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中明确提出,“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鉴于此,玉龙学校通过对全校学生和家长、周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再根据多方专家论证,提出了 “生活为源,发展为本” 的 “新生活教育” 办学理念。在新生活教育理念中,学生掌握知识,创新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获得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自主地走向生命的圆满。学校 “新生活教育” 理念主要依托“新生活课程” 体系予以实施。
“新生活课程” 体系主要特点是 “一体三翼”,即以 “学生” 为主体,以 “学校管理研究” “未来学校研究实验室” “教师培训” 为三翼;学校核心任务是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学校管理工作研究、未来学校研究和教师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这一核心目标。
“新生活课程” 实施的主要路径为 “五育并举”,即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其中,学校实施的劳动教育,更多指向当下和未来生活的基本技能,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评价体系。
在学生培养方面,“新生活课程” 把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作为总体目标,把 “责任担当、学会学习、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健康生活” 六大核心素养作为分级目标,通过 “五育并举” 予以实施。
“五育” 通过 “一课程、一活动、一节日” 具体落实。其中,“德育” 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健全人格、珍爱生命” 等核心素养,具体通过国家课程 “道德与法制” 和“爱国家教育、爱集体教育、爱自己教育” 等德育活动,以及 “君子节” 活动予以落实;“智育” 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人文积淀、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国际理解、勤于反思、问题解决” 等核心素养,具体通过语、数、英等十多门国家课程和俄语、日语等近十门校本课程,以及科创节、国际文化节予以落实;“美育” 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趣、人文情怀、勇于探究、人文积淀” 等核心素养,具体通过 “美术” “音乐”等国家课程和文学社、书法、民乐、剪纸等学生社团,以及 “艺术节” 活动予以落实;“体育” 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技术运用、勇于探究、自我管理、问题解决” 等核心素养,具体通过国家课程 “体育” 和篮球、排球、曲棍球等体育社团,以及体育节活动具体落实;“新劳动教育” 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勇于探究、乐学善学、信息意识、自我管理、劳动意识、问题解决” 等核心素养,具体通过整理课、烘焙课、种植课等劳动课程和假期研学活动,以及 “生活节” 活动具体落实。除了按照 “五育” 路径设置相应的课程、活动和节日外,玉龙学校还提供 “五育” 实施的课室、功能场馆和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校园的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其育人的功能。
学校管理研究主要由校长室主导,经校长办公室具体落实,主要任务是从形而上的角度思考学校的管理和文化建设等问题,重点思考学校理念的基本内涵与外延;同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付诸实践,不断验证完善,以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家风。
“未来学校研究实验室” 重点思考未来学校发展的可能样态,在全球相关前沿理论的指引下深入思考和探索实践,率先实现以“城市课程资源配置中心” 为雏形的未来学校架构。
未来学校研究实验室,其主要职能就是主导未来学校项目探索。实验室积极吸纳有愿望、有想法、有热情、有能力的青年教师组成研究共同体,一起探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配置、课程资源的实施与评价、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样态等工作。学校 “未来学校研究实验室”在服务本校学生和家长的同时,也将为本区域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提供课程配置服务,同时也通过远程教学方式为姊妹校和山区学童提供课程服务。
“未来学校研究实验室” 从全校教师和家长群体中采集课程,将每位教师和部分家长最擅长的知识和技能开发成课程资源,根据学习者 (学生和家长) 的要求,通过微课、翻转课堂、网络直播等方式参与学习,真正实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区分年龄层次、按照自己所需开展学习的新样态。
在实验的初级阶段,学校将玉龙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吸纳为 “未来学校研究实验室” 的学习者,率先为他们提供课程资源配置服务。目前学校将在一至八年级建构 “一二三” 未来学校课程体系。小学一至三年级每周安排三个晚上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四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两个晚上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初中七至八年级每周安排一个晚上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学生选修 “未来学校课程” 学习的时间,学校统一不布置家庭作业。
前期课程资源的开发,由在校教师、学生家长根据自己特长进行开发,经 “未来学校研究实验室”验收后,并经课程专家及上级行政部门审核后予以实施。这样的课程实施策略,既可以弥补国家课程资源的不足,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 “扬长教育”,培养卓越人才。
“未来学校研究实验室” 是深入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的阵地,是深度探索 “教” 与 “学” 方式转变的场域,是 “未来学校” 发展方向的积极探索,是帮助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玉龙学校 “教师培训” 的主要目标是培养 “三会三好” 教师,即“一会营造舒适师生关系、二会构建良好家校环境、三会营造健康的同事关系” 以及 “带班好、上课好、效果好” 的教师,这些目标主要通过 “培训课程” 和 “培训活动” 两条路径达成。
“培训课程” 主要包括四大系列,即 “校长公开课” 课程系列、“三十六道芳味” 课程系列、“课堂观察” 课程系列和 “政策法规” 课程系列。其中,“校长公开课” 课程主要培养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三十六道芳味” 课程主要培养教师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趣,“课堂观察” 课程主要培养教师课程评价能力,开发评价工具,开展科学评价,为 “五育” 实践提供科学指引。“政策法规” 课程主要是让教师了解国家关于教育的政策法规,以更好地形成共同认知,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奠定基础。
“培训活动” 主要指 “新生活读书会”。青年教师每周给校长推荐一本书,校长给全体教师推荐一本,校长和教师们每周共读一本书,或者共听一本书,让全校教师保持阅读和学习的状态,保持思考和创新的状态。新生活读书会旨在让全体教师保持终身学习状态,不断更新认知,密切关注全球教育前沿理论研究成果,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以深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为丰富和完善 “新生活课程”体系,学校还与清华大学合作,积极参与其开发的适用于基础教育的动漫微课教学实验项目,目前以特色课程班的形式实施。
在实验过程中,学校立足校本特色,选择性吸纳与更新。具体体现为:将动漫微课教学项目与行政特色班、选课走班相结合,形成项目式和分层式双向培养模式。例如,在项目式分配行政特色班方面,在开设 “清华动漫微课班” 的同时,开展 “玉龙动漫文学班” 和“玉龙动漫小语种班”,实现清华动漫微课与玉龙新生活课程的互补。通过清华动漫微课教学项目,在区域大平台的有力支持下,实现中小学部分课程统整、部分课程重组、部分课程下沉、部分课程增容,依据学校生源特点,合理配置课程资源。
通过实践,在以 “学生” 为主体、以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学校管理研究” “未来学校研究”“教师培训” 三翼紧紧服务于学生发展工作,形成了螺旋上升的课程循环体系,同时借鉴校外课程体系的先进经验,不断推动学校“新生活教育”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