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慧,杨 铮,朱智耀,李世增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 100069)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是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培养中医药传承人才的重要载体,能够参与挖掘、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和临证经验,对中医药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兴趣和吸引力。结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李世增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建设工作,在中医药专业本科生中开展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Project Based Learning,CPBL),以任务驱动项目协作的方式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吸引中医、中药专业本科生参与工作室的建设工作,以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世增教授治疗的优势病种为特定项目,通过跟师门诊、随访,采用现代数据挖掘手段,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手段等方法,研究名医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1-2]。该研究能够弥补中医高等教育在中医理论学习和临证实践之间脱节的不足,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名医言传身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临床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对掌握中医学术的精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名医传承工作,同时各省市也相应开展了省市级的名医传承工作室站的建设工作,旨在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因此目前参与室站建设的人员均为有一定临床实践经验或者临证经验丰富的中医药工作者,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整理等工作,涉及内容繁杂,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工作室建设人员因自身工作的限制,往往无法投入太多的时间,限制了名医经验挖掘的深度和广度。
师承教育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有效方式,是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中医药理论认识、实践经验、思辨特点、认知方式和道德修养为内容,以跟师学习为主线,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对培养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5]。但目前在某些中医药院校中开展的师承教育,如本校在本科生教育中开展的“本科生导师制”[6],承担导师的人员主要为学校在职工作人员,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学术或临床实践的影响力不足,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此外,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的“名医工程”建设项目,也是筛选优秀的工作人员参加,主要以探索中青年名中医培养成才的模式与方法[7]。只有少数优秀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能有机会跟随名老中医药专家出诊,参与工作室站的建设工作。名老中医药专家因其丰富的临证实践经验及学术影响力,往往是中医药专业本科生崇拜的对象,能跟随名医学习,或者为名医工作室的建设出一份力,几乎对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能根据室站建设不同层次的目标需要,设定适合本科生完成的项目任务,吸引本科生参与室站建设,并产出项目成果,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李世增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建设工作,中医、中药专业的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参与工作室的建设工作,采用CPBL教学法实施的4个环节进行任务管理[8-9],依托本学系所承担的临床中药学、方剂学、中药药理学等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实施开展临床及科研实践两类项目。
教师设置合适的项目任务,分为临床及科研实践两种类型,确定学习目标,划定学习范围,制订具体任务,通过任务管理学生的学习方向和速度。
临床任务包括三类:(1)以学生自主申请结合考核的方式安排部分优秀学生跟随李世增教授出诊,着重以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世增教授治疗的优势病种为特定项目,收集相关诊疗信息,建立优势病种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等方法研究李世增教授的临证经验。成果为发表学术论文1篇,参与编撰著作1部。(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介绍李世增教授的经典病案,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结合名医的临床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认识,培养中医药辨证思维能力。(3)教师于课后布置学生自主开展病案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病案进行深入分析,开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也称作问题式学习)病案讨论授课,成果为完成PBL病案讨论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及评价方法。
科研任务主要依托首都医科大学第二课堂及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申请李世增教授临证经验相关的课题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古今文献查阅,从本草或医家论述、临床典型案例、现代药理、毒理及化学等方面进行文献基础研究,并结合现代研究手段,阐释相关问题的科学内涵。成果要求:撰写研究报告1份,争取发表科研论文1篇。
PBL教学法将授课班级划分为4个小组,选举小组长,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彼此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特定的病案讨论任务。其他临床及科研任务采取自由申请结合选拔的方法形成小组,同样实行小组长负责制,成员有明确的分工。
依托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实施项目的步骤设计安排,并具体分割到组中每个人,明确给予任务,强调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尽量让学生自主寻找和决定完成任务所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安排个体和集体的时间,必须学会个人学习方法如何与集体的任务相统一。本过程教师根据小组的个体分工及总体目标,分别设计团队成果水平评价测试及个人测试标准,对于团队的任务及个体的表现均需控制。小组完成任务后,总结撰写研究成果。
PBL病案讨论教学方法的实施,在学习病案过程中,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包括:(1)病史中哪些关键症状或体征支持你的诊断(辨病、辨证结果)?(2)患者当前的证候病机是什么,为什么?(3)患者对应的治疗立法是什么?(4)应主要选用那一章的中药进行组方?这一章中的哪一味或哪几味药物合用最为适合?(5)应如何进行配伍(配伍哪些章节的药物,你选择的具体药物及理由)?(6)或者可选用的方剂及其最佳选方与理由?(7)治疗过程中值得关注的点有哪些?(8)通过本案治疗你所获得的认识?制作PPT,进行PBL授课,开展课堂汇报及小组讨论。
包括成果的评估及能力的评估,通过调查问卷,教师评价参与名老中医工作室站的建设对学生课堂学习、实践能力等的影响[10]。主要包括:(1)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能否主动围绕CPBL任务开展研究,能否积极参加团队的专题讨论。(2)对学生中医药思维及中医科学思维建立的影响。(3)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影响。(4)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当前,中医药发展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近日,国务院颁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中医药发展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探索新时期、新阶段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不断克服中医药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对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名医工作室站的建设工作,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协作的方式开展研究工作,以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世增教授治疗的优势病种为特定项目,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集中体现了学生“学”和“用”的统一,从而达到学习和运用课程相关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任务驱动项目协作的方式:通过协作小组的形式参与项目,学生一方面以个人身份为其学习和参与的研究负责,但却由小组共同承担责任,降低了个体承担任务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及组织能力,增强学习内聚力,提高研究效率。(2)结合名医工作室的建设开展项目:将院校的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过名医经验挖掘项目开展研究工作,并产出项目研究成果,有助于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扩大名老中医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力,为探索中医人才师承培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名师引路是中医成才的捷径,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不断亲身感受名医高尚的医德及高超的医术,有助于树立坚定的学习中医、中药的信念,增强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