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战略下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以田径方向为例

2020-12-29 17:43:3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田径考核体育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191)

体育强国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我国要力争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我国为推进体育强国战略实施,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体育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以田径方向人才培养为例,设计出适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为提高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1、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教师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现如今高校有多数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仍在沿用“教师是主体”、“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单一老化,仅仅局限于学生“三基”能力的培养,这都是由于教师并没有更新学习知识,导致教学内容落后,体育专业学生又机械性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死记硬背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时的主动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较慢。而在最终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时,教师的考核内容又过于简单,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高分”通过,却出现“低能”现象,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培养出低质量体育人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更好的推进体育强国战略实施。

1.2、学生综合能力现状分析

实践能力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佳手段,学校过于重视知识层面以及基本技术的掌握,却忽视专业性的体育教学实践及能力,学生在学校安排的实习环节,理论知识与实践无法结合以至于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国家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质量”下降。为了毕业而“科研”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整体缺乏科学研究素养,对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的不够扎实,缺乏思考,最重要的是缺乏思维创新,因此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得不到提升,阻碍了体育科学发展成果、体育科学的进步,同时也导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陷入困境。

2、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2.1、课程有效性降低

由于课程种类繁多,课时、硬件设备有限,在课程设置上出现一些必修课程仅通过简单地传授理论知识,并没有进行过多实操练习,学生技术水平没有得到提高。一些可实施课程,仅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技术要领,忽略了课堂细节,导致学生技术没有达到规范,技术水平没有进行专项拔高,从而导致体育专业人才逐渐匮乏。

2.2、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专业必修课)时,由于教师的教学过程多以“灌入式”教学模式为主,过分重视讲解,却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思考和探索,导致师生互动低,课堂氛围较为低迷,教学效果不佳,易使学生昏昏欲睡,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学生学习深度不够,所以学生仅仅了解到浅层知识,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广度的拓展。

2.3、考核模式过于简单

考核模式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学生认为旷课几次影响不大,考试分不够,可用平时成绩来弥补,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甚至出现侥幸心理;理论知识考核只重视概念性题型,考核内容过于简单,考核内容划重点,导致学生只会考前突击,出现“背了就能考过,背熟就能得高分”的错误观念,成绩虚假,不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技能考核方面,只要跑得快、跳的远或跳得高、投的远,成绩就合格,对技术要求不高,因此导致学生技术拔高困难。但是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方向选择体育教师的占绝大多数,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解又要示范,只有这样才会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但学校在栽培田径后备人才时往往忽视学生的教学实践,学生技能没有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影响了教学质量,导致体育人才短缺,甚至使我国成为体育强国战略实施受阻。

2.4、学生实践能力欠缺

高校学生培养计划中要求,高校应在学生毕业前安排时长为3-6个月的教育实习,在此基础上,虽然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仍因缺乏实习教育系统培训的课程且实习时间过短,导致学生出现任教不认真对待,教学无计划,教学训练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等问题;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教学经验不足,处置不当;在辅助中小学体育训练,训练计划、训练强度与负荷二者不能有机结合,出现训练不合理现象,对提高中小学训练质量上缺乏规划性,这都是由于学校缺乏实习教育系统培训课程、提供实践活动平台机会过少所导致的。

2.5、学生科研素养欠缺

高校对毕业论文要求不高,导致学生造假,出现代写、严重学风不良行为、科研失信的现象。且学生选题缺乏创新点,论文设计局限于教学存在问题及研究对策、如田径各个运动项目出现损伤的原因及防治,缺乏创新,甚至抄袭前人的科研成果,延伸他人观点,缺乏科研意义;数据处理分析上不会灵活应用spss、matlab等软件,数据分析达不到要求时,编造虚假数据,缺乏严谨性、缺乏依据。

3、改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对策

3.1、提高课程内容有效性

高校为培养综合性的体育教育人才,要改变课程安排,除了必修课之外,应多增设选修课,学生仅学田径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可增设教育学、心理学、实习教育系统培训课程等学科,以此拓展学生多领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因课程资源有限,对于仅简单传授理论知识的学科,教师应多利用现有水平,借助多媒体等课件,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形成完整概念,提高认知,激发学生兴趣。

3.2、增强师资建设力量

现如今高校面临着大批教师退休阶段,教师出现断层现象,高校应提前做好准备,不断引进复合型人才,提高田径师资力量。在培养田径体育教育专业后备人才中,高校教师起着引导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教育专业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传统教学方式阻碍学生发展,高校需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机会,能够与时代共进,使知识得到更新,有效改善传统田径教学方法及训练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的使学生获得最新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3.3、考核模式改革

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离不开考核,而传统考核模式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并不能检验出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高校应改变传统考核模式,可将考核评价从总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也可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不同阶段下的不同表现,能够使教师及时收到反馈,进行反思,教师应有效控制节奏,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能力,改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理论考试出题模式需灵活,技能考核需严格,提高认知水平、提高身体素质,使得学生全面发展,为今后成为优秀体育教师奠定基础,为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储备优秀教育人才。

3.4、增加学生实践平台

学生仅靠实习阶段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进步空间局限。安排校内外实习且增加学生实习时长,校内实习跟随指导教师,认真学习指导教师授课内容,教学细节,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新颖并得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也需不断规范教案书写,梳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说课、评课,认识自身不足,进行反思,不断提升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高校应提供不同途径,不同实践活动平台,如:校内教学技能大赛、微格教学、校内外体育活动等,能够使学生在田径各个项目的实践教学中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

3.5、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学生出现学术不端的现象时,教师应进行严厉教育及处罚,对学生从选题到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都需严格把关,多次修改,达到最佳效果;增加体育科研方法的课时长,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规范科研素养,追求精益求精,以严谨的态度创新课题;增加数据分析课时,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据分析软件,数据的准确性是对论文的有力证明。

4、结论

(1)本文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入手,找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并提出改善对策;

(2)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学校田径课程有效性降低、教师教学模式单一、考核模式过于简单、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学生科研素养欠缺,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低质量,阻碍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3)基于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提出改善对策:提高课程内容有效性、增强师资建设力量、考核模式改革、增加学生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望能通过以上对策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体育人才高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田径考核体育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2016体育年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我们的“体育梦”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8
家庭年终考核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