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中国视域下社区健美操常态化推行的策略研究

2020-12-29 17:4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常态体育锻炼

(茂名开放大学 广东 茂名 525000)

居民个体参加体育锻炼对其身心健康有着重要作用,社区作为城市居民聚集的主要单元,探究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对城市经济文化和全民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以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群众体育工作,保障全民运动大环境,构建全民健身体系。”《健康中国2030》中提出:“要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方面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健康是促进人们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准,也是人们共同追求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并将健康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系列健康政策引导下,社区居民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但是,受环境、社会、家庭、个体等因素的影响,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和目的各有不同,锻炼方式、锻炼持续性、锻炼科学性各异。例如:“2019-nCov”疫情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疫情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将改变社会大众的体育锻炼行为,为进一步深化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认知和行为,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健康体育锻炼中心,以疫情控制后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变化为依据提出措施,为推动大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为保障社区居民健康体育锻炼行为提供依据。健康中国视域下全民健身是一种社会新常态。受多种因素影响,疫情控制后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欲望明显增强,通过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分析,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立足大健康中国战略下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以健美操在社区居民中推广为抓手,探索了推动健美操常态化运行的策略,希望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方式。

1、社区健美操运动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1.1、社区健美操运动的意义

健美操运动同样起源于美国,并且在美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健美操运动出现的起初目的是锻炼人们身体中的心肺功能,随着健美操运动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末被最终确立为体育竞技项目。健美操运动在随后的几年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世界各国建立了许多健美操运动馆。健美操运动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传入我国,在起初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健美操动作,由于健美操运动的动作比较简单易记并且节奏性强,得到了我国男女老少的喜爱。在我国发展了几年后,健美操运动被引入到了校园体育教学中,成为体育课程中主要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逐渐认识到健美操运动的重要性,在国家倡导社区运动后健美操运动逐渐从教育走向社区生活。

国内外学者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证明了健美操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和健康促进有直接作用。他们通过运动项目锻炼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影响展开了系列研究:徐倩,曾承志(2019)通过对旬阳县社区居展开调查发现,该社区居民体育锻炼以健美操运动为主,在调查中对连续健美操运动一个月的中老年人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发现:长期坚持健美操运动锻炼可以增强居民协调性、提高呼吸技能、增强心血管功能,对控制社区老年人“三高”有积极作用。同时,我国众多学者从医学角度出发,将健美操运动和慢性病老年人协调性和抗跌倒风险指数结合起来,指出了健美操运动在社区运动方式中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协调性和抗跌倒有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其中,谭丹华(2019)对社区居民体育运动锻炼的现状和参与健美操锻炼的社区居民进行研究,持续观察了一周参与体育锻炼社区居民的心镜状态剖面图,评价不同锻炼方式和健美操锻炼方式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了每天参与锻炼1h健美操的社区居民与其他锻炼方式的社区居民心理 (紧张、抑郁、易怒)量表评分有明显差异。参与健美操锻炼的居民心理评分比较平衡,并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坚持健美操锻炼的居民心理状态比较好。由此可见,社区健美操运动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在生活中产生了积极意义。

1.2、社区健美操运动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学者将健康信念模型、计划行为理论等理论运用到个体体育锻炼心理干预和社区健美操运动现状中去。通过研究发现,社区居民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是有一定效用的,而个体需求和社会因素影响的激励的作用有限。而社区健美操运动现状,社区区民参与健美操锻炼的行为持续性明显不高,受到一定社会因素的影响,社区健美操运动往往能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一旦这种“热潮”一过,社区居民的社区健美操运动行为会逐渐衰退。

为此,国内外学者将研究重点转移到社会生态学模式,将心理因素和其他影响因素统筹到社会居民体育锻炼行为中去。个体行为产生和其所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而且极其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关注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Akasiadis(2016)等提出,社会生态学模式重点强调了体育锻炼行为多因素影响,该学者认为个体认知、人际间水平、组织因素、社区因素和政策因素等五个因素都将影响到人的体育锻炼行为。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印证了社区健美操运动常态化推行的影响因素与此一致。建议通过团队组织形式和健康观念相互渗透方式去影响社区居民行为,通过综合因素促进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健美操运动中去。

