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才叶茜
(1.北京警察学院 北京 102202;2.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100083)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力量素质训练的作用和力量训练对提高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和国家体质测试效果进行充分论证;通过实际教学训练进一步分析力量素质在大学体育类课程教学实践的作用,为今后教学安排和课后实践提供支撑,为教学及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开展力量素质训练可行性研究。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互联网上查阅国家有关全民健身政策文件、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文件和对测试中的力量测试项目进行分析;同时在中国知网上搜集有关大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统计分析和改进措施的相关文献资料,总结概括研究内容、方法及干预手段,为本文选题、写作奠定基础。
(2)专家访谈法。
为深入了解本研究出所涉及的问题,本人走访了北京市高校从事体育教学及力量素质训练研究的专家、教师,了解大学生体育课程开展情况、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及力量素质训练开展情况,深入了解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因素。
(3)数理分析法。
系统分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管理与报送系统(北京市)”中的学生力量素质相关数据,了解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弱项和强项,明确大学体育活动开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项目。
大学生体质状况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学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大学阶段是学生体质发展的关键时间和重点监测阶段,按照人体生长发育规律来说处于人生阶段的顶峰,但是从近些年的测试结果来看,结果并不理想。调查表明,学生体质健康近些年始终处于下滑的趋势中。2020年全国两会,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受到各位委员的高度关注,共提出10余件提案。其中吴志明等108名委员就有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名为《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引人深思。该提案中明确表述教育部“每天锻炼1小时”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形同虚设。另外,程红委员在大会发言中将学校体育清晰的表述为 “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在该《意见》中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描述不再是“充分肯定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是表述为“近些年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并且对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开展状况表述为“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这一表述和各个学校和体育教育部门每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自测、自报”的数据有很大的不同,这就从有关政策文件表述和国家认知层面中基本上否定了现阶段的测试数据。另外,在体育类课程的开展中,各级体育工作者并不以“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目标,而是将重心放在众多的体育课程评比、说课、慕课、技能类课程的比赛之中这一现象也进一步加剧了学生体质成绩的下降。
力量训练是指以发展身体全面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可以弥补其他练习方式中所涉及不到的部位和肌肉群。通过力量练习可以使得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练习部位的肌肉能力,使得肌肉发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显著增强。
肌肉收缩、放松是机体产生位移的基础。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运动实践中,力量素质都是身体活动完成的基础。随着运动链理论和本体感受性训练理论和神经肌肉系统训练的再认识,人们对于肌肉力量作为所有技术动作完成情况的基础地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随着训练理论的不断深入,各种力量素质练习动作逐步实现训练方式模块化和训练效果精准化,力量训练已经充分应用到专业队和业余训练队之中。为在普通体育教学工作中的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在训练实践中,力量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力量素质的提升,机体的稳定性大大增强,从身体重心非稳定到稳定的过程缩小,对于运动速度提升和动作完成的自信心都有积极的意义。另外,力量素质训练还可以增强神经、肌肉的调节能力,增强神经系统对运动参与肌群的支配度:一方面在同一动作的完成过程中,神经冲动可募集更多的肌肉纤维数量;另一方面神经系统对肌肉支配的精确性显著提高。这就意味着在同一动作中,人体可以调动更多的肌肉纤维参与运动,同时肌纤维的分工更加明确。有研究表明,经过十五周的悬吊训练,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跑动技术更加合理化,各个关节的摆动速率增加,重心更为平稳,协调能力和放松能力均有所上升。
通过肌肉进行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可以使得各个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都能得到提高,为身体整体和各个关节都创造了稳定的支撑点,使得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更好的传递能量,提高肌群的快速收缩能力,提高动作效率。因此,力量素质在训练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
关于体育生活方式的界定有很多种说法,目前较为权威的概念是: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制约和指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健康水平和体质状况受到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不良的生活方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生活的最主要威胁。改善这一状况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积极的干预方式则是科学的体育锻炼。“健康运动是促进人类健康的强大推动力,是预防‘现代文明病’、‘调节生理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在社会构成上是相对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得在他们有符合阶段特点的体育生活方式和影响因素。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参与者,是培养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阶段。对大学生进行体育动机和体育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其全面高效的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指导体育运动实践,使其自觉的参与到体育活动实践之中。相比于初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有相对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充足的时间、金钱投入到自己喜爱的项目之中。大学体育作为学生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和最高层次,对于步入社会后运动锻炼习惯、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工作者应在这个时期对其进行充分地引导,为全民健身氛围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相关研究还表明:学习了体育保健知识和没有学习体育保健知识的大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上有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为,学习过的学生更加注重自身身体的健康、健康的饮食和体育运动的参与度。因此,体育保健知识的学习对于从事体育活动动机养成和健康意识的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需要从所从事的体育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在自身身体素质取得发展的同时获得来自周围锻炼人员的正面评价。在积极的外部评价下,他们更容易在体育活动中激发战胜自我的乐趣,提升运动技能,从而产生“正向积极的健康”。大学生所在年龄处于人体发育青春后期,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已基本成熟,体格机能状况处于较高水平,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强,对主动健身的意识较弱。在进行相关运动计划制定时应进行充分了解及分析。
不同人群对于体育活动的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大学生说排在前列的体育活动目的是:健身、调节精神情绪、消遣娱乐、防病治病、社会交往、提高运动能力等。大学生处于知识迅速更新,社会竞争压力大的社会环境之下。相比较于生理上的疲劳,大学生的心理是这一群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十分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并非仅仅出于一种目的,而是想通过这一方式同时达到多种目的。运动动机是在参加运动基础上产生的,对体育活动起着反向推动作用。运动动机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主动积极的参与态度和充分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力量素质练习有着明确的练习方式和练习指标,对于大学生运动动机的产生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力量素质就成为同时达到以上目的非常好的形式。容易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同时,由于大学生群体闲暇时间安排的多样性也要求在一次较短时间的安排上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综合以上分析,力量素质非常满足大学生生活方式以及体育生活方式的需求,是一种非常贴切的体育形式。
(1)大学国家体质测试开展过程中应加强监督,确保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相关数据应能经得住检验;
(2)力量素质练习在大学生体育活动能力和竞技水平的提高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应成为各个运动项目教学开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力量素质训练深刻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和体育意识,同时与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活动特点契合程度较高,应加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