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行业院校优势助力英语专业新文科建设

2020-12-29 11:58王凌
高教学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新文科英语专业

王凌

摘  要:教育部于2018年启动了新文科建设,高校英语专业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部分,应借助国家政策的推动,在专业建设中有所突破。中国民航大学拥有强大的行业优势,作为行业院校文章以我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为例,提出了专业建设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一方面落实服务需求导向的新文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新文科建设的途径之一是通过课程改革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同时阐述了新文科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完善英语专业民航特色学科建设,以期最终能实现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新文科;英语专业;行业院校;民航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6-0126-03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was lunched by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in the year of 2018. English major in colleges, as one of the crucial par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is expected to have new breakthrough pushed by the national policy.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s one of the industrial colleges, possess the great advantage. This paper is exemplified by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CAUC and suggested certai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concerning about English major constructio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goal based on social need is supposed to be put into effect. The path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is to achieve 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n terms of subjects' reform. The keynote of its constru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improve the industry-based characteristic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through which the final purpose on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industrial need and talent development will be completed.

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English major; industrial-based college; civil aviation characteristics

一、概述

2018年对于英语专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众多英语专业的专家教授对于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激烈的学术讨论,意义深远,不可小觑。一方观点支持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通用教学,即传统的英语专业培养模式,也就是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批评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另一方则力推改革主张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学术教学,发挥英语专业的工具性,培养能用英语去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研究以及国际交往的能力,即培养跨学科行业的技能人才,助力科技进步和国家社会的发展。[1]两种观点激烈对抗,前所未有。关于这个话题其实学术界早有争论,但一直没能推动英语专业的发展和变革。而这次讨论深刻、尖锐、影响深远,在新文科建设的发展大背景下,我们如何借助国家政策的推动,对英语专业的改革有所突破,这是值得我们高校教师深思的。

二、服务需求导向是新文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我国,新文科建设于2018年10月,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其中“一拔尖”是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原先数学、物理学等基础上,首次增加了心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讲话中提出,文科教育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修养、审美情操、社会责任感等,关系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是观照理工农医发展的一盏“灯塔”。2019年是推动“新文科”建设的启动年,而作为新文科中的英语专业,因为其覆盖面广、规模大更应该在新形势下积极变革,在变革中寻找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大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国际化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面对中国经济和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发展战略建设急需的懂外语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就是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2]

作为行业院校的中国民航大学,我们的英语专业应该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优势,培养未来的民航人。以我校为例,具有民航相关背景的人才较为集中,应该承担服务民航推动民航发展,满足民航对于语言服务的需求。以目前学生毕业情况分析,根据中国民航网数据统计,2018本校本科就业率达96.07%,民航相關单位就业率85.54%,但大部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的民航相关工作根本不需要语言基础,语言在工作中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服务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并没有实现。但可以看到我们的理念在不断更新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达成还需要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对接服务民航、就业民航的需求,另外利用民航行业优势完善特色学科建设,以期最终能实现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打破专业壁垒学科交叉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路径

(一)目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跨学科教学的发展是推动课程建设高阶性的重要部分。目前我院英语专业教学仍以通识教育EGP为主,ESP教学也在不断推进中逐渐成熟,但阻力较大还没有形成优势和特色。以我院英专课程为例,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语言文化底蕴深厚、语言基本功功底扎实、具有相当民航知识、综合素质高、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外语应用人才,使毕业生能够在民航、外事、经贸、文化、科教、新闻出版、网络、旅游等相关领域从事口笔翻译、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商务管理、教学培训、社会服务等工作。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如下:专业基础课学分占34.56%,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能力。专业选修课占总学分的7.37%,具体课程包含语言类、文学类、翻译类、文化类、商务类和创新创业类共6类课程。学生须在每类课程中至少修够规定学分,即:语言类4学分、文学类2学分、翻译类2学分、文化类2学分、商务类2学分、创新创业类1学分,共计13学分。其中语言类、文学类和文化类仍然以基础高阶课程为主,包括翻译类的课程均以文学翻译或者应试为主要教学内容。而实用性较强的民航英语方向的专业课程学分只占9.07%。且分布在第5、6、7学期。

(二)针对我院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措施

1. 加大应用型课程的学分比例,大幅减少基础科目的设置

民航相关课程的学分比例应增加到专业课程总学分的50%以上,除此之外,开设更丰富的跨学科必修或选修课,比如科技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新闻报刊英语、学术英语、会议英语等实用型高阶课程,以适应学生就业不同方向需求。与此同时,要大量减少基础课程的学时数及学分比例,取消合并目前所占比例较多的文学类课程,如英国概况、美国概况可以合并为英美概况,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可以合并为英美文学,语法和写作合并为语法写作,或者阅读与写作合并为阅读写作,或者取消语法课程,语法内容都为高中学习内容,大学课程应更注重高阶性而不是重复教学。名著阅读也是文学课的一部分,应该进行合并重新整合。真正落实ESP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增加应用型课程是教学改革的方向。

