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路径

2020-12-28 02:06汪洋
丝路视野 2020年30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学体系培养策略

汪洋

摘 要: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应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体系当中得到有效落实。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立,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大学语文教学活动具有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完善知识结构以及提高审美情趣等功能。其利用文字和语言自身的特点,吸引学生并丰富其精神世界,对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素质 培养策略 教学体系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校设立的基本课程,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学习母语,提高道德素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加强思维能力和感悟能力。本文分析了实际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策略。

一、大语文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课程缺乏趣味性

多数学生忽略了大学语文课程作用,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限制了教师的发挥,教学方法单一、语文课堂气氛枯燥,使学生丧失了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大学语文基础性学科趋于边缘化,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教材编写多种多样但内容未能与时俱进且针对性不强,知识结构内容过于宽泛,不能为学生提供简洁明了的框架,增加了大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难度。

(二)教学方法不注重因材施教

语文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过度的讲解、研究学术,导致学生难以接受专业性过强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注重因材施教,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提高主动性,使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都有所下降。

(三)语文课程考核形式单一

大多数高校在对语文课程的考核以及学生学术水平的测试上,都采用了闭卷考试模式。试卷的考试题型内容有限且不够深入,导致测试结果并不能反映学生对大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常常抱以应付的心态,临近期末再进行突击学习。短期急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大量的知识点进行短暂记忆,但考核结束便会很快遗忘。

二、培养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一)改革大学语文课程体系

大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扩展教学思路和内容,积累教学经验,将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转变为引导者的身份。将大学语文研究课题和知识体系进行融合,提出适合高校学生学习、职业能力需求的指导方针。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树立开放的教育思维,拓宽语文教学的信息渠道和学生的视野及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精心挑选教学内容,设置系统的教学体系,使学生详细了解语文课程内容,提升学习兴趣。将日常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相结合,调整语文教学的结构,在进行日常语文教学的同时,开展相关的辅助性课程,例如文学鉴赏、文化史、艺术鉴赏以及风俗史等等,增强大学语文课程的连贯性,填补课程的空缺内容,保障教学体系的完整明晰,促进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二)创新教学方法

当语文教学活动将学生作为主体时,教师需要创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引入审美理论,依据不同的内容灵活安排教学,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展教学美、展现语言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中展现的表情变化、语言表达以及动作的起承转合都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能力。教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现,绘声绘色的描述以及意境的展现,唤醒学生的课堂激情,调动课堂气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内容数字化,拓展大学语文教学的空间,丰富学生的信息接收途径,提高学习效率。将语文教学任务分阶段进行,采用朗诵、演讲的形式,使各个阶段的主题相互关联,围绕中心论点进行探究,增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良课程考核机制

考试的分数高低成为测试学生对大学语文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标准,于是便形成了学生为应付考试突击学习的风气。短时的记忆不仅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反而造成了课堂与生活、知识与实践的分离现象。卷面分数不能再单独作为衡量考核结果的标准,需要打造考核的多样化形式,与考试具体内容相结合,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从而保障真正意義上的学习,提升学习的效率和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在考核内容的安排上,需要对死记硬背的内容进行压缩,增设多项创新能力和强化人文素养的内容。将考核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学年的学习生活中,打破学生“考试再突击”的观念,设置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淡化学生的期末意识和达标即可的消极心态,教师应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评价学生千姿百态的观点,鼓励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性人才。

三、结语

大学语文被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来开设,导致这门独立的、不具备学术性研究的课程失去了“主动性”,课程能否顺利开展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大学语文课程考核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而是为了评测学生的人文素养情况和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在知识、素养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海峰.“大学语文”对促进高职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

[2]施静.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指导策略[J].青春岁月,2020(12):38—39.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学体系培养策略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