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度”复习
——以2020 年全国卷Ⅲ第30 题为例

2020-12-29 18:25重庆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6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史料考查

重庆

落实立德树人是高考的根本任务,学科核心素养是高考命题、复习的实践指南。2020 年全国卷Ⅲ第30 题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深入考查了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高考引领着课堂教学,笔者以历史学科五大素养为切入点,通过对2020 年全国卷Ⅲ第30 题的精准剖析,探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复习策略,为高三备考提供新思路。

一、典型真题剖析

例.(2020· 全 国 卷Ⅲ·30)1940 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C )

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真题剖析是指根据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要求,分析试题在核心素养上的具体表现,并以试题为路径与高考历史命题专家进行对话,以此推演其命制试题时的意图和思路,从而拉近复习与考试之间的距离,帮助师生提升复习的效率。2020 年全国卷Ⅲ第30 题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相关知识为载体,涵盖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的考查。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的灵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高考对唯物史观的考查分为意识考查和能力考查两类,侧重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物、合理解释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等原理分析历史的意识和能力。本题利用文字材料设置探究历史的真实情境,通过材料呈现了1940 年中后期的中国工矿企业“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一企业生产中的反常现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此现象从本质上进行理解和认识。学生要理解、认识这一现象,先要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再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原理分析当时国统区的政治、经济状况及两者间的关系:当时国民党政权的独裁、内战方针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膨胀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危害,破坏了国统区的经济秩序,故C 项正确。

(二)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学科本质的体现,时空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高考侧重考查学生对时空的判别及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时空是历史的基本元素,也是解答历史试题的切入点。本题用显性方式呈现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时空,这一时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命题者选取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的意图在于考查学生是否形成了以时空认识历史的基本意识和在特殊时空背景下对特定历史事物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20 世纪40 年代中后期的中国工业因受官僚资本主义的掠夺和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影响而日渐凋敝,这与A 项“繁荣”的表述不符,故排除A 项;D 项所述的国民党军阀混战的史实主要出现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与材料“20 世纪40 年代中后期”的时间点不符,故排除D 项。

(三)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若要对历史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就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高考历史试题以具体的史料设置新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考查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

本题的命题者利用文字史料设置具体的新情境,给学生呈现20 世纪40 年代中后期的中国工矿企业的发展困境,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此段史料,得出由于受到官僚资本的掠夺和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影响,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这一结论。

(四)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高考侧重考查学生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历史,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将历史事物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本题利用文字材料设置探究历史的真实情境,通过材料呈现20 世纪40 年代中后期的中国工矿企业“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的状况,要求学生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学生应从史料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难以维持再生产”“以生产作为副业”得出“这一时期中国工业生产出现困境”的认识,再由困境出现的原因入手,通过辨析“困境和出现困境原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得出“国统区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的解释。

(五)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体现了价值目标,旨在通过对学生诸素养的培育,达成立德树人的要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高考考查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而养成的价值关怀、人文情怀和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与人类社会进步的使命。

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内涵,本题的命题者通过叙述中国民族工业在20 世纪40 年代中后期因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多重压迫而发展艰难等史实,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化的曲折与艰辛,国家统一、民族独立的重要性,培养能担当“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复习策略建构

效率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提升复习效率的捷径在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基于素养指向的高考复习主张从提升高度、延伸长度、拓展宽度、转换角度、缩减密度五个方面入手,建构复习策略。

(一)提升高度

提升高度即以落实立德树人为复习的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是高考的根本任务,因其体现了高考历史试题的深度,故引领着课堂复习的深度。高考历史复习应以核心素养为抓手,指向立德树人,将核心素养落实于复习的具体环节之中。

例如,在设计《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的一轮复习时,教师可在导入和总结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可以香港美心集团创办人之一的伍淑清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例会上就香港局势为中国发声这一时事作为导入,在总结时,可先引导学生分析张謇“舍身喂虎”的高考真题,再呈现伍淑清“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梦,但这个梦一定要跟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相关”的话语作为结尾。这样的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首尾呼应,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不仅历史上有爱国的企业家,当下这个时代仍然不缺乏爱国企业家,还能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最终使学生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延伸长度

延伸长度即知识归类,体现了历史建构主义理论,便于学生强化重点,形成时空观念,掌握学科必备知识。时间是历史的长度,其既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征和历史考查的重要方向,更是历史复习的侧重点。

例如,在复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专题时,教师可以利用表格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表格内容主要包括时间段、阶段特征、原因、代表、影响等方面。这样既可使学生形成关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时空观念,又能使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个宏观概览,把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高考题不是只考某一个知识点的某一个时间点的内容,还会考这个历史事件纵向的发展历程,因此,重要知识点的长度的构建对于高考题的解答有重要作用。

(三)拓展宽度

拓展宽度即运用史料创造情境,突破重点,扩展视野,加深理解,在拓宽知识宽度的同时培养学生历史理解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例如,在复习“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教师可以围绕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运用文字、数据表格或饼状图等史料,让学生通过提取和解读史料,掌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及其发展的原因、表现、地位、作用和影响。近几年全国卷和地方卷都侧重对经济概念的考查,“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工业结构”“阶层结构”“近代民族工业”等都是高频考点。

例如,2019 年全国卷Ⅰ第28 题B 选项考查了“社会结构”的概念,全国卷Ⅲ第28 题B 选项考查了“社会阶层”的概念。2020 年高考延续了以往的模式,全国卷Ⅲ第30题考查“中国工矿企业”的概念、山东省2020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第5 题考查了“崇本抑末”的概念。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高考题中经常考查或较为陌生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加深历史理解和拓展历史视野。

(四)转换角度

转换角度即从多元角度认识历史事物。多元是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从不同的角度看历史会有不同的结论,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融入于探究、解决历史问题之中。

材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是历史复习的重要话题。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亦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基本遵循“冲击—反应”的史学理论,虽然此模式具有合理性,但其过于强调事物发展的外在因素,忽略了事物发展的内因或内在动力,不利于阐释事物本身的发展历程。

教师在复习中可以转换角度,把话题转换为问题,利用前文提到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表格,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开放性设问: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进行阐述。

通过开放性设问,教师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现实并得出不同认识,如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中国资本主义要得到充分发展必须实现民族独立、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转型(近代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问题分析、解决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历史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过程。最终,教师会通过知识的落实、方法的训练、能力和思维的培养达成培育学生素养的目标。

(五)缩减密度

缩减密度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大胆取舍,提升复习效率。通过近几年全国卷和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可以看出,命题者立足五大核心素养,利用陌生史料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陌生问题的能力和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历史事物并得出历史认知的思维品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蕴含于考查的全过程。

2020 年全国卷Ⅲ第28 题立足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涉及近代民族工业的概念、20 世纪40 年代中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官僚资本、国民党发动内战对工业的影响等知识,是典型的“以细节反映全貌型”试题,涉及知识范围广是该类试题的主要特点。因此,教师应对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进行细致研究,引导学生按专题梳理试题的知识落脚点,并以此为基础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有效整合,通过构建知识框架等形式,让知识从平面走向立体,在缩减密度、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是引领课堂教学的指挥棒,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历史真题,认清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思路、趋势,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复习课堂之中,才能提升高考复习的实效。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史料考查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史料二则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