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0-12-28 01:58武慧琴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

武慧琴

【摘要】核心素养探讨和研究备受基础教育研究学者关注,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留守小学生的素养关乎其家庭的和谐,也关乎祖国未来的建设,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可是由于家庭教养环境的特殊,存在学习焦虑、敏感脆弱、自卑孤独、攻击倾向等心理健康问题。这既关系这些个体自身的幸福安康,也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农村学校要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对留守小学生这一特殊人群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培养他们自我管理素养,社会参与素养,培育其良好社会心态,为其身心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  留守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2018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高校与职业院校课题,“甘肃农村留守小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陇南市为例”,课题号:GS[2018]GHBGZ034。

【中图分类号】G64;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5-0011-02

2016年《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布,标志着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新的里程碑,各级各类学校都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己任,既重视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又着力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搭建平台,也开始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全方位多角度渗透体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方面具体素养。

然而,在我国农村地区有一些7-13岁的小学生,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进城务工,没法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只能长时间留守在家乡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理监护,甚至还有少数是其兄弟姊妹或自己照顾,这种现象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进程中某阶段的特殊存在,这些孩子成为这个阶段的“留守儿童”。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可见留守儿童在我国农村占一定的比例,他们的人生境况特殊,存在不同于非留守儿童的表现。比如行为上的怪诞,心理上的脆弱。2017年在陇南某地,一留守小学生在临近毕业考试之际,仍然只顾玩耍,其临时监管人劝说“要认真复习,别再贪玩”,这孩子接受不了跳进当地湍急的河水而亡。2019年7月,全国关注的浙江9岁女童章子欣遇害等,又让社会各界进一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国务院多次颁发文件,指出新时期政府及教育工作的重点为“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倡导社会各界给予足够的现实关怀。国家教育部等22部委于2017年1月,联合颁文强调“尤其要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可见,在新时期,帮助留守小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其家庭的健康幸福,而且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及和谐社会的成功建设。所以,我们有必要关注留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探索留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进而对留守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助推留守小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能力。

一、核心素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1.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研究始于国外,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为21世纪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随后经合组织、欧盟组织及日本等一些国家也开始积极研究核心素养。接着,国内学者也着手探讨核心素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核心素养是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的集合。”突出了知识、能力与态度三者在核心素养中缺一不可的发展性特点。学者钟启泉、教授林崇德等做了大量深刻研究且颇具影响力。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素养的界定在文字表述上虽有差异,但其内涵却具有一定相似和接近。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4月,颁发的相关文件,第一次明确要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并在2016 年权威界定核心素养为:“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2.心理健康教育。自上世纪末,我国开始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999年至2012年,相继出台有关文件、政策,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总目标,即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在这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在不断完善,但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一直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为学生身心和谐持续发展、健康成长、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可见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任务、目标是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很好途径和有力支撑,核心素養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也是终极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重视个体自我发展、社会参与,引导个体健康生活、珍视生命,培养个体良好情绪、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内容,就是个体终身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与能力。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留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埃里克森发展理论角度看,留守小学生处于发展的第四、五阶段,在道德发展过程中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差,需要重要他人的引导,这重要他人非其父母莫属。可事实上留守小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隔代教养的家庭教养模式,仅限于物质上的奖励或惩罚,缺少情感以及精神层面的鼓励与支持,言语交流也过于简单,从而导致留守小学生出现自卑感和角色混乱,自我约束力和学习自觉性都较差等心理问题,具体为:

1.情感孤独自卑。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中,约40%的儿童一年与父母只春节时见面1次,约20%的儿童一年与父母联系的次数不超过4次。这表明留守儿童和父母沟通联络少,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些留守小学生心理上自我认为没人疼没人爱,矮人半截;生活上得不到父母细致照顾,更觉得不如人,不愿和人交往。学习上无人监督指导,在只关注成绩的观念下,会被教师忽视甚至放弃,也会遭同学奚落,同周围的人关系疏远紧张,致使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心灵上的孤独和自卑。

