积极调整学校管理的重心,由此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生活环境。依法治校强调制度建设,致力于学校管理行为的正当性;立德树人强化学校管理的目标追求,着重体现学校教育的功能作用。唯有促使上述 “两者” 和谐、统一,学校管理才能步入正确的轨道,由此才能最终赢得管理育人的 “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