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332000)张佩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在本院急诊病房治疗的患者54例,抽签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男18例,女9例,年龄20~64(42.18±3.42)岁,10例急性冠心病、10例脑血管出血、7例颅脑外伤创伤;观察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22~63(41.36±4.72)岁,11例急性冠心病、11例脑血管出血、5例颅脑外伤创伤。两组患者之间的常规资料均相似(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均接受护理细节管理。具体包括:①日常护理管理。护士长组织人员对规章制度、细节管理做全方面的检查,确保制度完善,明确每个细节,要求每位工作人员牢记职责、坚守岗位;进行交接班时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依据“三查七对”原则对医院工作进行监管;对护理制度进行分级;将护理文书进行规范书写等[1]。②完善的护理分工。对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加强其饮食控制以及术前细节护理。急救护理组组长须检查和协调有关科室,以保证各方面能迅速待命,与此同时,应协助护理人员监护和管理好静脉通道,以保证完成相关护理操作不会耽误急救,提前预设好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做好相应准备。负责监护的护理人员须检查急救设备仪器,保证其正常运行,密切监控心电图变化,及时予以吸氧处理,遵医嘱及时行气道管理,及时予以伤口包扎处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意识,密切监控患者病情[2]。③身心健康管理。护理人员要坚定“以人为本”,“患者是我亲友,人民至高无上”的服务理念。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认真倾听其每一个建议、问题,在回答患者问题或者为患者讲解相关情况时,要以温和的语气进行沟通,以耐心的态度进行传授。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情况,对于患者信息要严格保密。
1.3 评估方法 将两组患者在接受细节护理干预前后急诊病房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指标。护理质量使用问卷调查进行评估,其中包括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技能操作质量、急救物品管理质量以及护理安全质量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质量越良好。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使用100分评价制度:85分以上为满意;70~85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使用SPSS15.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发生率(%)、表示,x2、t检验,P<0.05时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 研究显示观察组中在基础护理质量评分(97.36±1.26)、护理技能操作质量评分(97.86±1.12)、急救物品管理质量评分(98.30±1.09)以及护理安全质量评分(97.56±1.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2.13±1.04)、(91.86±1.17)、(90.17±0.99)、(91.76±1.20),差异显著(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显著比对照组的81.48%要高(P<0.05)。
急诊病房的患者在自理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易出现跌倒、误吸等意外。同时此类患者还具有较多基础性的疾病、身体的各项机能出现衰退、使用药物较多等情况。另一方面,可能有部分的护理人员服务以及技术水平较低,操作存在不规范,在抢救过程中对急救药物和器械的准备不充分,使得抢救效果受到影响,患者满意度低。急诊病房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会经过非常多的环节,因此,落实护理工作,将每一个细节做到位能极大地帮助患者达到最终的治疗目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技能操作质量、急救物品管理质量以及护理安全质量分数等四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护理细节管理对急诊病房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有着极大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在急诊病房实施细节管理措施,对提高急诊病房的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增加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有着较大的帮助,同时,其还能将护理人员的工作意识以及责任意识进行全方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