2.情绪易变人际关系不佳。小学生处于身心迅猛发展期,对自身及外界的认识,既新鲜好奇又措手不及,需要父母及时对孩子适当引导,并给予精神鼓励和心灵呵护。可是因时空限制留守小学生得不到父母爱的抚慰滋养,缺爱的内心多疑敏感脆弱,情绪反复无常,外在表现易怒易激惹攻击性明显,致使留守小学生在学校朋辈人际关系不佳,似乎游离在同学之外,影响了他们的集体归属感。紧张的人际关系,抑制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不突出的学习成绩又加重了孩子的自卑,以及朋辈对留守儿童的歧视。

3.人格形成欠健康。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和价值观建立的关键阶段,爷爷奶奶等代理监护人因自身知识有限认识狭隘,对留守小学生在物质方面宠爱有加、行为习惯方面放任自流,道德引导一片空白。致使留守小学生缺乏对外界信息和善恶的准确判断,缺乏是非意识,个性方面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在社会参与层面,鲜有责任和担当,甚至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难以形成健康的人格。

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守小学生,致使大部分留守小学生成为无积极爱好、无学习热情、无阳光笑脸、无组织纪律的“四无”学生,直接阻碍了其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1.学校要重视培养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视域力,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学校应建设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首先农村学校要为留守小学生提供人性化的住宿条件。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其给予更多精神上的关注和生活上的关怀,同时引导孩子们学会遵守规则,明白无规矩难以成方圆,懂得责任担当而不推诿不扯皮。其次,展开同伴“多对一、一对一”精准帮助活动。小学生在社会化进程中需要模仿成人或同伴行为,学校建立同伴“多对一、一对一”班级帮扶制度,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同伴帮助和心理支持。安排心理健康度高的学生主动和留守小学生建立友好关系,潜移默化地促进留守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加人际交往能力,形成乐群、开朗的个性,减少孤独感,淡化自卑感。以上制度创造了宽松温情、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有力保障了对留守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培育留守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对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能有力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目前虽说有些学校农村小学有1-2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还是显得人手紧张,加之这些兼职教师和学生接触时间有限。为此有关部门要有计划全方位、培训全体老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及心理辅导基本技巧,便于其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适时精准帮助留守小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形成健全人格,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健康生活、自主发展的素养保驾护航。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缝隙、没有死角、没有遗漏、全校覆盖。

3.基于核心素养开设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得到国家重视,在2012年又颁布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农村小学校应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文件“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真正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个适当的位置。

有留守儿童的农村小学要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发展性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基准点,以培养留守儿童核心素养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要弱化理论性,强化实践性,还要有关照留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针对性,以确保课程开展的有效性。目标明确、有计划详细、步骤嚴谨地帮助留守儿童将压抑的负面情绪,合理宣泄释放出来,进而维持平和的心理状态,达到积极发展的效果。帮助留守小学生认识发现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不足,提高自我认识水平,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帮助其向自我实现迈进,因为个体成长的重要前提是帮助留守小学生既要有坚定步伐,也要有执着信念,还要有坚韧的态度和追寻的勇气,要有微笑面对困难的乐观,更要有披荆斩棘的自信。教会学生相信自己有追逐太阳的能力与勇气,也教会学生掌握提升自信的方法,同时,能够以乐观自信的心态对待挫折。

4.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学校要想办法联系其父母,帮他们认识到小学阶段是孩子价值观、信任感形成的重要时期,特别需要父母的早期教育;认识到父母的疼爱呵护有效陪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且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指导其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指导留守小学生家长多关注孩子精神、情感和心理上的依恋需求。学校要提醒留守小学生父母,用电话与孩子多交流情感,注重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鼓励孩子积极向上。提醒父母给予孩子充分关爱与教育,孩子人格上才会发展得更完善。

四、结论

核心素养不仅是各级教育改革总趋势,也是面对留守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支撑。留守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农村小学应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孩子们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其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促使其有合理的认知模式、有稳定积极的情绪、力保其行为表现适当、人际关系融洽和谐。最终培养其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全力促进留守小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发展留守小学生核心素养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卫计委等22部委.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Z].2017.

[2]王胜楠.核心素养下师范生教学能力研究——以H师范大学为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3]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Z].2012.

[4]葛爱荣,田丰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1):36-38.

[5]王艳.农村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7(1):157-160.

[6]吕经纬.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小学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D].沈阳:沈阳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