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学院航空学院 孙 雯
近年来,空中交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作为航班主要工作人员,空乘的素质反映着航空公司的形象,同样代表着国家形象。高职空乘专业是培养空乘人员的主要专业,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人才整体素质。可见,为促进航空领域高速发展,有必要对高职空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
高职空乘专业的教学需求,随社会对空乘人员素质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礼仪与沟通:空乘人员代表着国家形象,需保持礼仪,利用专业良好的态度与他人沟通,从而提升乘客满意度,体现自身素养。在高职空乘专业教学中,教师需对上述因素加以重视,要在培养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对空乘进行礼仪培训,并从语言与态度等方面出发,提升空乘的沟通能力。(2)专业素养:空乘的专业素养体现在方方面面,服务技能、安全救护能力、紧急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均较为重要。高职空乘专业教师,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上述内容,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效果。(3)综合能力:信息化时代下,仅仅具备专业素养,已无法满足乘客对空乘的要求。高职空乘专业需将计算机技术知识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保证学生在毕业后可适应自动化办公方式,提高工作能力。
掌握空乘礼仪,提高沟通能力,是高职空乘专业实践教学的两项主要内容。但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上述两方面内容的重要性尚未提高认识。礼仪的培养缺乏,会导致不得体的行为出现,长此以往,不仅容易影响航空公司的形象,且会增加与乘客之间发生纠纷的风险。沟通能力缺乏,容易导致部分特殊乘客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致使乘客难以获得良好的乘机体验。可见,在未来的实践教学中,对空乘专业学生的礼仪与沟通能力进行培养较为重要。
空乘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素养,方可更好地为乘客服务。专业素养不够高,体现在缺少服务意识、缺乏安全救护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组织协调与分析能力不足等方面。缺少服务意识,会导致乘客难以在飞行的过程中享受到应有的服务,致使满意度下降。安全救护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缺乏,会导致乘客在发生意外时难以立即得到救援,且会导致应急事件发生时,无法在短时间内被处理,将对乘客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上述内容。
提高高职空乘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提升未来航空领域服务质量的关键。但目前,一部分高职空乘专业教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相对欠缺,学生在计算机技术知识、音乐、舞蹈以及文学素养等方面,均难以得到提升。未来,各领域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均会逐渐提高。如空乘不具备上述能力,极容易被社会所淘汰。可见,为提高教育质量,在高职空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问题提高重视。
1.仪容仪表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空乘专业教师应加强对仪容仪表教育的重视。空乘人员应时刻面带微笑地为乘客服务,态度应保持良好,并保持耐心。站立时,应避免过于放松,避免塌肩驼背。当与乘客初次接触时,应主动鞠躬。空乘人员应淡妆,妆容得体大方。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开设相关课程,首先讲解关于仪容仪表方面的知识。为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可借助多媒体,对得体的仪容仪表以及不得体的情况进行对比展示,并要求学生模仿,使其素质得到提升。
2.言行举止
除了保证仪容仪表得体外,空乘人员还需保证言行举止得体、大方、礼貌,体现自身的素养。空乘人员与乘客沟通时,应使用敬语,根据乘客的年龄采取不同称呼与其沟通,缩小与乘客的距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高职空乘专业教师可通过模拟演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可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可自行选择扮演乘客或空乘人员,并演一场自登机到落地时两者的共同小剧本。采用上述方式进行实践培训,可使学生感受到乘客的需求,且能够使言行举止更加得体。
3.沟通方法
空乘人员所接触的乘客来自世界各地,为保证沟通便利,空乘应在掌握母语汉语之外,同时掌握英语以及第二外语。外语的掌握水平,应达到能够与他人顺利交流的程度。为了提高沟通水平,在实践教学中,高职空乘专业教师可在校园中开设“外语角”。“外语角”的开设时间为每日清晨7:30—9:30,位于校园图书馆前。在“外语角”中,学生可与各个国家的学生利用外语交流,达到练习口语的目的。上述实践教学方式,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避免学生出现羞于开口、怯于开口的问题。
1.服务技能
高职空乘专业教师需对学生的服务技能进行培养,使其具备服务意识,能够在乘客具有需求时,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其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提升乘客满意度。例如,饮食与饮水需求为乘客的主要需求,教师可在实践教学中,模拟飞机起飞的过程,在起飞时提醒乘客系安全带、收小桌板。飞机飞行平稳后一定时间内,可要求学生以空乘的身份练习发放食物。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可使服务意识深入学生内心,全面提升其服务技能。
2.安全救护
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部分乘客可能因自身疾病或其他原因出现健康问题,空乘人员应具备安全救护意识与能力,对乘客的安全负责。例如在实践教学中,高职空乘专业教师,可指导学生练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当乘客在飞机起飞后,因食物难以咽下而无法呼吸时,则需采取上述方式对其进行急救。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练习“人工心肺复苏”法,以保证在紧急时刻对乘客进行心肺复苏,挽救乘客的生命。
3.紧急处理
空乘人员应具备紧急处理能力,保证当乘客出现晕机、耳压痛以及飞机迫降等问题时,能够立即做出决策,并予以处理。高职空乘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时,可首先指导学生练习相应手势,其次则需要告知学生不同情况下紧急处理的流程,使其能够在危急情况发生时临危不乱,立刻采取处理措施。在紧急处理期间,应充分理解乘客的心理,避免与其发生冲突,需耐心为其服务,解答其疑问,体现空乘人员的高素质。
4.组织协调
组织与协调能力同样为空乘需具备的主要能力,同样为高职空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重点。培养组织协调能力的关键,在于使学生能够同时与大量人员进行协调及沟通。与一对一的协调相比,上述协调方式较为困难。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对组织与协调方法进行练习。例如,教师可要求其他学生扮演乘客,三位学生扮演空乘,组织“乘客”上下飞机、系安全带等,使其组织协调能力得到培养。
5.分析能力
空乘人员应具备分析能力,针对不同情况应学会立刻分析原因、判断后果,并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决策,及时处理。分析能力的培养,可通过组织“抢答比赛”的方式进行。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并准备相关题目,在读出题目后,各个小组可以抢答。答对的小组可记1 分,答错不记分。上述实践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及时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对其专业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在信息化时代,高职空乘专业教师还需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培养,保证能够实现自动化办公。例如,教师可在教学中带领学生熟悉航空领域时常使用的软件,确保其能够正确使用软件,并利用其功能完成相关工作。另外,教师还需对学生的舞蹈、音乐、美术、历史等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保证学生能够在必要时利用上述能力处理相关问题。上述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同样有助于全面提升未来空乘人员的素养。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职空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为高职空乘教育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善人才培养效果。在未来,高职空乘专业需深入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积极培养空乘的礼仪与沟通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此同时,从信息化技术角度出发,提升其综合能力,为航空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