2. 部分课程开设时间的调整

由于目前学生大三阶段课业压力较大,主要来自于民航类课程在大三时突然增加而措手不及。因此,作为特色的民航英语类课程从第一学期开始可以增开民航英语相关基础课程,如民航概论英语版、民航英语、民航英语科普阅读、民航术语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会为第五学期的民航专业高阶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接受过程,同时民航类课程可以贯穿学生的整个四年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的敏感性。

3. 部分课程的内容有必要更新和改变侧重点

口笔译相关课程要打破目前以文学翻译和应试资料为主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多的侧重科技、经济、中央文献或民航类等资料的口笔译技巧,为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英专大学一年级英语阅读课为例,本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阅读技巧,培养阅读兴趣。教材内容均为科普类文章。而作为行业院校中的阅读课程,教材的选择上可以更专业化。例如可以把科技作为阅读的选材,也可以把民航概论的相关材料作为本课的阅读材料,这样即学习阅读技巧同时又了解行业相关知识。从学生角度来说,他们会更有兴趣去探索未来自己可能从事的领域,从而增加了学生对于阅读的渴望。

因此,高校要建设新文科,做强大外语,就要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要培养精通一门外语、会多门外语沟通交流,掌握一种专业、具有多种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虽然这个目标的实现会受到来自各方的阻力,比如能承担应用型课程的师资队伍的能力培养以及人才引进,现有教师队伍和课程的重组和调配,教学理念的改变等,但我们都在改革的路上,通过不断的积累,打破专业壁垒,各专业交叉融合一定会在新文科建设的推动下不断完善。

四、特色学科发展是新文科建设的重点内容

2018年英语专业“国标”出台,“特色”一词被多次提及。要求各个高校未来要制订具有学校特色的培养方案,开设特色课程,通过学分比例凸显特色课程的设置。与综合型大学相比,地方行业院校的竞争优势在于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丰厚的行业优势资源。唯有进一步强化特色,集中资源发展最具优势的学科专业,充分体现独特性,才能进一步融入行业、引领本专业教育的航向。[3]那么,英语专业如何即坚守专业“本色”,又彰显“特色”,即如何平衡“本色”和“特色”的关系是新文科建设的重点内容。

所谓“本色”就是“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是从古至今教育过程中一直流传下来的,是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品行、道德及其高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阶段。[4]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本色。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表现为传统的课程设置,比如语法、听力、综合英语、阅读、写作等基础课程以及基础高级课程的设置,例如:词汇学、语用学、文体学、翻译批评等传统课程,由于时间的积累目前各高校的传统通识课程都非常成熟,师资、课程、教材等各种资源都非常丰富。

按照“英语专业国标”的要求,如何在英语专业建设中体现特色,是目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行业院校中就是要发挥行业优势,而发挥行业优势最佳途径就是建立校企合作,来推动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实做到“请进来,走出去”将对专业建设和未来前景走向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外语学院立足行业发展需求,积极邀请各个行业的专家到校讲座,为我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提供支撑与服务。如翻译公司首席翻译官,飞机租赁公司首席商务官,民航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民航局空管局专家,民航审定中心专家等业内人士,他们的讲座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窗,去了解未来自己可能从事的行业状况,也为理论和实践架起了一座桥梁。专家“请进来”的同时,学生要能够“走出去”。所谓“走出去”就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议企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到基地见习或者参与实训,提升英语专业学生了解行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今年1月外国语学院与港中旅华茂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在北京举行了“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校外实践基地”签约及授牌仪式。为本科毕业生和MTI研究生的就业实习创造了条件。毕业实习其实是对学生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一次全面检验,也只在大四阶段进行。实践不应该只局限于大四毕业生,而应该随着课堂理论教学任务的完成渗透其中。

五、结束语

新文科建设要求英语专业建设落实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同时要发展特色英语专业。我院以学校行业背景为依托,积极迎合民航业的发展是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扎实落实专业建设中各环节,才能真正实现新文科建设下专业改革所提出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今后我院也将站在民航强国战略高度,积极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通过邀请语言专家和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与开发、推动企业家进课堂、践行新文科在英语专业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語:如何避免“水课”成就“金课”[N].文汇报,2018-11-16(007).

[2]吴岩.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R].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讲话,2019.

[3]罗学科.地方行业院校建设一流特色学科的思考与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8(Z1):17-20.

[4]何三宁,张道振,李翠英,等.英语专业:对不起“良心”吗?[J].当代外语研究,2018(06):32-45+60.

猜你喜欢
新文科英语专业
“三全育人”视域下英语专业学生文化使命培养探究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探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