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实验动物模型的教学实践初探

2020-12-29 21:04:55韩盈盈刘建国郎广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动物模型专业课

韩盈盈,刘建国,郎广平

(1.遵义医科大学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口腔疾病研究特色重点实验室暨遵义市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贵州 遵义 563000;2.遵义医科大学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特色民族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贵州 遵义 56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通过挖掘非思政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1-2]。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实验动物模型是遵义医科大学口腔医学各专业研究生的重要课程,包括口腔分子生物学及口腔实验动物模型两部分。通过基础理论讲解、技术方法操作及实际案例分析,使研究生系统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运用及口腔疾病相关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解决在实际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开展好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实验动物模型教学,也有利于培养研究生正确的科研工作态度,拓宽其眼界和研究思路,为将来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本文就“课程思政”模式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实验动物模型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并分析开展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 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实验动物模型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和融入

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实验动物模型的教学不仅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更注重临床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在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中均可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将爱国主义情怀、人文情怀等思政教育内容合理融入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以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1.1 爱国主义情怀

青少年阶段是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最需要精心的引导和栽培。因此,青年学生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3]因此,在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实验动物模型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口腔分子生物学及我国实验动物研究的发展历程,将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导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口腔实验动物模型概述”及“肿瘤动物模型”章节的学习中,以我国实验动物界权威级专家李肇玫为例,讲述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积极探索,最终培育出我国特有的615近交系小鼠。1985年,615小鼠得到了国际小鼠遗传命名委员会的认可,成为我国有史以来首批被国际小鼠遗传命名委员会承认的近交系小鼠。李肇玫的成功,为无数的肿瘤学实验提供了稳定的实验动物模型,为我国的医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 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指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并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4]。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的培养。特别是在口腔实验动物模型部分,其授课内容主要介绍常见的口腔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动物实验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及科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医学院校研究生,大部分科研实验会涉及实验动物的使用。因此,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开展实验动物伦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动物为医学事业的发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学生在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时,应当对所用实验动物有着敬畏的态度,将平等、尊重、关爱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到专业课教学的每个环节[5]。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应时刻提醒学生遵守“动物伦理学”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其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理念及人文情怀,帮助学生深刻领悟医学事业的崇高与神圣,树立科学、合理而人道的实验动物使用观念[6]。

2 “课程思政”融入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实验动物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首先,“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要求较高,要求教师能够深入梳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专业课程知识中,自然地传递给学生。但由于专业的限制及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的偏差,使课程的设计及讲解难度相对加大,常常导致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结合过于生硬,严重影响专业课本身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其次,研究生阶段的科研任务繁重,对专业课的学习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是制约“课程思政”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由于研究生考核评价体系对于专业知识及科研能力重视程度较高,往往忽视德育的发展。因此,一味地课堂灌输会使部分学生产生消极懈怠的心态。针对以上问题,要想做好“课程思政”工作与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融合,首先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厘清“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另外,“课程思政”的发展要考虑研究生不同阶段的循序渐进[7]。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及授课内容,用不同的德育理念去引导学生,使学生对专业课程及课程中的思政内容产生兴趣,以达到全方位同向同行育人目标。

3 结语

“课程思政”是研究生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实验动物模型课堂教学的一种全新尝试,是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思政教育工作贯穿全面育人过程的重要途径[8]。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备较高政治素质、优良职业道德及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人才。作为专业课教师,要对所授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解决途径,从而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质量,以期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分子生物学动物模型专业课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复制实验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成军:从HCV入手,探索脂类代谢分子生物学新机制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