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情境助力学生有效学习
——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

2020-12-31 00:16安徽省蚌埠第二实验小学
亚太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春游创设笔者

安徽省蚌埠第二实验小学 郁 松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数学教师都在自己的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情境。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育学中把使用情境的教学方法专门归为一类,即情境教学法。要想让教学情境有效,教师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观察和思考。创设情境的方式和方法可以不拘一格,但必须适合学生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服务。教师可以创设以下几种类型的情境帮助学生学习:

一、以生活为切入点,创设活动情境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源于活动”。生活情境是情境教学源源不断的素材基地。开放的活动情境能够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大量可以选择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生活情境无处不在,需要教师留心观察,巧妙利用。

例如,学生都喜欢春游,在教学“我们去春游”时,笔者创设了春游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以教师的视角考虑春游的各项筹备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在分组研究出游方案的环节,学生讨论交流出春游要做的准备工作,比如怎样租车、租多少座的车、怎样租车最划算、玩哪些项目、怎样配合玩最划算等。学生开动脑筋想出的方案很全面,有些方案让笔者都备受启发。整个过程中,笔者只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春游的情境,而学生在这个情境里畅游,发散思维,并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筹备活动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班师生一共70 人,租两辆40 座的车显得不划算,学生合理地想出租一辆40 座的,租一辆30 座的最划算。再如,划船每小时8 元,每次限坐4 人,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每次安排4 个人划最划算。经过学生的合理安排,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创设出虚拟情境“我最少带( )钱就能玩遍所有的项目”。学生根据自己安排的合理方案,很快就算出了具体数目。整个教学在自主、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可见,利用合理的情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来源于实践,在获得数学认识并总结数学原理或规律后,还必须回到现实中去,再进行检验。这既是检验原理、规律可靠性的过程,也是数学应用的过程,并且是保持数学生气勃勃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例如,在学过“年龄问题”后,笔者及时联系生活,让学生探究:“妈妈今年比儿子大25 岁,5 年后妈妈比儿子大多少岁?”部分学生认为是25+5=30 岁,笔者问学生:“你们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说:“因为今年妈妈比儿子大25 岁,5年后当然是大30 岁。”其他学生回答:“根据实际生活,两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所以妈妈还是比儿子大25 岁。”笔者及时表扬了其他学生用实际生活检验数学知识的方法,这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将数学知识密切联系生活的意识。

二、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创设趣味情境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记得一个平常的早晨,一群孩子背着书包唱着歌蹦蹦跳跳地奔向学校,歌声悦耳,笑声阵阵。由于受到孩子们的歌声感染,笔者临时将当天设计的统计跳绳的练习题改为统计最喜欢的歌曲,这下班级可炸开了锅,孩子们顿时为自己喜欢的歌曲争论不休。这时,笔者趁机安排了一个小型的“我最喜欢的歌——PK 表演大赛”,同时让部分学生做统计员。这下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了,主持人、参赛选手、统计员分工明确。“大赛”井然有序地进行,学生参与的热情持续到 “闭幕”。整个“大赛”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的闪光点得到了及时的肯定。在学生参与比赛、分析数据的同时,整个课堂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经意的改动,就可绽开美丽的浪花。可见,在教学中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讲故事也是引起学生兴趣的一种好方式。正如弗洛伊德的观点:“数学故事是由快乐原则支配的,所以故事往往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乐于学习,能有效地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品质。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故事的整个过程,体验数学的情趣与活力,并通过这样的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快乐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更加喜欢数学。

例如“分数的再认识”一课,可以创设这样的故事情境:一天,唐僧让猪八戒去找吃的,猪八戒在山里转了半天,终于找到一个西瓜。他很饿,想先尝尝,就把西瓜平均切成四块,先吃了一块,可是他没吃饱,就忍不住又吃了一块,还是没吃饱,就又吃一块。这时教师及时提出数学问题:“猪八戒为什么要把西瓜平均切成四块?”学生肯定会回答因为有师徒四人。教师紧接着问:“现在这个西瓜还剩几分之几?剩下的西瓜还能怎样平均分?”学生沉浸在故事中,思考也会积极,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分析,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学生直观感知为切入点,创设直观感知情境

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可以用课件演示“分水果”,创设一个平均分物品的情境。通过直观地分东西,学生能从课件的动态演示中发现分东西的规律,从而分析归纳出“几分之一”的含义,将抽象的教学直观化,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更能加深学生对于“几分之一”的认识。这样,学生能够逐步概括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几分之一”。

这种直观的演示不仅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发现规律,而且学生通过演示,举一反三,总结规律,能使得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数学教学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室,走出教室会进入一个更大的课堂。一次,笔者带领学生乘车去春游的路上,他们的眼睛始终盯着车窗外看这看那,谈笑风生。看着学生漫无边际地谈笑着,笔者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插入了他们的谈话中:“同学们,我看你们在看路边许多有趣的东西,比如广告牌、路标、大楼等,那我们才学过的几种图形你们都在路边找到了吗?”这下车里像“炸开了锅”,有的说路标的表面是三角形,有的说工厂大门是长方形……学生列举的不仅比课堂上列举的多,而且比课堂上描述得更准确。我们讨论了各种图形的形状、大小、特征,甚至连轴对称图形都讨论了。这真是一节印象深刻的“复习课”。

“只要多留意,处处皆课堂!”平时注意积累素材,将素材应用于课堂,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学生动手操作为切入点,创设实践操作情境

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践,尽量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数学规律,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例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笔者完全改变了书本中例题的教学思路,联系学校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笔者抛出了新的问题:如何给纸盒包装彩纸。学生马上投入探究中,他们边讨论、边摸索,经过操作发现,要给纸盒包装彩纸,首先要量出这个纸盒的长、宽、高,然后分别求出纸盒每个面的面积,最后将这6 个面的面积加起来。这时笔者适时地告诉学生,长方体6 个面的总面积就是它的表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盒子的构造,明白实际购买彩纸时必须多买一点,因为在包装纸盒时还有接头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实际意义。

这样的现实情境,诱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渴求,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力量,感受到数学迷人的魅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要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五、精心设计,创设猜想情境

学习的过程往往就是探究的过程,而探究又是猜想与验证的过程。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往往是从猜想开始的,经过无数次的实验验证,最终才能得出结论。学者的理论也是在大胆猜想的背景下,经过实践的验证而得出的。

教学情境的设置往往也会用到猜想。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先出示一副三角尺,让学生测量计算后得出直角三角尺内角和是180°。下面需让学生猜想:除了直角三角形,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学生经过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的方法,验证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都是180°。

因此,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性的学习。教学计算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行猜想、验证和修正,形成算法,进而推广应用。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科学学习精神,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在重视教学情境的前提下,正确把握创设情境的原则,科学运用有效的教学途径,结合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高效、和谐。

猜你喜欢
春游创设笔者
春游
春游曲(其一)
老师,别走……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春游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我们来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