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2020-12-30 21:08:39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赖梁军
亚太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应用题图形解题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 赖梁军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小学基础数学能力是核心和基础,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重难点,应用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应用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帮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应用题是现代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完成的基本任务之一。为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开始逐渐通过创新的方式提升学生在掌握应用题方面的各种能力,以往的传统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的全面素质教育。所以,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题解答能力,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意义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没有小学基础数学做支撑,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的数学能力会遇到巨大障碍。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题贯穿数学科目的始终,数学的解题方法多种多样,但应用题的解题思维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顾名思义,应用题是应用在实践中的问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学习是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的演变,学好小学数学应用题,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必不可少,而且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现状

(一)应用题难度不断增加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也在不断变化,对于学生来说,变化的创新题型比传统的应用题难度更高。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于这种难度较高的创新型题型不能很熟练地掌握。很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低年级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打好基础,导致数学理解能力较差,数学思维观念不强,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不能熟练地运用和消化理解,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提升。

(二)学生的练习效率较低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更多来自模仿,但是对于目前变化创新和提升难度的应用题来说,学生无法把练习题的解题模式运用于创新应用题,导致学生的解题效率低下。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大量的练习确实有存在的必要,但是低效率的重复练习只能增加学生的负担,并不能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帮助。对于创新题型,很多学生依然无法进行独立解答,学习成果不显著,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的解题兴趣也不断下降。

(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僵化

从高效课堂的角度来说,目前小学教师所掌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通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习思维来提升课堂效率,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具有高效率,但是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创新学习理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死板地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对应用题解题思路和教材知识生搬硬套。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无法培养学生更具创新性的数学学习思维模式。

(四)应用题练习过多,思维训练较少

对于现代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对于应用题的练习过于频繁,导致课堂的大多数时间都在用来解题,而不是进行解题思路的讲解和思维模式训练。教师让学生不断地做题,但是又很少能为学生提供多种解题方法和创新思路,导致在考查学习成果时,学生的解题方法基本一致。这种教学模式在大方向上没有错误,但是禁锢了学生发散性的解题思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提升自身能力,钻研教材

教师作为小学生在数学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必须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针对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能力,为学生打造更高效的优质课堂。针对教材,教师要有钻研意识和精神,备课阶段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对于课堂练习题的难度要有掌控能力,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经验为学生传授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关于圆的应用题有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计算圆的面积或者部分阴影的面积的题型。教师利用对教材的研究,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回顾了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应用题的角度来讲,关于圆形花坛的面积,该如何计算?花坛的中心是什么?整个花坛最大的距离又是什么?进而引出教学重点:圆的直径、半径以及圆的圆心等,逐步过渡到关于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钻研,可以高效地找到学生易于接受的应用题引导思路,大幅提升学生对数学应用题中知识点的好奇心,有利于课堂进一步开展。同样,学生先进行回忆,教师再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核心知识点,也是现代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展示,有助于教师利用教材,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授课,丰富教学内容,最后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发散性思维

解答应用题,必须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不拘泥于教材中的知识点,不要生搬硬套。新课改背景下,应用题的创新和变化是根据数学基础知识点的变形得来的。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要提升课堂效率,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入手,提升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解题能力,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敢于突破常规、挑战权威,形成自身的解题特点。在思考问题时,不依赖教师与教材,自己能提出问题,利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更好地完成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在这个单元中,经常会出现不规则图形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面的应用题。教师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并未带领学生从教材入手,而是通过布置练习题的方式,先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部分学生对于从未接触过的知识点,只能进行独立思考,先利用以往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代入,利用补齐、拆分的方式把组合图形变为规则图形,然后再利用规则图形的计算方式计算出图形的面积,再把规则图形的面积相加,得到了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师可以对学生在未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的这种独立思考的发散性思维进行表扬,最后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发散性思维。

这种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利用这种发散思维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也有更深刻的印象。在日后的学习中,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习惯。遇到问题先通过自身思考去尝试解决问题,这种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业中会更加顺利、自信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概念具体化

数学学科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相对枯燥,并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对应用题无法形成具体概念,导致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非常困难。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行业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以生动、形象、具体的形式将课程内容展示给学生,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对课程难点形成具体化概念。多媒体教学方式由于其便捷性与形象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动态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整个解题过程,并在课件中加以运动,为学生传授方法、解答问题。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加深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应用题知识点的掌握,最后完成对各种类型应用题的解答,并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完成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任务。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是新课改的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营造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环境。学生对于应用题的了解、掌握和运用,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效率在稳步提升,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携手努力,为学生的基础教育教学计划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应用题图形解题
应用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用“同样多”解题
分图形
找图形
解题勿忘我
图形变变变
走近打折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