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雷
(沈阳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过渡的关键时期,是医学生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习期间,医学生党员分布在不同的实习单位,由于仍为学生身份又脱离学校的直接管理,加之医院缺少对学习的教育职责和条件,医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出现空白和盲区[1]。这一时期医学生党员三观还处于形成阶段,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也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引发其他问题的发生。因此,适应时代发展,创新教育方法,努力解决实习期医学生党员教育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成为新时期医学院校党建工作的现实课题。
按照党组织发展程序,医学生党员一般在大二下学期才开始发展,大部分进入实习期的医学生党员仍处于预备期,入党时间较短,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受一定考验,才能不断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在实习期间,医学生党员直接接触社会环境,社会上多元化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认知,特别是医疗领域腐败案件和少数医务人员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给实习医学生党员的思想带来较大冲击[2]。同时,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医学生还面临现实的就业问题,部分医学生没有认真对待实习,而是在考研、公务员考试、就业面试准备中投入较大精力,对思想教育漠不关心,对支部学习表现冷淡。加之有的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端正,把入党作为增加自己就业机会的“筹码”,忙于专业操作技能的锻炼,缺少自我教育的压力和动力。
传统的学生党员教育模式一般为集中授课、统一学习培训。但由于医学生临床实习岗位分布广泛,遍布全国各个省市区,从空间上弱化了原有组织形态,以往集中的思想教育方式难以落实,导致“三会一课”等常态化教育流于形式。由于临床工作紧张,值班多,加班频繁,工学时间不一致,人员很难集中,辅导员到实习点送课的形式也难以有效组织和实现。同时,由于院方临床岗位人员少、顶岗要求严格的特殊性,医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基本不组织大规模的返校活动,导致医学生党员无法通过返校的方式开展活动。
目前,多数实习生党员组织关系在学校,在医院实习中最多一个医院有1~2人,成立临时党支部的党员数量不足。而实习医院的基层党支部主要以科室为单位组建,实习医学生要按照实习计划大纲,在各科室进行周期轮转,轮转周期一般为1~2周,难以将实习医学生党员划归具体某一科室党支部,实习是“流动作业”,学生成了真正的“流动党员”[3]。由于实习生党员组织关系不在院方,院方党组织更注重实习者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表现,或多或少存在“事不关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不愿接手实习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近年来,医学生党员实习单位既有公立医院、企业医院,也有学生自主选择的私立医院,实习医院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一,思想教育质量也不尽相同,抓好实习医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必须瞄准问题,创新形式方法,保证思想教育的有效落实。
高校党的建设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重要领域。“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是党从全局层面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部署,这要求高校必须增强党建工作的创造性,积极推动党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入探索有利于破解高校党建工作难题的新对策、新方法、新路径,不断开创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高校党建是引导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伟大事业,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医学高校的主要责任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作为国家未来医药卫生事业的主力军,医务工作者不只要会治病救人,更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因此加强实习期医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要。
医学生党员是党的新生力量,是进步学生的代表,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医学生党员起着表率作用、凝聚作用;在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上,医学生党员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医学生党员普遍入党时间短,在“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实习期间,持续开展思想教育,加强党性修养、党性锻炼,有利于提高其政治觉悟,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4]。
大学生是新生事物的参与者也是接受最快的群体。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微信为代表的手机移动端应用软件已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微信无处不在,可以说是“人人有微信、生活有微信、学习有微信”。从2011年起,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比例不断上升,对本院600名在校学生调查,100%的大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微信通讯、交流、传递文本图片视频等功能,使用频率高,依赖性强,每日使用者已达98%,基本保持24小时在线状态。微信的普及程度和易用性,为高校党组织利用网络技术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形式提供了借鉴,为解决医学生党员临床实习期思想教育问题搭建了新的平台。
