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职高专物理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2020-12-30 00:48吴梅青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物理学医用医学

李 鸿,吴梅青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2)

医学高职高专的物理课程常称作医学物理或医用物理,在早期的医学教育中,不同专业都将物理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为医学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医务工作提供必要的物理学知识和技能[1]。当前,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现代医学教育也确立了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培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专门人才的目标[2],物理学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在当今医学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如此重要的医学物理却处于被取缔的边缘,课程性质由必修变选修、由选修变停修,课程建设更是无人问津。面对物理课程的处境,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其地位和作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呢?如何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现代医学人才培养要求指导和完成医学物理课程建设,满足医学人才培养需求,发挥课程人才培养作用,与人才培养协调发展呢?

1 医学高职高专物理课程建设现状

医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传授与医学相关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习现代医学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准备;二是开阔视野,启人心智,从物理思想、科学方法和相关能力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及今后的医务工作奠定基础[3]。然而,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目标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第一,当今的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学生对职业技术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直接职业技能的培养上,在课程安排中给予物理等基础课的学时一般都不多,很多院校以与考证无关、就业不需要为由取消了物理课。第二,医学物理的教学没能很好地体现“必需和够用为度”的要求。教学时,未能很好地结合所学专业对物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精选,突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以“必需和够用为度”的要求,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及教学时段。第三,课程建设忽视学情分析。物理学课程内容体系庞大,知识点繁多,内容复杂,高职学生要系统学习和掌握并不容易[4],即使是遵循“必需和够用为度”要求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第四,作为基础课程的教师,在医学院校地位偏低,队伍建设不受重视,相关教研科研条件及机会受限,教学设施、实验设备陈旧,教材和教学方法老套,教师在课程建设、教研科研等方面的积极性都不高。第五,医学物理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普通物理,而是物理学和医学结合的交叉学科,这一学科特性决定了其授课教师应具备较完善的知识结构,既要有充分的物理学知识,又要有生理学、解剖学等方面的医学基础知识,以便在教学中将二者结合起来讲解[1]。但是,目前严重缺乏这种兼具两种领域知识的教师。

2 物理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协调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依托[5],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课程建设服务人才培养,人才培养需求推动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反映了人才市场的需求和经济、社会的要求。针对医学物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课程建设,建立协调发展机制,使之与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以提高课程地位,发挥课程作用。

2.1 明确物理课程重要地位,领会其重要作用

相关院系教学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应深入认识物理学与现代医学的广泛联系,明确物理学课程在培养医学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围绕人才培养需求建设好物理课程,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和课程,根据“必需和够用”原则开设好物理课;任课教师应重视物理学课程的教学,联系物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医学基础研究,联系历史上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受益于物理学的研究成果,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现代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等,向学生介绍物理课程设置的目的,强调学习医学物理的必要性,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对医学物理学习的重视。同时,向学生说明医用物理同高中物理在课程特点、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的区别,消除学生物理难、物理不好学、学不好的心理障碍,树立学好医学物理的信心。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及在医学中的应用,注重课后的广泛阅读和自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2 必修、选修并举,构建医用特色物理学课程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高中物理基础,再加上医学类不同专业对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必修选修并举,构建医用特色物理学课程体系势在必行。医用特色物理学课程体系由基础知识必修课和医学应用选修课构成。基础知识必修课以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为主,同时注意物理学与现代医学的联系,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掌握生命现象不可缺少的物理知识上。医学应用选修课以物理学原理为基础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以物理学为生命科学的研究、临床实践所提供的技术和方法,各种检查类设备、治疗类设备、预防类设备原理和应用等内容设立教学专题,作为课外讲座或自学内容延伸物理学的教学内容,如人体力学、人造关节假肢等、新型医用材料的介绍、人体的磁场和生物电场、超声治疗肿瘤、血液流变学、心血管动力学、磁共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等,逐步建立由物理学基础知识、医学应用专题讲座组成的医学物理课程体系,有效解决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

