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初探

2020-12-31 00:16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建设小学邓素娥
亚太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故事会课外阅读读书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建设小学 邓素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另外,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有量化要求:第一学段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 万字,第二学段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第三学段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这些数字给了笔者一个非常大的冲击。通过课标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不断地巩固识字、扩大词汇,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怎样做好课外阅读呢?课标实施建议指出,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教师在讲好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应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应该提高其阅读质量。这就需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真正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读课外书呢?根据平时教学中的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课本,引导阅读

(一)利用《对对读自读课本》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对对读”的编排与教科书训练组是对应的,所以每学一篇教科书上的课文,一般就安排学生学习“对对读”中的一篇或两篇文章。也可布置一组自读文章,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选读。可要求学生把在讲读课上学到的读写知识与技能用到这类课文中去,并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一般可要求学生先初读,整体感知,认字解词;再细读,并在书上画出、写出课后练习答案;最后,想想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在课本中是如何落实的。对于文中含义深刻或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标出,与同学讨论或请教师长。文中佳词妙句、感受深刻之处可圈圈点点,并写出自己的体会,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二)采用多种形式,检查自读效果

《对对读自读课本》的学习方式虽然是自读,但教师仍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不可放任自流。检查应采用多种形式,可以在课堂上结合重点训练项目通过提问进行检查,也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故事会、朗读会、演讲会、读书心得汇报会等进行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热情的肯定,以调动学生运用自读课本的积极性。

二、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一)参观场所,创设优良阅读环境

许多家长埋怨,给孩子买了很多课外书,但孩子不肯看、不爱看。他们忽略了一点:孩子没有阅读的环境。笔者经常会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学校阅览室、图书馆参观,让他们随意翻翻看看。笔者发现,学生时常会被色彩纷呈的封面和插图、一见倾心的书名、引人入胜的内容深深吸引,与此同时,还会被那里全神贯注阅读的书迷们所感染。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恋恋不舍,这本书想看,那本书也想看。这种跃跃欲试、渴求阅读的现象是环境激发阅读兴趣的结果,也是以境施教的效应。

(二)设置悬念,增加自主阅读欲望

课外阅读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读一两篇文章或一两本书,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怎样让学生能够坚持下去呢?这就需要教师不间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如果想让课外阅读指导有质量、有效果,其前提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读书。为此,笔者主要采用了设置悬念法,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结课的时候故意戛然而止,激发他们课下阅读的兴趣。让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整节课我们都在旁观严监生临死前怕那两根灯草费了油,感受他的无比吝啬。讲到最后,笔者突然话锋一转:“就是这样一个吝啬的严监生,有次却不惜把重金送给了别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课下可以阅读《儒林外史》找找原因。”学生纷纷追着笔者想借这本书。有时候,笔者也会给学生读一本课外书,但是读到精彩处戛然而止,让学生带着好奇和悬念,课下继续阅读。

(三)朗读赏析,激发自主阅读兴趣

教师经常投入地、有声有色地在学生面前朗读文质兼美的课文、生动有趣的短文或时代气息较强的文章,并津津有味对其进行赏析,让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以此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读书。而且,还要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畅谈读后的感受,并激发学生主动地相互传阅好文章。对此,教师要热诚地加以表扬和鼓励。长此以往地以情施教,能促进学生从单纯的模仿发展为自主阅读。

三、训练读法,巩固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后,怎样让其得以巩固,并保持稳定、持久呢?还须“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训练学生形成快速阅读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高段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快速阅读的能力。读书,要先读前言、目录;读报,要先看标题、栏目。以此才能形成粗略的印象,再进一步选择图书,寻找资料。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将课上掌握的语言知识运用到课外读物的阅读中,学会扫读、跳读。快速阅读训练,可培养学生吸收、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使其受益终身。

(二)训练学生形成善于表达的能力

学生不仅要会读书,还要会说书,要有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教师要训练学生能简要概述主要内容;收听广播、观看电视后,要训练学生能简要陈述获取的信息。还可以叫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一举多得,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力,还训练了理解力和表达力。长期进行说读和说听的训练,随着阅读内容的不断增加,阅读兴趣也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三)训练学生形成品读作品的能力

学生如果只是爱看、会说,那只是浮于表面的阅读。如能培养学生品读作品的能力,那才是深层次的阅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经过精挑细选,篇篇文质兼美,是学习的典范。教师要教会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华部分进行鉴赏和评价,并将课内学到的读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文章中做圈划、批注等,学会用笔记形式巩固和反馈阅读所得,最后能通过绘声绘色的诵读把精读的感受用有声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此品读训练,更能加深理解、体验阅读的乐趣、领悟做人的道理、接受美的熏陶,使学生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四、活动反馈,延展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交流阅读的收获,展示阅读成果,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比赛和评比

开展以班(或年级组)为单位的阅读比赛和评比活动,学生处于相近的阅读水平,参与面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如故事会、朗诵会、读书读报知识竞赛、展览、词语(成语)接龙等。

故事会:这是非常吸引小学生的一项活动,它能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加深和巩固他们对读物的理解。形式上可以是图书故事会、专题故事会、自由故事会。

朗诵会:朗诵的题材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小说或戏剧。朗诵会可以推动学生学普通话,锻炼和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陶冶其情操,培养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读书读报比赛: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参加比赛。适时地举办这种比赛活动,对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很好的效果。

展览活动:组织学生挑选自己和同学的优秀课外阅读成果进行展览,如摘录的好词、佳句、好段、读后感等,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以保持和发展阅读兴趣。

词语(成语)接龙:这也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这种活动寓教于乐,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能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

(二)阅读推介和交流会

其内容包括好书推介、阅读中获取的名人逸事、新闻热点和科技知识等。如“厄尔尼诺”现象正严重地影响全球气候,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阅读相关的资料,然后组织一次小小的交流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的活动能引起学生阅读自然常识文章的浓厚兴致,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能力。

(三)亲子读书活动

开展家庭读书系列活动,鼓励家庭进行亲子共读,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我给爸爸妈妈讲故事”等亲子共读活动,将家庭引入热爱读书、享受阅读的行动中来,让家庭生活因为有了“亲子共读”而洋溢温馨和活力。为了让学生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还可以通过家长会,让家长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开展课外阅读。

(四)表演和游戏

将阅读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表演或游戏的方式进行展示,把知识性与娱乐性较好地融合,能提高学生创新、组织、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展现语文学习的独特魅力。可以利用班队会活动的时间,开展“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演讲。通过一段时间的广泛阅读,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内容,用最优美的语言、最精彩的动作进行表演,表演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的过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从“兴趣”到“乐趣”,最后升华为“志趣”,随着阅读兴趣的延展,阅读量也会大大增加。学生书读得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从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课外阅读能力时,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做未来社会的主人。

猜你喜欢
故事会课外阅读读书
益智故事会
我爱读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益智故事会
护航故事会
壮语故事会引人入胜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