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保婷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让他们参与阅读实践,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本文主要从分解统筹、沟通内外、合作交流、精心引导等角度阐述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策略
统编本语文教学分为“教读”与“自读”两部分,教师借助于“教读”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他们阅读方法,引领他们参与阅读实践,促进阅读素养的提升。统编本教材在教材编写上有所突破,增加“旁批”“提示”的内容,充分发挥了导学功能,能为学生的自读提供明确的指引。教师要针对当下自读中存在精讲、略讲,甚至不讲的现状寻求突破,让自读成为学生发掘自主潜能、提升自读能力的阶梯。
一、分解统筹,促进迁移
教师要明晰编者的意图,掌握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文本在教材中的地位,这样才能把握重点,实现由“教读”向“自读”的迁移。教师要落实单元目标,将具体要求分解到自读文本之中。如七下第一单元主要讲述“名人故事”,学生能通读全篇,抓住关键词句,揣摩品味表达的妙处,能透过细节描写,感受写作对象的细微之处,从而能把握特征、理解情感。在部编版七下《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课中,学生通过自读一件件平常小事,在细微之处捕捉鲁迅先生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在平常的小事中展现真实、有人情味的鲁迅形象。
教师将单元目标分解到单篇目标之中,要注重目标之间的连贯性,又要有所侧重,能前后联系,让教读为自读铺路架桥。如在部编版七上第五单元教读课文《猫》一课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学会读思结合、勾画重点、及时摘录的习惯,勾画出有关描写猫的句子,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把握大意、理清思路,理解人与自然的头系,能善待生命。教师指导学习本单元自读课文《动物笑谈》一课时,让学生迁移所掌握的方法,参与概括文意、品味语言、感悟精神,让学生在自读中巩固默读技能,提升写作能力。
二、溝通内外,多本融合
教材中部分课文是节选于长篇作品的内容,教师要挖掘节选背后的文本价值,能充分利用阅读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要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让自读课文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文本的纽带,让学生借助于自读文本的阅读,促进他们阅读素养的提升。在阅读自读课文时,教师要抓住“阅读提示”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课内外的联系。“阅读提示”中推荐的书目,为学生提出一些阅读的建议,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阅读,能建立课内外学习的联系,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加强多文本的融合,挖掘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如部编版九上《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是《草房子》中《红门(二)》中的节选内容,教师让学生速读《红门(一)》与《红门(二)》中关于环境的内容,让他们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环境描写对于烘托人物、营造诗意氛围所起的作用。教师要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篇文本的阅读,勾画出环境描写的语句,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阅读、分享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勾画出描写人物杜小康的语句,通过细细品读,从语言、心理、神态等入手,感受人物的特点、生活的变化,概括人物的形象。学生品读人物杜小康的语言,梳理他的情感变化,感悟他的成长经历。多个文本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了解杜小康经过痛苦而孤独的磨难,懂得了成长与坚强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能领悟到文本所传达的成长主题。
三、合作交流,建构学堂
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合作交流,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在倾听、表达中能取长补短,互学互助,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认知领域。教师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这样能让小组成员有差异、能互补,能彼此互融、高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能习得知识、提升交流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对学生的合作提供明确的指向,要明确任务要求、观察引导,让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呈现任务,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在分享、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深度理解。如,在学习部编版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教师依据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设计内容,先让学生朗读第一段,理解内容,把握重点文言字词,抓住人物心理分析人物特点。合作学习第二段,翻译内容,讨论邹忌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的?自读第三段,说说这段文字写了什么?齐威王是位怎样的君主?教师将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结合起来,以导促学,层层推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四、精心引导,搭建支架
教师要为学生留有自读的时间,提问不宜过于琐碎,要有所侧重,有所聚焦,有一定的导引性,能建构知识的联系。教师要立足生本,要依生而问,学生会的,教师不必提问,学生不会的,教师要精心引导,要以好问题发展学生思维。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去设计,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合适的“脚手架”。教师要聚焦于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探究,从而将整篇文章串连起来。问题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过于随意,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如在学习部编版七下《最苦与最乐》一文时,教师让学生速读文本,思考: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如何得出答案的?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如何借助名言来论述的?人们应如何对待责任?再让学生研读重点语句,从“翻过来看”品语言的严密,从语气助词品味语言凝重中的轻灵。从对偶句中品味语言的简练。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在学校、家庭中的感受,谈谈自己对“苦乐循环”的理解。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自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内外阅读文本的衔接,增加学生的阅读储备,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由阅读知识向阅读技能转化,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建琼.寻求教读自读导读“三位一体”的阅读精义[J].语文建设,2018(16).
[2]洪雄.部编版新教材指导下的自读课文教学思考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7).
[3]赖爱兰.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