2.3 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开发适用教材

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就是要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和工作实际的需要建立相应的、优化的物理课程内容体系,去除一些纯物理性理论知识,在兼顾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基础上,减少对物理公式推导过程的讲授,尽可能多地将物理原理与医学实践结合起来,重点突出与医学联系紧密的章节。如与眼睛、视力、医疗器械有关的几何光学、X射线、激光、放射性等的原理与性质,核磁共振等核物理在核医学的应用。另外,选取浅显有趣的教学案例,跟进最新的临床医学研究进展等内容。如力学部分可列举外科对骨折患者常用一定大小和方向的力牵引患部以平衡伤部肌肉的恢复力,进行受力分析和力的合成教学;讲力的作用时,列举人体内循环流动的血液受竖直向下重力作用,在护理和抢救伤病员应取卧位,以免失血过多昏迷。对心力衰竭的患者,要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荷等[5]。在知识整合优化的基础上,设计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验项目,含基础实验和应用实验,编写实验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 改变课程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

出于对知识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考虑,过去物理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动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就是要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教师讲知识转变为讲问题,从讲原理转变为寻求原理与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物理基本原理并利用其分析和解决医学相关专业工作现实问题,即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教学、问题式教学、阶段自学为基本方法,以分组讨论为补充的课堂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一个开放互动的教学方法[6],它以病例为线索,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的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就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提出各种合理、可行的方案,促使学生学会利用物理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医学问题。教师要提前一周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将案例提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先预习教材相关章节内容,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到课堂教学环节时,展开讨论,做出自主判断,教师对课堂的整体节奏进行把控,针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适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归纳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并探寻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问题式教学是指教师借助专业,提出问题,从专业情境中提出相关的问题,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阶段自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制订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自学,写出自学笔记。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重点和难点讲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与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微课、在线课程、AR互动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生动呈现仿真医学结构与虚拟学习场景。精心策划制作CAI课件,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信息,展现与物理学有关的现代医疗技术,强调知识结构的多样性,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提供可能和方便。同时,建立基于网络的在线课程或课程教学辅助平台,设立学习目标、知识要点、重点注释、难点解疑、自我检测、开阔视野、多媒体课件、微视频等专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等均可在网站内查阅,学生可随时上网自学,参加讨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高职医用物理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在教学中尽量避免纯物理的理论推导,对重要的物理定律、公式、结论讲明其来源和应用思想,使学生了解并会定性分析即可,重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7]。

2.5 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医学物理课程中的物理知识是教学内容的主体,任课教师都是普通物理学专业出身,物理学知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但医学知识缺乏。医用物理学教师队伍存在的这种知识结构缺陷成为严重阻碍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建设一支学历层次高、懂医学、懂物理、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迫在眉睫。一方面,学校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进具有较高素质的医用物理学教学人才;另一方面,物理学教师必须主动适应知识的动态需求,走出课堂、调查研究、更新知识。通过跨学科听课、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为医用物理学教师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让教师通过后期学习,掌握专业教学所需的基本医学知识,使其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将物理学和医学知识结合起来,促进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建立物理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共同建设物理课程的机制、物理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联合备课机制,运用教学团队的力量,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整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做到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建立物理教师下医院学习、实践的机制,提升医学技能,掌握临床对物理学教学的要求。另外,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及时追踪物理学科、医学学科发展新动向及新技术、新方法,掌握物理学与医学的横向联系和学科交叉的新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医学和临床对物理学的需求,架构起二者联系的“桥梁”。

3 结语

医用物理学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宗旨应该是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应摒弃过去“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按照“必需够用”原则整合精选教学内容;应改变教师单一的物理学知识结构,提高医学相关技能;本着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原则,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好医用物理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物理学医用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75%医用酒精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美食物理学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定积分在几何、物理学中的简单应用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