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天一 邱云
【摘 要】目的:主要目的为明确双源CT应用于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治疗前的CT影像学资料开展研究,根据具体检查方法的不同资料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为接受常规CT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研究组为接受双源CT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的各级肺动脉栓子检出个数以及亚段级、亚段级以下充盈缺损检出情况。结果:探究组的一级、二级肺动脉栓子检出个数相较于对照组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四级肺动脉栓子检出个数较对照组多,P<0.05。研究组的亚段级、亚段级以下充盈缺损的阳性率相较于对照组均更高,P<0.05。结论:双源CT用于诊断肺动脉栓塞,能够发现各级肺动脉栓子及充盈缺损,有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确诊。
【关键词】双源CT;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子;充盈缺损;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63;R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0097-02
肺动脉栓塞为我国临床较常见的一种急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栓子脫落阻塞肺动脉,主要病因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由于该疾病的并发风险较高,及时获得有效救治是降低患者病死风险的关键。因此,实现该疾病的早期确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CT检查一直为我国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早期以常规CT为主,目前已经发展之双源CT,但关于双源CT的诊断价值尚存在争议[2]。为明确上述问题,本研究进行以下分析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8年7月-2019年10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3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19例患者接受常规CT检查,将这些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设为对照组,其余患者均接受双源CT检查,将其影像学资料设为研究组。对照组的19例患者中,男和女分别为9例和10例,年龄23~69(45.29±3.76)岁。研究组中,男8例,女10例,年龄25~68(45.18±3.86)岁。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明显性,P>0.05。
1.2方法
检查设备:美国GE Light Speed多层螺旋CT扫描仪和德国西门子 Sonmatom Defintion Flash双源CT扫描仪。
常规CT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设备管电压为120kV,电流250mAs,层厚1.0mm,螺距为1,平扫结束后进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获得的影像学资料上传至仪器自带工作站中进行后处理。
双源CT检查:先进行平扫,A球管的扫描视野为50cm*50cm,B球管的扫描视野为33cm*33cm。平扫结束后进行增强扫描,A球管的管电压为140kV,管电流为75mAs,B球管的管电压为80kV,管电流为180mAs,融合系数为0.6,层厚5mm,螺距0.5mm。平扫结束后进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也为碘海醇,设置肺动脉主干及分叉为感兴趣区域,CT值为80HU,当CT值达到80HU后,延迟7s扫描。最终获得的影像学资料也上传至仪器自带工作站中进行后处理。
1.3数据的处理
应用软件:SPSS 24.0;计量资料的差异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的差异进行x2检验,P<0.05为判定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的检验值标准。
2 结果
2.1不同分级肺动脉栓子检出个数对比
2.2亚段级、亚段级以下充盈缺损检出情况对比
3 讨论
双源CT是在常规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CT检查方案。为明确该检查方案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将常规CT检查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种CT检查方案均能够较清晰地显示一级、二级、三级肺动脉栓子,而在四级肺动脉栓子显示方面,则双源CT的应用优势更明显,亚段级、亚段级以下充盈缺损的检出情况也是如此。由此得出,双源CT对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价值优于常规CT。分析原因可能为:我院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常规CT的成像易受到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且空间分辨率较双源CT低,故显示远端小动脉栓子的效果不理想。而双源CT恰好能够弥补常规CT的局限性,不仅成像影响因素少,且空间分辨率高,故能够为医师进行疾病诊断提供更多客观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双源CT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相较于常规CT更有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确诊,应用前景较好。
参考文献
[1] 孙璇.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联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诊断及危险分层中的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8,38(4):327-330.
[2] 汤春花.64排双源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0):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