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行业发展的助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互联网的理念对现有的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与创新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初中语文学科为例,语文学科应用互联网的思想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合学科特点与学生需求,做好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提升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语文教学;模式分析
一、 引言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在语文阅读、写作、口语交流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需求。“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模式为教师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互联网资源丰富性与互联网的共享、分享理念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二、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导入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的设计一般都是生活化的方案或已有知识内容的带入,缺乏灵活性与丰富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利用互聯网资源优势,教师在语文导入环节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视频在内的多种情境化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学习当中,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在教学导学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济南的冬天的形象,了解到济南冬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用视频的方式展示济南的冬天,帮助学生在观看视频和图片时快速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与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展示济南冬天人们三五成群晒太阳的视频资料和详细图片,让学生分析在严寒的冬天视频与图片中的人物都在外面晒着太阳说明了什么?是冬天不够冷还是阳光过于热烈?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快速引发学生的讨论也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进行讨论,提升学生对济南冬天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济南冬天的朗诵资料,通过朗诵的方式带入学生对济南冬天的认知与情境当中,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通过网络资源实现课堂导入的设计与应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融入与兴趣培养,提升导学效果。
三、 利用微课教学,实现情境融合教学
初中语文内容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与情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呈现与挖掘。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方式将语文知识与内容进行情境设计,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资料中提升对文字的理解和作者表达情感的认知,实现情境融合的教学目标。
以《观沧海》为例,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宽广的胸襟。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教师进行了逐句翻译和引导,学生依然很难把握古诗的核心内容,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背诵的方式来完成这首诗的学习任务,学习效果和质量不高。基于学生学习特点,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将古诗文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转化为白话文描述是:突兀耸立的山岛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而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的方式展示这一内容,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宽广与点缀的山岛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豪迈心情,特别是视频中配合的海浪拍岸的声音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内容。总之,微课是互联网在语文教育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微课的视频优势将文字内容转换为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完成语文学习的任务,提升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与认识,而教师通过微课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文字的教学难度,为教师后续教学和指导提供便利条件。
四、 发挥网络优势,实现课内课外衔接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在语文阅读、写作、口语交流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能满足学生课内知识的学习与讲解无法与课外知识产生互动。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利用互联网优势为学生构建有效的课内外知识衔接体系,满足学生对课内外知识拓展和学习的目标,提升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
以《写人要抓住特点》习作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范例基本是课内的课文内容为主,按照教材中提供的图1-图4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观察同样是鲁迅与爱因斯坦的肖像,让学生观察肖像漫画与肖像之间的差异性,找到其特点,然后列举了“我疑心这是记号的文章……从后面拗过去”的锻炼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了解到特点描写是如何塑造的。但对于学生来讲,单纯以教材内部的距离和图片学习并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课内资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资料内容,实现课内外知识的有效衔接,如教师可以以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以及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等课外阅读资料中的句子进行引申,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往届学生优秀句子中选取一些进行实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写人要抓住特点”的真正含义,了解写作特点所表达出的特殊情感与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内外资源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将所学内容融入其中,丰富教学素材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五、 创设学习案例,实现自主学习引导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自主学习成为初中语文学习和教学的重点内容。基于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创设学习案例,通过案例学习的方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帮助初中生了解自主学习的内容与模式,将自主学习与教师跟学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提升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
以《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主旨大意、分段落中心思想等知识的学习速度比较快,也认同文章中的内容了解说与做的关系,但学习以后学生普遍存在一个疑问:说与做这个事情,是不是只有古代人有,现代人没有?是不是只有闻一多有,其他人没有?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与分析、实践,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整理钟南山的事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钟南山在非典、新冠肺炎的工作与贡献,同时教师列举了具体的例子“钟南山去武汉时是坐在了动车餐车车厢”,而这一事情是通过媒体才得知的,而钟南山表述为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克服多种困难才到达了武汉,通过实际做法与说法的对比让学生自主讨论和分析,钟南山的说与做是否符合本课内容的要义,是否印证了本课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整理资料,提升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自主学习素材与内容,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积极利用互联网优势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整理、交流、探索提供必要的帮助,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求知欲。
六、 实施网络教学,构建一体化的方案
一体化的方案是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利用互联网資源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问题解决的一揽子计划,充分考虑到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项指导,确保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始终可以得到教师的辅导。
以《骆驼祥子》名著导读为例,这一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掌握圈点批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堂上教师以《骆驼祥子》的内容进行示范,帮助学生了解圈点批注的方法,包括符号批注、感悟式批注等内容,在批注示范讲解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批注的方式方法。在课下,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将圈点批注的方法应用其中,学生在课下阅读中的素材和圈点批注的内容都可以通过拍照并上传到QQ群空间当中,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资料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圈点批注的方法是否掌握,是否真实有效批注进行审核,了解学生在圈点批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在线方式进行指导,解决学生批注不清晰等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圈点批注方法并进行课下实践,提升圈点批注的效果。总之,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方案,通过线上辅导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始终处于教师辅导之下,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对语文深度学习提供有效保障。
七、 结语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理念与模式对初中语文课堂模式构建与探索提供了有益帮助,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要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推动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探索符合初中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教育模式和辅导方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吕凤琴.“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3):21-22.
[2]傅红华.巧借课文节点促进读写共生: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J].语文天地,2020(29):40-41.
[3]朱志刚.深挖道广激情,核心素养常进行:谈“德智互动”阅读模式的有效构建[J].语文天地,2020(29):75-76.
[4]王霞.发挥情境引力 增强教学魅力:情境教学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9):28-30.
[5]李涛.基于课程标准,追求“教学评”一致性:2020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特点及教学导向[J].福建教育,2020(37):30-32.
[6]吕万银.构建教学情境 落实有效教学: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家长,2020(26):153-154.
作者简介:郭亚龙,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向荣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