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改善医学生生理学学习倦怠状况中的应用

2020-12-30 04:19:59于化新刘慧慧刘旭东王松楠单德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理学学习策略学习动机

于化新,马 丹,刘慧慧,刘旭东,王松楠,单德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1 学习倦怠的概念及表现

“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Herbert Freudenberger在1974年首次提出的心理术语。研究显示[1-3],医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在校期间非常普遍。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4]。学习倦怠的主要表现为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低三方面[5]。情绪耗竭体现在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两个方面,如极度的慢性疲劳、力不从心、丧失学习热情、情绪波动大等;去人格化是指学生表现出对学习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及忽视的态度,刻意使自己与学习对象、周围人群之间保持距离,疏远家人,远离老师和同学,自我封闭;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自己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或者面对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产生的学习能力上的低成就感。

2 医学生生理学学习倦怠形成原因

2.1 生理学课程学习压力大

学习压力大是产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6]。对于大一的医学生而言,生理学的学习压力主要来源有:(1)生理学的内容繁杂,知识点分散且重点难点多,教学学时少但进度快,对学生学习质量要求高,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学习愈来愈吃力,跟不上教师的进度;(2)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属于机能学,与医学生之前学习的形态学科解剖学及组胚学课程明显不同,其理论性强,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仅靠机械性识记是远远不够的,生理学知识的掌握需要意义识记,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大一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迁移能力、认知策略的不足都成为影响生理学学习效果的因素;(3)医学生的生理学考试压力大,一学期的生理学学习中要面临生理学小测验、期中考试及课程结业考试,且生理学在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医学生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至关重要。

2.2 医学生的角色同一性未确立

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认为,青年期(12~18岁)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角色同一感,实现同一性获得。同一性获得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目标、情感、能力、价值观等较为明确,具备较高的自主和自尊水平,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潜力,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及挫折,主动探索解决方法。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未实现角色同一性而处于角色混乱的状态非常普遍。角色混乱的学生缺乏目标与方向,无法正确认识自我,对个人的职业、价值观、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选择未达到最后决断性投入,总会处于焦虑、犹豫、迷茫和困惑之中,缺乏责任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生理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础课之基础”,在医学课程体系及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医学生对生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其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果。但角色同一性未确立的医学生无法正确认识生理学的重要性,学习目标不明确,在遇到困难时会退缩,甚至放弃目标,学习倦怠现象产生在所难免。

2.3 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人们维持并激励自己向某一目标的学习行为的动力[7]。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8]。造成医学生生理学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主要有:(1)传统的生理学教学仅仅是将大量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强加于学生,忽视了思维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不足,一旦遇到逻辑推理性的问题就会束手无策,造成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下。(2)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参与度不高。(3)学生面对学习压力及挫折时不能正确归因,有的学生将学习失败归结于“自己能力低”,贬低甚至否定自身的价值;有的学生将失败原因都归到自身因素之外,抱怨学习任务太重太难、运气太差、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好等。错误的归因使他们不敢承认自己的不足及承担责任,无法及时调整自己主观态度与努力程度,继而影响随后的情绪、期望水平和学习动机。

3 小组合作学习在改善医学生生理学学习倦怠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将学生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进行分组,在小组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沟通、合作、互助及责任分工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打破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垄断地位,将学生置于核心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对于改善医学生生理学学习倦怠状况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3.1 优化生理学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综合,是学生会不会学习的标志。面对内容抽象、难度大、理论性强且比较枯燥的生理学课程,相当多的学生将学习仅仅理解为机械性的记忆,在大脑中简单复制粘贴,缺乏高效的学习策略对知识进行精细整理加工,学生也不会设置学习计划及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控和调节,因此难以获得理想的学业成绩,增加了学习倦怠的可能性。在生理学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具有互相依赖性的特点,小组成员彼此需要同舟共济,深切感受到别人成功的学习和自己成功的学习是同等重要,每位组员都要贡献一己之力,只有发挥自己最大的学习潜能,才能让大家共赢。例如,生理学消化和吸收章节的理论内容较为繁杂但难度适中,教师会安排一周时间让学生利用发布于移动教学平台的PPT课件、在线测试及微课进行线上自学,之后进行考试,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并最终纳入形成性评价中。各组为了实现学习目标,在组间竞争中获得胜利,学习策略使用水平高低不同的组内成员通过沟通、交流、分享各自经验,学生逐渐掌握精细加工策略及组织策略,如思维导图法、图表法等。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制订学习计划,集中参加在线测试,统计分数并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策略的使用是否恰当并及时进行调整。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明显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减轻学习压力,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减少了学习倦怠的发生。

3.2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传统的教学活动注重教师知识的传输和学生接收过程,忽视了良好思维习惯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与现代医学要求医务工作者能正确处理错综复杂临床问题的基本要求相去甚远。学生具备了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够显著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动机。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例如,学生课上学习红细胞生理后,课后教师在移动教学平台以作业形式发布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资料,小组成员合作查阅资料,对临床表现中的面色苍白及肝脾淋巴结肿大、辅助检查中红细胞平均容积(MVC)及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标的改变进行机制分析讨论,探寻临床诊断缺铁性贫血首选、确诊及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病例分析报告在网络平台提交,教师针对各组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的微信消息功能及时进行反馈及在线交流讨论。通过开展基于病例讨论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不断进行“思维碰撞”,发挥逻辑推理能力,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质疑、筛选、判断,最终经过深思熟虑做出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灵活,富于创造性;通过互动交流,思想也更加开放,能以公正的态度评价自我及他人,虚心接受建议及认识自身的不足;组员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会使自信心及求知欲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及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大大提高。

3.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个人问责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一,即每个小组成员都担负展示学习成果的责任。常用的方法是对学生就其小组共同学习的生理学资料进行测验或考试,或者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一份生理学思维导图、PPT或视频等。教师对每个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反馈给小组和个人,首要目的是让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努力完成所分配的学习任务,承担起应该担负的责任,认知到个人成绩将会影响全组的成绩,每位组员都要为全组的任务成败负责任,全体组员都要尽全力才有可能实现学习目标。随着合作学习的实施,学生承担困难任务的意愿、朝着目标努力的动力和毅力、对小组的责任感逐渐增强,促进了医学生角色同一性的建立,有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

猜你喜欢
生理学学习策略学习动机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44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44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4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