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科研为动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020-12-31 02:16陈遵志
中小学校长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科研教研学校

□陈遵志

开展教育科研,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坚持科研兴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福清二中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学校进行教科研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新课程新高考的实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因此,学校把教科研重点放在应用上,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从 “教书匠” 向 “学者” 转化,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借助管理有效、开放有序的科研平台,促进教师应用并推广科研成果,优化办学效益和丰富办学内涵,打造骨干引领、全员参与的科研格局,构建以校本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型学校,造就一批研究型教师,落实 “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从而有效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教科研工作的实施途径

“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 将是学校长期坚持的特色办学之路,也就是教科研一体化之路。笔者认为,应确立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 的意识,把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将二者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实现同向发展,使教科研实现一体化。此外,教科研管理还需进行规范化运作。如果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工作就不可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因此,普遍存在的有形无实、低效无效的教研活动诟病应得以消除,应呈现以研促教、以教辅研、教与研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学校以省级教科研基地学校的建设为契机,将学校教科研管理进行规制,使管理平台更健全,管理过程更精细化、科学化,从而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积极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促生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内在源泉,学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 系统精细的教科研制度建设

1.以学科组为基本单位,鼓励跨学科创新教研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集体教科研的基本组织单位。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开展共同研磨课例、教学观摩评课等常规活动,激活教师的教科研思路,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找到教科研的切入口。与此同时,鼓励教师跨学科教研,加强不同学科教研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以打破单学科教研闭环。学科之间的思想碰撞与交流融合,可以拓宽教科研视野,为教科研创新提供沃土,跨学科教研也为单学科教科研成果展示和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以“老中青金字塔” 为基本框架,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扶梯

成熟的教育教学研究要求教师有丰厚的理论素养沉淀、丰富的教学经验、灵活新颖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而教师个体常常难以实现集三者于一身。学校鼓励 “老中青金字塔” 式教科研团队的组建,旨在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理论素养引领作用,利用好中年教师在丰富的教学经验中易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新教师易于接受新思想、新工具、新方法的优势。“老中青金字塔” 式教科研团队的组建与循环发展,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成为一棵常青树。

(二) 多元健全的教科研平台建设

1.多媒介学习平台架设

教科研是从单一的教学问题出发走向专业的专题研究的过程,其中理论学习是走向专业化研究的必经之路。为此,学校图书馆购置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书刊,并建立了完善灵活的借阅制度,为教师的纸质媒介学习提供便利;信息中心实时维护电子阅览网络与设备,为教师进行电子阅读提供技术支持;引进知网论文库等,提供优质网络平台资源,为开展理论学习提供强大的线上资源库……通过多媒介学习平台架设,为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整合各方资源、走向专业研究提供了前提条件。

2.多渠道交流平台搭建

学校除了坚持以学科组为基本单位,鼓励跨学科教研的校本教研模式外,还主张 “请进来、走出去”,为教科研搭建多渠道交流平台。比如,邀请专家团队或兄弟校教研精英到校传授经验,提供面对面交流机会;组织教师到外地参观访问、学习互动;积极推动送教下乡活动,鼓励教科研团队展示、推广研究成果。通过展示与推广,让教师接触到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激发教科研潜能,创新教科研之路,促进教师经验共生、共同成长。

(三) 规范合理的教科研管理流程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促成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生成,落实研究成果的课堂应用。对此,学校通过以下四方面的努力,达成教科研成果的生发与落地。

1.以课题促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科研过程的重要依托,是教科研走向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学校鼓励多层级课题申报,加大课题立项结项审查力度。对于存在选题失当等问题的课题,不一概否定,而是用名师辅助、资源整合的方法,做好帮扶,保护好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2.以论文促成果

教学论文是教师个性化教科研成果的最直接呈现,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倡导教师平时撰写教学日志、教学反思,在日常教学观察中提炼经验,结合理论学习深入研究,为高品质教学论文的撰写提供最丰富的素材源泉。同时,学校举办论文撰写方面的讲座,为教师撰写高质量论文提供技术培训。学校多提倡教师以教学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作为研究成果呈现,并建议教研组、课题组每年评选出优秀论文开展组内研讨活动,以促进教师的二次思考与探究。

3.以比赛促创新

开展教学竞赛,引进竞争机制,可触发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可盘活教师的日常研究沉淀,促进教师积极运用教科研成果进而开展创新性设计。同时,当创新的教学设计得到认可时,教师的教科研获得感得以增强,研究积极性就会得到进一步激发;当教学设计不理想时,教师也能开始反思,进而在反思过程中积极探求创新之路。

4.以课堂促落地

课堂是教师最重要的舞台,是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的出发地,也是教科研活动的目的地。而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课堂新问题又是促使教科研活动走向深化的源泉。学校将课堂作为观察教师教科研能力的重要渠道,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衡量教师教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规范合理的教科研实践,促使教师学会用科研头脑、学术意识来审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自觉地进行自观反照、整合思考、积累升华,激活教育智慧,激发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使科研意识与热情得到滋长,科研素养和能力得到培植。随着教研的深入,多数教师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发生着无声而有形的变化,他们在劳力上劳心、在苦干中巧干,既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学生,又塑造出具有教育个性的完美的教师人生。在课堂上,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按照固定的程序复述教材,而是在教学实践中将过去那种拼时间、拼体力、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发展的工作方式转化为靠智慧取胜、靠科学取胜的教学新方式,从而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要水平。当教师积极应用教科研成果于课堂上提升教学质量时,教科研的内生动力也更具迸发态势。

二、以教科研作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

学校不断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科研工作,使教科研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教科研促进了研究型教师团队的成长,在学校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文化氛围,更加快了 “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的落实,不断提升了教科研的实践层次、文化层次,更增强了学校的独特性、优质性、前瞻性、稳定性、持久性发展特色。

(一) 以教科研促研究型教师团队成长

1.研究有活力

教科研活力的呈现是学校教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努力发挥学校教科研旗帜作用,最大限度地对教师团队成长提供便利与支持,努力让教师通过教科研活动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来保证研究活力,以达到教师自觉成长的需求内生,从而促进团队共同成长。

2.研究有能力

以教科研工作为基础,帮助教师研究能力获得迅速提升,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只有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的研究能力的教师,学校才有可能打造出一流的研究型教师团队,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有提升的希望。

(二) 以教科研促浓厚学习文化氛围形成

在教科研工作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和典型经验的辐射作用,即利用身边的人与事影响人、教育人,培养一批教科研积极分子,以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推动群体性的科研局面形成。以典型带动为先导,从而培养出更多研究型教师。在他们的引领下,学生的探究意识将得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更好地培养。通过开展教科研,浓厚的学习气息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呈现,学校的办学内涵也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 以教科研促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落实

“以人为本” 是学校始终如一的教育理念之一。以教科研工作为重要抓手,无论是解决学生学习的实际问题,还是教科研过程管理中解教师研究之需、扶教师研究之困、护教师研究之心等做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促进 “以人为本” 这一教育理念的落实,这有利于实现以教科研水平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目的。

实践证明,科学规范的教科研工作管理,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学校既要有全局观,从大处入手做好教科研工作的全盘规划;又要有服务意识,从小处着笔为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搭桥铺路。同时,还应将教科研工作放在学校发展的历程中,放眼环境变化,及时更新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探索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教科研管理之路。

猜你喜欢
教科研教研学校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秉持“多元一体”原则推进“目标管理”实践
——小学教科研管理策略探析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学校推介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