多因素干预策略对于社会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干预最有效,多种因素作用到个体体育锻炼行为,将不断优化体育锻炼行为,保持体育锻炼的持续性。但是,体育锻炼行为的社会属性对社区居民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较大,以社区广场舞主要社区体育锻炼运动严重压缩了社区健美操运动空间。同时,加上社区健美操运动自身的专业性,社区居民常态化开展健美操运动的相对较少。目前社区主要的体育运动依然集中在广场舞,要想推动社区健美操运动常态化运行,必须寻找社区居民需求和健美操运动的结合点。

2、大健康中国视域下社区居民健康观变化

2014年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重视体育事业持续发展,支持各类积极向上的体育项目开展,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和《“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地将全面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统筹起来。同时,在《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必须加快社会资源共享,将体育设施建设与社区资源共享结合起来,共同满足社区居民体育锻炼需求。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和健康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身体健康理念逐渐转向身心健康,健康行为和体育锻炼行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社区居民健康观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2.1、身体健康理念向全面健康思维转变

传统的健康观念更加注重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健康理念深入,社区居民的健康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身体健康理念向全面健康思维转变。首先,通过体育锻炼培养自身的稳定情绪,是评价人心理健康素质的一个关键指标,如一个人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应当尽量保持乐观、开朗、积极,面对困难、挫折不自暴自弃,从而塑造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通过体育锻炼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就是一个人在日常行为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含了克制力、拼搏、自觉、坚强等。体育训练往往需要一定的运动量,社区居民往往会感到紧张、疲惫,这些情绪就会影响居民的意志力;再次,在运动中清醒地认识自我。自我认识关系着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其客观的认识自我,并且还要将这种对自我的客观认识,从身体素质方面,扩展到学习能力、人格品质、生活能力等各方面。同时,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否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同样是人心理健康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而且其影响着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立足于发展。

2.2、体育运动观向体育锻炼观转变

传统体育运动观注重强身健体,大健康视域下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观更加注重自我满足和健康预防。其价值理念和运动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社区居民层面体育锻炼理念发生变化。大健康中国战略下,社会越来越重视文体活动中心和体育竞技等方式将社会交流、减缓工作压力、工作竞技和个人核心素养培养等融合起来。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与社会需求紧密融合,形成了以精神层面需求为核心的锻炼理念和模式;二是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以健康预防为主。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大众逐渐认识到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社会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增加,社会资源与基础设施保障下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常态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

3、大健康中国视域下社区健美操常态化推行的原则

随着社区居民健康观的变化,社区盛行的广场舞已经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锻炼类型多元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趋势明显。健美操具备天然的简单、易学和美学艺术等特点,逐渐进入社区体育锻炼视野。面对社区居民健康观变化,在社区推动健美操运动,实现健美操常态化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3.1、科学性原则

社区健美操常态化推行不仅要以保障性促进科学发展,还得坚持与时俱进的共享理念,打造现代化社区健美操常态化格局,实现锻炼社会效益最大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社区健美操常态化推行必须跟上时代发展节奏,重视资源本身与社会大众需求的适应性,强调基础资源带来的社会效益,保障社区健美操常态化推行的科学化发展。社区健美操常态化推行必须重视资源的科学性原则,科学合理地把握社区体育锻炼资源共享原则,打造错开性、差异性健康运动理念,形成长效发展的社区锻炼模式。

3.2、保障性原则

社区健美操常态化推行必须坚持保障社区居民体育运动需求的前提下推进常态化。因此,推进社区健美操常态化首先不能影响社区居民正常生活,同时满足各类群体健美操锻炼需求。以“满足体育锻炼”为前提,错开社会工作时间,保障锻炼资源需求的前提下推进锻炼资源常态化建设。社区健美操推行中需要遵循社会性原则,将社会属性和社区锻炼纳入到整体建设中去,将社会大众健身锻炼时间节点统筹起来,科学合理地开展健美操锻炼。

