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钰
(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福建 福州 350313)
对学生的合理评价应能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发挥良好的导向、诊断、反馈、改进和激励等作用,从而提升教学水平[1]。当前中职学校不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教学,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教辅手段让教学模式不断发生变化。中职教学中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受到较大限制,且存在着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反馈作用薄弱以及忽视实践操作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等问题。为此,笔者在药物制剂技术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借助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一些优秀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尝试将整个评价过程拓展为课前评价、课中评价和课后评价3个部分,过程性评价则贯穿始终,旨在探索更为有效的评价方式,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常流于形式。学生是否完成预习任务,预习中是否遇到难题,这些问题教师都难以准确了解,也缺少有效的评价措施。在药物制剂技术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提前一周发布明确的预习任务,并配备相应的自测题。测试结果一方面作为后续评价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帮助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诊断”。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3个课前评价的注意事项。
首先,题目要精。题量过大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也会增加后续教师整理反馈的工作量,一般控制在5~10题为宜,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其次,题目要准。教师需要正确解读教学大纲,梳理每节课的知识要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以此为依据设定针对性的题目。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合理地转化成试题。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前评价的导向作用,也才能让“诊断”结果更精准。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自动统计学生的答题结果,但是教师还是需要通过有效分析,准确归纳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后续的课堂教学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按照一定的权重将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观看各种学习资料的时长、讨论的次数等学习活动转化为分数,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中。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完成课前预习任务的积极性。
传统的中职课堂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活动较少,评价的覆盖面也很窄,教师常以提问的形式对少数几名学生进行简单评价。偶尔进行课堂小测,也因为时间问题,难以及时反馈。而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全面并且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活动。
以“乳剂制备”这节课为例,笔者将知识目标分解为:(1)掌握乳剂的处方组成;(2)掌握乳剂的形成原理;(3)掌握乳剂的制备方法。分解之后,再给每个知识目标设计5道难易适中的测试题。授课过程中,每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就引导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相应的测试题,并根据课前自测的结果设置3个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总体原则是只要课堂测试的分数比课前自测高,就可以在自评环节给自己90分以上的分数。为了能给自己一个更高的分数,学生听课时变得更专注。而且学生反映,增加了3个课堂测试的环节后,感觉课堂时间过得飞快,不再像以往那么难熬。同时,教师可以根据网络教学平台统计出来的课堂测试结果,较为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每个知识目标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笔者在药物制剂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还增加了签到、投票、抢答、主题讨论、自评及互评等活动,而每一项活动最终也都会按照一定的权重纳入学生的总体评价中。这些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课堂的活力,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更充分。部分学生在针对课堂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中反映,与以往的“一考定优劣”的评价方式相比,这样的评价方式让他们更加自信,而药物制剂技术这门本来觉得很枯燥的课程也变得有意思起来。
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常常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并重,教师既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评价,也不能忽略对实践操作的评价[2]。传统的中职实践课,教师经常会因为学生人数较多,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每名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进行评价,而以笔试成绩来代替操作成绩。这种做法会让学生觉得实践操作并不重要,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此,笔者在实践课的练习环节,会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的直播功能,随机挑取一些学生在教室的电子白板上直播他们的操作过程。为了让自己在屏幕上表现得更好,也为了在互评环节得到更好的分数,学生通常会更加专注地练习操作。而在考核环节,则要求每名学生上传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个人操作视频到网络教学平台,并由教师、其他学生以及学生本人观看评价。考虑到时间问题,学生除了要对自己的操作视频评价外,只要再选取3个其他学生的操作视频进行评价。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准确地发现自己操作中的易错点,提升他们的操作水平。除了以上方法,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软件来开展实践课的评价。例如,笔者在乳剂制备的实践课中,使用的一款监测软件可以实时监测到操作者加药的顺序和研磨的速度、力度及方向等,并及时纠错,保证学生每一步操作的准确性。同时软件还可以根据学生操作的细节进行评分,作为学生实践操作过程性考核的依据。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后作业一般是单一的书面作业。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布置更丰富的作业,并对学生课后的学习表现做更科学的评价。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则总结出了以下几种特色作业与相应的评价方法。
课堂上未能及时完成的自评与互评,可以在课后以作业的形式完成,完成评价任务的,均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得到一定的分数。在不断的自评与互评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会逐渐提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每节课的知识点制成思维导图,上传到平台就可得分,且在投票中获得前10名的都可以加分。
课前、课中的学习任务未能完成,或者对课前、课中的综合评价分数不满意的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查看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料,或者重新答题,允许所有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每节课的综合评价提高到100分。
传统的中职教学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常以最终的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忽视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也让教师能够更便捷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3]。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学生课前观看各种教学资料的时长和自测的分数,课堂上签到、投票、抢答、主题讨论、测验、自评、互评和直播等各种活动,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访问次数等,全部按照一定的权重,纳入总成绩中,从而更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以及综合能力做出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不再像以往那样担心自己的期末考试成绩,而更加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让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有更准确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满意率从以往的不到85%提升到了96%,教学效果相比之前也有了显著提升。在信息化时代下,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及时关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勇于尝试,认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