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现状与对策探究

2020-12-29 12:04许丽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0期
关键词:家园合作家庭教育幼儿园

许丽

摘 要:幼儿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而幼儿园作为幼儿离开家庭的第一个教育场所,幼儿教师只有和家长保持一致的教学理念,形成家园合力,方可共促幼儿健康成长。基于家园合作的理念解读当前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现状和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教育;家园合作

家庭教育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以往我们都忽略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家园合作也成了幼儿教育的一大突破口。通过构建家园合作机制,能够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及时调整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并且形成幼儿教育的合力,真正让家长和幼儿教师都成为幼儿的教育者,在沟通和交流中共同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基于此,探讨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具体策略已然成为我们广大幼儿教师的重要课题。

一、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现状

家长与幼儿园的密切联系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但是从家园合作现状来看,存在许多困境和问题,比如家園教育的理念不同、家园合作停留于表面等,都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具体而言,有如下问题。

1.家园教育理念不同

很多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并不一致,这一定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上本无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一个家庭有其自身的教育理念,这是家园合作最大的障碍。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方向和教育行为,一旦理念不一致,那么家园合作的开展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很多家长不理解幼儿教育,教育理念要么滞后,要么过于“前卫”,无论是滞后还是冒进的教育,都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家园合作。

2.家园合作停留于表面

家园合作这一教育理念虽然提出了很久,但是幼儿园采取的家园合作形式仍然比较单一,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领导作用,家长大多是配合幼儿园教育,并未真正与幼儿园教师做好良性沟通,没有从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角度与幼儿园教师沟通,忽略了自身的作用,在家园合作中没有真正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有些家长即便有意见,碍于面子也不会提出,导致家长不理解家园合作的实质,家园合作仅仅停留在表面。

3.家长的育儿素质不均衡

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幼儿家长年龄跨度较大,既有“80后”,又有“90后”。不同群体的生活观念不同,从而导致育儿观念不同。加上年轻的家长自身都缺乏生活经验和阅历,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能力自然也比较缺乏,家长的育儿素质不均衡自然也就限制了家园合作的有效性。

4.教师对家长的育儿指导比较缺乏

由于家长的育人观各有差异,幼儿教师对家长的育儿指导就格外重要了。但在家园合作实践中,幼儿教师对家长进行的育儿指导是非常有限的,一方面源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缺少时间;另一方面源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效率低。这些都制约了家园合作效率的提升。

二、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策略

基于以上种种问题,幼儿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家园合作的有效策略,让家园合作中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合力充分发挥出来,如此方可促进幼儿多元化、全方面地发展。具体而言,笔者有如下建议。

1.统一家园合作教育理念

正如前文所言,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向导,指引着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行为。教育理念保持一致是发挥家园合作作用的关键。家长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达成一致的共识,能够让家园合作事半功倍。针对此,幼儿教师要引导家长学习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促使家长从关注幼儿生活转变为关注幼儿成长,既要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又要关注幼儿的思维发展,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吃饱穿暖”的原始基础上。而幼儿家长也应该重视家园合作,重视幼儿教育,虚心听取幼儿教师的建议,以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幼儿,促进幼儿发展。例如及时告知幼儿家长幼儿园的办学宗旨、育儿理念,让家长对幼儿园“知根知底”,获得家长的支持、理解和认可。又如建立家长学校,由育儿经验丰富的家长和幼儿教师共同担任家长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开课,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育儿知识,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赢得家长的支持,提高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参与度,方可真正使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融为一体。

2.加强家长与幼儿园的信息沟通和反馈

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存在差异性,出发点虽一致,但每个人的教育行为是不同的,如果幼儿园和家长的沟通不良,则会阻碍家园合作的发展。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好家园工作,及时通过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洞察家长的教育思想和行为。针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是定期举办家长联谊会。让有经验的幼儿家长分享自己的育儿观念,定期评选出优秀家长代表,请优秀家长代表发言,在家长中也树立起良好的竞争意识和榜样效应,从而转变家长的幼儿教育理念,这是加强家长和幼儿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有力措施。