3.3、整合性原则

基于社区健美操常态化不足的问题,坚持资源整合和锻炼方式整合是推动健美操体育锻炼常态化的基础。回归体育锻炼阵地本源,强调社区锻炼属性,整合社会体育资源,推动社区健美操常态化推行思想碰撞,激发创新锻炼火花。从社区健美操运动出发,将社会体育精神和社区体育锻炼需求结合起来,将社会体育精神需求前置到社区健美操体育锻炼中,是转变社区居民思维、明确健美操体育锻炼价值。同时,整合社区体育锻炼需求观。将社区居民现有的锻炼形式与健美操运动相结合,创新健美操体育锻炼模式,进一步推动健美操体育运动在社区中常态化运行。

4、大健康中国视域下社区健美操常态化推行的策略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实施以来,以体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在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社区必须创新体育运动模式,重视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需求,结合健美操运动的重要意义,推动社区健美操常态化运行。

4.1、整合社区资源,保障文化发展需求

在社会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保障下,社区具备了相对丰富的物质基础,基本上满足社区居民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需求。社区健美操常态化推行需要大力整合社区资源,进一步保障社区居民体育文化发展需求。一是整合社区优势体育锻炼场馆资源。全民健康视域下推动社区健美操常态化发展,必须将区域内优势场馆体育资源整合到社会体育文化发展中。借助社区体育物质资源打造社区健美操文体活动中心,丰富社区体育文化活动,促进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二是搭建健美操资源共建平台。借助社区健美操优势资源团队,打造区域健美操团队联盟,坚持“以点带面”推行方针,满足不同社区健美操常态化推行中的资源需求;三是借助区域专业的技术指导。重视区域专业健美操体育教师与社区体育文化发展需求深度融合,借助区域专业教师为社区健美操文体活动作出指导,促进企业体育活动专业化发展,实现社区体育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4.2、创新锻炼模式,打造社区运动阵地

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重点打造社区健美操互联网应用平台。将互联网应用与社区健美操运动阵地建设深度融合。一是社区健美操爱好者是平台应用层面主要参与主体。相关人员应该结合参与主体健美操锻炼需求,将日常训练和日常锻炼结合起来,展示社区健美操体育锻炼需求和类型,从而弥补社区健美操推行专业化不足的问题;二是引入“锻炼+社会”资源教育模式。社会资源可以有效地弥补社区体育锻炼中的缺陷,探索社会资源“共享”路径,将资源共享与社区健美操常态化推行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资源共享健美操推行之道。科学引入社会共享资源。整合现有的健美操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社区健美操运动阵地外沿,拓展锻炼途径。重点关注社会组织优势资源和稀缺资源,将体育场馆、专业场馆等教育资源引入社区健美操阵地建设进程,打造新型健美操生态,推进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常态化发展。

4.3、精神文化升华,激活社区内在活力

体育精神主要是由人本精神、英雄主义、团队竞技和公平竞争四种要素构成。体育文化与活动在精神上不断完善人的理念,促进个体精神文化积极正向发展。通过社区体育精神文化协同发展,以健美操体育运动精神带动个人精神文化发展,实现精神文化升华。一是提炼健美操体育精神文化内核。将健美操体育精神与个人体育文化需求协同发展,提炼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内核,丰富社区健美操体育文化精神;二是搭建社区健美操体育文化建设平台。以健美操体育文化精神为指导,搭建社区文体活动平台,发挥体育精神,统筹企社区健美操活动,运用体育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强化社区内部交流,增强社区健美操体育运动分为;三是塑造社区健美操体育文化氛围。以健美操体育精神为契合点重视社区体育文化塑造,将健美操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渗透到社区体育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中,逐步建立独具社区特色的健美操锻炼文化自觉,形成长效的社区体育文化自醒。

5、结语

总得来讲,从现有文献研究现状来看,学术界明确了体育锻炼和人的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也从个体因素转移到生态因素层面。从社会生态学模式看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社区居民健美操体育锻炼行为和社会因素和社会影响息息相关。我们必须看到健美操体育运动行为的重要意义,遵循社区居民需求原则,整合社区资源,保障文化发展需求、打造社区运动阵地、激活社区内在活力,在大健康中国视域下共同推动社区健美操常态化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常态体育锻炼
真正的体育精神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真正的体育精神
真正的体育精神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
努力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