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昭锋,周武兵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内心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了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能肩负“培根铸魂”使命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以江西某卫生职业院校为例,对思政课教师进行调研。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西省某卫生职业院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进行调研,发现思政课教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缺乏高层次人才。学院专职思政课教师只有5人,师生比为1∶656,远远低于国家高校1∶350的设置标准。在专兼职思政课教师中,中级职称和本科学历的人员居多,比例高达57.2%,缺乏博士、省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
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专兼职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不强,学院至今没有获得青年思政课教师基本功技能比赛奖,没有获得省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社科基金项目。
思政课教师偏重理论教学,与现实结合不足,多采取灌输型、“一言堂”式教学模式。任课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手段仍是传统的黑板教学或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缺乏创造性。目前,学院思政课教师普遍采用超过100人的大班教学方式,课堂纪律难管理,使得教学效果难以保障,学生参与度低,“抬头率”“点头率”不高。
没有制订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没有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也没有将其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在机构设置上,没有单独设立思政部,导致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学科建设、教学团队打造和教科研开展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在经费保障上,未按照专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下拨专项经费,未设置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未设立针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等等。
(1)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院重要议事日程。没有把思政课当作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最重要的课程去对待,没有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当作“培根铸魂”最重要的生力军去建设,导致学院思政课教师配备不足,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制度保障等顶层设计缺乏。
(2)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不够、领会不深。学院在第一时间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但在学习成果转化上抓得不实,用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成效不显著。
分管领导对学院思政课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没有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没有用这一思想去统领学院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没有深入学生、深入教师、深入课堂进行调查研究,不了解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状况,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把握得不准,对如何加强学院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思考,没有为党委科学决策提供建设性建议,致使学院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3)教师职业能力有待提升。学院从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转型,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思想和业务能力上还没有完全适应,另外,繁重的教学任务对保证思政课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由于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专职教师在完成授课任务之余,难以留存保障高水平教科研工作所需的充足时间和自我提升的学习精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不强。
3.1.1 落实党委主体责任 加强学院党委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加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把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有关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落到实处。
3.1.2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党委要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意识,引领思政课教师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组织纪律教育;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思政课教学动态,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存在的问题。
艾滋病相关肿瘤主要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卡波西肉瘤,也需关注非HIV定义性肿瘤如肝癌、肺癌、肛周肿瘤等的筛查、诊治和处理。肿瘤的确诊依赖病理活检。治疗需根据病情给予个体化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介入和放疗(具体请参考相关指南)。所有的艾滋病合并肿瘤的患者均建议尽早启动HAART,需要注意抗病毒药物和抗肿瘤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量选用骨髓抑制作用和药物间药物相互作用小的HAART方案如含INSTIs的方案。肿瘤的诊治不应因感染HIV而降低要求,应提倡多学科合作诊治(MDT)模式的应用,应与肿瘤科、介入科、外科等专家一同制定诊治方案。治疗中注意预防各种并发症尤其是感染的发生。
3.1.3 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从思政课教师现状出发,制订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加大人才引进和招聘力度,严把思政课教师“入口关”,严格按照国家思政课师生比1:350的标准,配齐思政课教师,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知识丰富的高层次高水平师资队伍。
3.2.1 选强 坚持高标准选用思政课教师,把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格高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选配到思政课教学岗位。新任专任思政课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并具备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
3.2.2 笃信 使思政课教师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讲话精神,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思政课教师头脑,把思政课教师打造成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使其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自身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感召学生。
3.2.3 悟透 让思政课教师成为理论专家。通过学习研讨会、学习强国平台等,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强化党相关知识学习,使其学通弄懂党的思想理论,理解党的主张、党的要求;强化时政学习,提高其对敏感和复杂问题的认识。通过学习和实践,把思政课教师培养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
充分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的作用,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能教、乐教,还要善教。为此,要求思政课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3.3.1 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思政课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提炼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结合课程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教学重难点,把理论性、政治性、专业性语言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
3.3.3 提高自身修养,以人格魅力感召学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人师表,有堂堂正正的人格,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树立高远的理想信念,具备高尚的道德品德及思想情操,以德立身,言传身教,为学生做出人格表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3.4.1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单独设立思政部。独立设置直属学院领导、与学院其他二级院(系)行政同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承担全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工作。这样有利于规划管理,加强学科建设,加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同时可以有效解决教师在学科依托和职业归属方面的问题。配齐机构主要负责人。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学历和职称,不得兼任其他二级院(系)的主要负责人。建立院领导挂点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学期分别到堂听课两次以上,定期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列为学院重点课程,纳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
3.4.2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 根据学院实际,制定业务考核与师德师风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并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考评,将思想品德、教学质量、业务能力、师德师风等指标作为思政课教师职务评聘晋升、进修和干部选拔的依据。对综合表现突出的思政课教师给予表彰,对综合表现一般特别是师德师风不佳、师德师风败坏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相应纪律处分,甚至取消教师资格。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建立领导监督、教师监督、学生监督三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网络平台,利用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来制约思政课教师的行为。
3.4.3 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落实每年每生均费不低于30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思政课教师各项培训、学术活动等;增加思政课教师的课题立项,加大科研基金方面的经费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3.4.4 建立健全个人收入和工作激励保障机制 在绩效工资分配上,思政课教师的实际平均收入不低于学院相关系部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上,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级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院平均水平,指标不得挪作他用;在表彰评优方面,将思政课教师的表彰评优纳入学院各类教师表彰体系,并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定一定比例,进行统一表彰。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积极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显隐同向”,强化课程建设。前期学院已经为全院教师举办过课程思政相关培训及课程思政比赛,成效显著,种下了课程思政的“种子”。下一步将指导各学科开展潜隐式课堂教育,将思政的“盐”融进专业课程的优质“底汤”之中。制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梳理课程思政核心内容,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凸显通识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注重专业课程的渗透作用。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专业课中遴选几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构建“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贯彻落实大思政理念,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