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研究

2020-12-30 21:08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
亚太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 王 丰

问题设计是推动历史学科教学革新的主要方式。怎样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问题设计,怎样使用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是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实现问题设计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适应课堂教学要求,推动学生全面成长,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十分关键。

一、遵循科学原则,合理设计问题

合理的问题设计是建立有效历史课堂,进而服务全体学生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构成部分,问题设计与使用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遵守历史教学原则,即科学实用原则。详细而言,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全部问题,只有符合科学实践要求才可以发挥培育人才和推动人才成长的效果。这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仔细研究课本,按照历史教学需求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遵循科学、实用、逐层推进的要求确定问题设计。合理的问题设计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相关知识时,基于课堂教学目标“掌握郡县制和宗法制建设的历史背景;掌握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情况”,教师能够掌握事物的实质。提出相关例题:“现代历史学家钱穆提出,我国古代史‘前一段就是秦之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就是秦之后的郡县政治’。此处所说的政治应该怎样认知?”教师基于学生的回答继续解答问题:郡县制和宗法制有什么特征?二者在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发展上有什么作用?二者之间有哪些差异?之后,基于“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基本要求,把历史和现实相融合设计问题:郡县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存在哪些差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优势?引导学生基于问题去掌握历史真相,明确社会现实,得出历史成果,提高全体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与解决问题的水平,有助于学生建立唯物史观。

史料不只可以在课堂中利用,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各类课后作业与学习任务时也可以对史料进行利用。教师可以从某些特殊的史料入手,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之余加以讨论,针对自身看法加以说明。这类课后作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资料搜集与使用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史料评析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水平,引导学生进一步认知、掌握教材知识。从史料的研究和解读入手,教师可以安排各类课后练习任务,比如教师在讲解“商鞅变法”事件时,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并阅读司马迁《史记》里的相关内容,并且针对内容加以评析。开放式的作业练习方式对于学生的学科素质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想要较好地实现这类学习任务,学生不仅应该查找更多的史料,而且应当对史料加以选择,并针对性地进行利用,这样才可以在使用史料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难题。

二、设计开放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创新要从思考入手,而问题是思考的开始。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人才的思维质量与能力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历史思维质量与能力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部分。历史属于人文课程,大量的历史问题没有任何标准答案。从历史的角度,针对某件事、某个人加以评价,也较少会从某种视角进行评价,这主要取决于历史的学科特征。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能够在运用某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或指出对应的学习问题之后,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基于问题难易程度的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学习的方式可以进行灵活的调整。针对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针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活动。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能动性,比如一位学生在查找《田律》的有关材料时,了解到其不只是关于农、林、牧、副、渔方面的法律文献,还是属于一部较为细化的环境保护法。这说明了学生对于史料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且表达了自身的观点与看法。教师不只肯定了这名学生的积极研究成果,并且以此作为契机,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对课外知识与史料的查找和利用。对课外知识与史料进行扩展必然会拓宽学生的认知范畴与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素质。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时应基于学科特征,重视问题的开放性,通过开放性问题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观念。例如在讲解“鸦片战争”相关内容时,讲解完林则徐禁烟与鸦片战争的开端后,教师能够利用史料《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里的一些内容,如“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加以说明:林则徐是否如一些人说的那样,由于禁烟而引发洋人对于清政府的报复活动,是历史的罪人?怎样点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功与过?在鸦片战争里,清政府失败的因素包括哪些?引导学生基于相关史料证明自身的看法,针对学生的看法教师不应进行太多点评,只需有理有据。教师应该多加鼓励,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迪,引导学生意识到虎门销烟的偶然性和鸦片战争的必然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观念,引导学生形成史料实证素质。

三、结合情境教学,吸引学生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能够体现出兴趣的关键性。现代教育理论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质教育理论指出,提高学生热情与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知识讲解一样关键。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学以理论知识为重点,大部分教师并未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与提高,这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的课堂提问,有着激发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有层次性与趣味性的问题建立趣味性的问题场景,使学生的知识经验和问题形成对冲力量,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发下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而且能够使学生有所收获。比如在学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相关内容时,在讲解“大跃进”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现“大跃进”时期的宣传壁画,比如“俺社南瓜比大象,曹冲称象我称瓜”“一个玉米火车拉”等。结合多媒体影像提出问题:这类壁画展现的是什么时候的生产场景?画面中宣传的内容是否具备真实性和可信度?这类宣传壁画使用了什么修辞方式?左倾与右倾始终是党最重视的路线问题,把“大跃进”看作是左倾冒进的产物是基于什么因素?“大跃进”的“左”与“冒进”各自反映在什么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展现形式,引导学生基于时代环境与理论知识,进行思考与解答。学生借助这种研究与解读,有助于深入认知与了解历史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素质。

四、凸显重难点,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以往的问题设计与使用存在一种十分显著的问题,即“为提问而提问”。例如大部分教师提出,只有尽量多地设问才可以为学生的思维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才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时常忽略学生的现实状况,而提出大量缺乏目标的问题。这类“满堂问”的方式,造成教学目标不清晰,也使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合理的课堂提问,应明确重点,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这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过程中,真正认知提问的意义,再基于课本加以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凸显重点,合理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比如在讲解“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内容时,明确教学重点是“掌握太平天国的史实,认知农民起义的限制性与影响”。基于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天朝田亩制度》等相关材料,引发学生思考并加以阐述:这类史料存在有什么价值与作用?这类史料有哪些先进性?这类史料体现了洪秀全的什么思想?将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进行比较研究,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阶级的精神追求,引发学生的讨论与研究:农民与资产阶级既然都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为什么依托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实现民主革命任务?只依托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不能实现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基于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与研究,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与探究勇气,并基于民主革命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科核心素质。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