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2020-12-30 20:00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池晓姜
亚太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语境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 池晓姜

时光无法倒流,我们要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记载。所以,我们要对史料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从客观角度出发去进行史料的收集、整理、辨析,能够对史料进行真伪辨认,能提取其精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搜集整理史料,学会提取史料信息的有效方法,并学会史料分析的方法,进而培养科学实证精神。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标准指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的素养,而史料实证即对获得的史料进行辨析并对真实史料加以运用的方法。下面将结合高中教学实际,谈一谈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大多数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都是比较传统且单一的,更侧重于结论的讲授,而对如何获得历史结论较少提及,对逻辑和证据方面不够重视。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不利的,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不能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运用史料的能力,另一方面这样会给学生灌输一种固化的思维,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的认知,不能进行思维模式的有效训练,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虽然不少教师也注意到了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性,但是一些教师,由于理论认知上还有欠缺,以及自身的史料实证素养不足,导致教学中出现史料选用不当、史料分析不够到位等现象。而高中历史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目前的教学状况显然只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不能够帮助学生在认识历史的基础上对历史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二、史料实证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

史料是认识、了解、研究历史的最好媒介,也是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宝贵的资源,是了解人类发展的信息来源。梁启超认为,“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学者李清凌在书中将史料界定为历史认识的中介之一;历史学家傅斯年甚至认为“史料即史学”。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只要有助于了解历史、分析历史的资源,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史料。当然,必须选取经过“大浪淘沙”后的有价值的、真实性高的资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能较好地补足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短板。教师将正确的史料实证方法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史实、分析史实,并促进学生“去伪存真”的求证思维的形成,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乃至公民素养的更高目标。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搜集整理史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搜集整理史料的能力,是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起点。自主搜集整理史料,能够帮助学生丰富历史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行史料搜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慢慢体会历史的趣味性,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阅读相关文献。不管是教材中的历史文字资料还是课外的一些历史读物,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素材,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的史料搜集工作,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情,酌情为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历史著作或历史文献。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难得一见的珍贵史料如清华简、古典书画等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得,一些著名博物馆也都有网络版,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搜集史料。三是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重大事件遗址等资源。这些场所拥有较多的实物史料,这些实物史料更具直观性,对学生更有冲击力,因此可建议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去参观各地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等,仔细观察实物史料。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历史,将课堂所学的书本知识与鲜活的历史实物相互印证,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还可以促进学生历史实证精神的形成。比如学生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故宫博物院后,一定会对相关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会整理史料对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也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整理史料的方法。华东师范大学聂幼犁教授认为,整理史料的方法可归纳为四类——时间序列、空间坐标、图表格式、逻辑要素。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这四种方法整理不同类型的史料,以加深对史料的理解。

(二)重视学生提取史料信息的能力

学生能在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史料进行准确研读,是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体现,也是高考的评价要求。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考查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史实描述论证的能力成为一大热点。

就考试评价而言,提取信息的能力直接体现学生的审题能力,如史料中的关键词是什么、核心信息是什么、隐含信息是什么、与教材的连接点是什么等,这些信息是否能有效提取成为解题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提取史料信息的能力呢?首先,要夯实学生的课内知识基础,理顺课内知识体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高考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基础知识不重要,有扎实的课内知识为前提,才可能更好地对史料进行分析。其次,要指导学生以语文阅读的方式分析材料,借助标点符号对所给材料逐层分解剖析,筛选提取出关键信息,还要关注题干中的各种限定信息。最后,要指导学生关注所给史料的特定语境。复旦大学李剑鸣教授认为,历史语境是指史料文本中涉及的历史事实所发生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以及与这些事实发生相关联的其他因素,具体可分为大语境(整个时代背景)与小语境(历史事实发生的特殊背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时,如果忽视大语境与小语境,就可能误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理解时就可能谬以千里。下面以2019 年全国卷三第44 题为例: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 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 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在解答本题时要关注的教材知识点就是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逐层分析材料后发现,整段材料共四句,分四层,恰好一句一层。一、二层核心信息为康有为开议院主张的转变及其原因;第三层为设制度局的具体主张;第四层为该主张提出后的结果。大语境就是晚清戊戌变法,小语境就是甲午战后到1898 年的具体时间节点。学生在扎实的课内知识支撑下,又能厘清材料中这些关键信息,解题就比较轻松了。

(三)引导学生掌握史料的分析方法

英国学者柯林武德说过,“历史学是通过对证据的解释而进行的”,“历史学的程序或方法根本上就在于解释证据”。只有让学生掌握史料的分析方法,才可能使学生真正贴近史料,深度理解史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比如在分析阶级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史料时,就必须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观点来分析;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厘清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对历史问题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运用逻辑分析方法,从史料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抽象出历史深处的规律与本质;运用比较分析法,对相关时代、阶段、国家、事件、人物、思想等,寻找对比点,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对比分析,寻异求同,剖析原因,进而总结历史规律和本质。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是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历史证据意识,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人才所必需的科学实证精神。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将史料实证的培养落小、落细、落实。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语境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