在校期间常用的党员思想教育方式是开会、上党课、谈话等传统方式,其实现条件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要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这种固定的思想教育模式在实习期间很难落实。而微信时时在线、即时通信,随时阅读、反复可用等特点,使微信可突破地域和时间因素限制,实现党组织与党员及党员之间的即时联系,从技术上破除了信息传输障碍,降低了沟通成本,为高度分散条件下落实思想教育提供了可能[5]。党组织教育者完全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即时开展党建活动、组织学习教育、把控教育效果,同时又能在不影响实习医学生党员实习任务的前提下,让医学生党员处理好实习工作和党建学习之间的关系。
微信的信息发送功能,可以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文件等学习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也可以加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信息展现既多样又简单明了,极大地增强了传播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得到广大医学生党员的接受和欢迎。
微信公众号已成为热门公共舆论传播的重要平台,发生的政治动向、热点事件、民众关心的焦点问题能迅速成为大学生转发和阅读的头条,利用公众号传播、分享党性教育内容,可以迅速推送给大学生党员,而且党员还能对内容信息进行评价及反馈。大学生党员通过对教育内容的评论、点赞、转发等,强化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了受教育者的参与感,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参与教育的积极性[6]。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着培养党员和教育党员的重任。在医学生实习期间,利用微信群把线下党组织功能移植到网上,实现实习医学生党员分布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利用微信推送功能,发送主题党日计划、学习计划、学习材料,使实习医学党员可以选择时间进行线上和线下学习,使实习医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零星时间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利用微信群公告功能,及时向实习医学生党员通报上级的重要决策部署和党支部研究的重大问题,保证党员的党内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此调动党员参与党支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员的归属感。
可以利用微信群发、推送功能开展党课教育,发布授课音频、视频课件和讲课提纲等,使实习医学生党员随点随听、随到随学,便于反复学习、深化理解。比如:围绕深化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理解,可以充分照顾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阅读爱好,运用表情符号、网络流行语、图片、动画、视频等开展视频授课,有效增强党课教育效果;借鉴网络丰富的思政信息和教育资源,可以充实授课和思想理论知识,拓宽大学生党员获取思想教育的信息渠道,多方位理解教育内容。通过语音即时互动功能和语音发送功能,在党支部或党小组中开展党课内容讨论交流,开展时事讨论、案例分析,回答党员最关注、最困惑的热点难点问题,征求广大党员对党课的需求,开展授课质量评估,组织党课星级评优活动,从而不断增强党课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真正做到党员学习的常态化。
可以通过设立党建公众号,及时推送党的知识、党建动态、时事信息,传递新时代正能量,不断引领实习医学生党员的阅读方向。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广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通过阐明背景、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化实习医学生党员的学习理解。比如:跟进宣传党的重大教育活动,围绕2019年在全党上下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讲清重大意义、方法步骤、把握重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提高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广泛宣传时代先进典型人物,特别是大学生身边榜样、同行业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引导实习医学生党员从中汲取营养、见贤思齐。比如:大力宣传抗击新冠疫情医务工作者中的优秀党员和先进人物。
可以利用微信的好友功能,实习医学生党员与所属党支部书记或党支部委员(辅导员)互相添加好友,开展沟通交流,党组织便于及时掌握党员岗位锻炼的思想动态,特别是他们遇到烦恼困惑时,党支部书记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在一对一的交流中答疑解惑,端正医学生党员的三观。在朋友圈里,党支部书记可以通过实习医学生党员发布的朋友圈信息动态了解其现实思想和意见建议,以发表情、进行评论的形式与实习医学生党员进行互动,既能发扬党内民主,又能促进党内平等交流[7]。同时,辅导员也可以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学习感悟,为正能量发声,激励实习医学生党员知行合一,砥砺前行。
利用群聊功能或者视频会议功能,加强对实习医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强化党员身份,增强自律意识。定期组织思想汇报,实习党员和其他党员一样向与会同志汇报实习期的思想及表现,其他党员进行指导帮助或者提出意见建议,将实习党员始终置于党组织、党员的监督之下。召开组织生活会,党员对照自己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工作,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相互“咬耳朵”“扯袖子”,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在自我评议的基础上组织民主测评,将测评结果及时通报党员,对于测评靠后的党员和考察不合格的预备党员,及时进行预警教育,使实习医学生党员保持危机感,不断强化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党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