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度冲击式浅静脉采血对患者疼痛及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研究

2020-12-29 04:33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44000董丽燕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5期
关键词:针尖进针斜面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44000)董丽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来院就诊的患者中,选取120例门诊抽血化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对研究知情并同意参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常规组60例,观察组60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各为39例、21例,年龄16~75岁,平均(42.32±3.2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各为42例、18例;年龄15~76岁,平均(43.21±2.1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选用同一厂家的0.7mm黑色软管型一次性使用静脉采血针为穿刺针头,选择患者的肘部静脉作为穿刺部位。常规组采用20°~30°传统静脉采血进针角度。常规方式为患者选择血管,进行消毒后在距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叮嘱患者握拳,针头斜面与皮肤呈20°~30°夹角,从患者皮肤上方或是皮肤侧方刺入皮下,根据静脉方向在皮下潜行0.5~1cm,见回血后固定针柄,嘱患者松开拳头,另一端插入真空采血管。观察组患者则采用60°~70°大角度穿刺进针角度。常规方式选择血管,进行消毒后在距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叮嘱患者手自然放松,操作者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确保血管充分拉直,针尖斜面与患者皮肤呈60°~70°夹角,直刺入血管,回血之后将针尾放平,向前送针少许,固定针柄,另一端插入真空采血管。两组患者除进针角度不同之外,其余操作方式均相同。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标准:穿刺过程顺利,进针后采血管内血流速度正常,且患者的穿刺部位不存在血流不畅,不存在局部肿胀皮下瘀血现象,若穿刺部位呈青紫色或是局部隆起,或无血液流出,针头脱出则为穿刺失败。②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行t检验、X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 常规组穿刺成功41例,占比68.33%;观察组患者穿刺成功59例,占比98.33%;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X2=19.440,P=0.000)(P<0.05)。

2.2 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观察组与常规组疼痛程度对比:0~1级:48例vs37例;2级:11例vs13例;3~4级:1例vs10例;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传统的静脉穿刺方式主要是针尖斜面向上,由于针尖斜面具有较大的缺口,由于针尖为马蹄样斜面,极易对人体组织以及血管壁造成较宽的损伤面,极易导致患者的肌纤维断裂,将人体皮肉切碎从而导致针孔堵塞,不仅容易出现穿刺失败的现象,同时还会导致患者的疼痛程度进一步加剧[1]。而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保持平衡进行针刺的方法,在穿刺过程中充分利用针尖刃面的锐度穿刺,由于针尖与皮肤之间产生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从而使针尖对组织以及血管产生的机械撕拉以及机械切割能够减小,因而患者的疼痛感相对较小,最终能够达到降低患者穿刺疼痛感以及减少患者组织受损的目的,提高穿刺的成功率[2]。

本研究中,常规组采用20~30°传统静脉采血进针角度,观察组患者则采用60°~70°大角度穿刺进针角度,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为98.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8.33%,由此证明,进针角度不断增大,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所减轻,从而使穿刺成功率也得到了提升。这主要是由于在穿刺过程中,操作者对针刺的深度、力度以及速度均不宜控制,如果进针速度过快,极易导致血管壁被穿透,导致穿刺失败,因此,在穿刺时,针对血管粗且深的患者,操作者的穿刺力度以及穿刺角度可以稍大些。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由此可见,穿刺角度的增大能够使患者的穿刺疼痛感减轻。

综上所述,采用大角度进针式浅静脉采血,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使穿刺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针尖进针斜面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缝衣针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针尖和笔尖
写小诗
例谈求解平抛与斜面问题的方法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错题典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