二是定期举办幼儿园开放日。幼儿园开放日最本质的价值是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让家长真正走进幼儿园,走进幼儿课堂,发现幼儿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从而知道如何开展家庭教育。这既能增强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又能强化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三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利用网络技术做好家园沟通,比如建立微信群、幼儿园官网或QQ群等信息沟通和反馈平台。比如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我们教师可以将活动主题和具体要求分享到官网上,诸如安全卫生小贴士、童话聚集地、智能小游戏等。如“安全与卫生小贴士”,注明禁带尖锐、过长、过小的玩具入园;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等。定期维护和更新网站内容,让幼儿家长第一时间洞察幼儿园教育的新动态。而微信群、QQ群则可以帮助幼儿家长与教师沟通,家长可以直接在网上咨询幼儿情况,寻求育儿帮助,以此帮助家长更健康地实施幼儿教育。

四是落实和完善家长助教合作模式。家长助教是近年来比较时兴的一种家园合作模式,随着家长和学校教育理念的转变,其已经逐渐普及于各个幼儿园。其主要是结合幼儿家长的特长和爱好,邀请有空闲的家长到幼儿园担任助教老师,深化家园合作。比如聘请有消防工作经验的家长给幼儿讲一讲消防知识,让幼儿懂得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再比如请护士、医生等幼儿家长讲一讲安全和卫生,提高幼儿的安全和卫生意识。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发挥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家园合作的水平。

3.注重了解幼儿的主观感受

家园合作的本质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整个过程都必须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前提。所以,关注幼儿,了解幼儿的主观感受,是提高家园合作效率的最根本保障。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幼儿家长,都应该了解幼儿、尊重幼儿。具体而言,我们应该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心理行为,将其与幼儿的能力、思想、情感等结合起来,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比如针对多动、胆小、易怒的幼儿,在家园合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引导幼儿学会控制情绪,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尊重幼儿的情绪,学会聆听幼儿的心声,然后共同制定幼儿行为“矫正方案”。例如通过举办“我是知书达理的好儿童”主题教育活动,积极鼓励不爱讲文明的孩子参与进来,让他们明白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告訴家长在家里也要重视培养孩子的文明用语习惯,主动引导孩子说“谢谢”“对不起”“您”“请”等礼貌用语,提高孩子的文明素养,帮助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4.丰富家园合作实践活动

幼儿教育依赖于多样化活动,开展丰富的家园合作活动是提高家园合作效率的必要措施。如同宋代大词人陆游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谈兵容易,实践才是一大考验。所以,幼儿教师还应该重视幼儿实践活动的实施与开展,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实践活动。具体而言,笔者认为这种实践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一是鼓励家长走进幼儿园,积极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和孩子一起活动。比如为了强化幼儿的礼仪意识,我们可以开展礼仪主题相关的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表演“礼貌歌”“你好”等节目,在家长的陪同下让幼儿将自身对文明礼仪的理解表达出来。

二是鼓励家长落实家庭教育中的实践活动。比如给幼儿讲解了“恐龙”相关故事后,可以设置一个家庭实践活动,让幼儿回家与家长一同搜集与“恐龙”有关的资料,既可以是图书,又可以是图片、视频,请家长讲一个与恐龙相关的故事,幼儿返校后分享自己的故事,评选出“故事达人”,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也可以鼓励家长带幼儿去看与恐龙相关的电影,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仿真恐龙。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利用手工教学,设置一些手工实践活动,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一件手工作品,比如以“蔬菜”为原材料,做一个幼儿喜欢的小动物。这些实践活动都能够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活动之中,有更多时间陪伴幼儿、了解幼儿,从而懂得如何教育幼儿。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家庭和幼儿园就像人的左右手,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新时代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作用,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家长与幼儿园同频共振。相信,当家长和幼儿园全力配合之时,幼儿教育自然会取得“1+1>2”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教育模式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7(23).

[2]朱红娟.基于家园合作的幼儿安全教育策略探索[J].考试周刊,2018(14):191.

[3]杜鸿艳.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全面发展[J].学周刊,2018(24):186-187.

[4]陈梅锋.浅谈家园共育的策略:有效沟通,促进和谐[J].好家长,2018(7):33.

猜你喜欢
家园合作家庭教育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