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干预对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影响的探析

2020-12-28 01:52李昕娱张学萍
临床护理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命力医护人员心肌梗死

李昕娱 曹 漫 徐 晨 张学萍

心肌梗死为急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多发生于50岁以下中青年人群[1]。该病发病突然且病情危急,对机体危害较大,对于发病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2]。在治疗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改善临床疗效、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生命力干预需要持续进行探索并完善相关制度,但部分医学专家认为,诸多疾病均存在不经治疗而达到痊愈的现象,该能力为机体的生命力[3]。生命力护理干预通过融合医学、营养学、心理学及康复学等学科知识,从根本上维护患者生命力,促进疾病康复[4]。本研究将生命力干预应用于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中,探究其对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科收治的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146例。纳入标准:均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存在语言障碍、认知障碍或理解表达能力障碍;合并精神疾病。给予常规干预的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73例为对照组。给予生命力干预的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7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男性49例,女性24例;年龄20~57岁,平均(44.65±6.57)岁;梗死部位:下壁梗死14例,前壁梗死15例,前间壁梗死15例,广泛前壁合并高侧壁梗死16例,下壁合并后壁梗死13例。 观察组男性50例,女性23例;年龄20~58岁,平均(44.98±6.42)岁;梗死部位:下壁梗死15例,前壁梗死16例,前间壁梗死14例,广泛前壁合并高侧壁梗死15例,下壁合并后壁梗死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生命力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

1.2.1制定个性化措施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生命力干预保养原则及计划方案,耐心讲解生命力保养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以及自觉进行身体健康保养的意识。

1.2.2健康教育 定时组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或发放宣传手册,其内容包括疾病病因、并发症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通过微信平台创建公众号及微信群,在公众号内定时发布疾病治疗方向、并发症护理、日常生活指导等相关内容,患者可在微信群内提出对疾病的疑问,相关人员及时解答;组织交流会,让患者之间能够共享对疾病治疗及护理的感受与认知,患者之间相互鼓励,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医护人员详细介绍并演示IABP机的使用方式及重要性,确保患者能够积极配合,避免因抗拒IABP机而出现动脉穿孔、气囊破裂及感染等并发症。

1.2.3心理干预 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注意关注其心理状态。在心理干预过程中,通过安慰、鼓励等方式,引导患者进行合理的情感宣泄;引导患者亲友及家属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使患者感受亲友的关爱,舒缓不良情绪。

1.2.4行为干预 根据患者的习惯、兴趣,为其制定较为合理的运动方案,采用慢跑、散步、打太极等方式,让患者进行适量运动;提醒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若出现呼吸困难、胸前区疼痛等不适症状时,立刻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提醒患者戒烟、戒酒及规律生活,避免出现高度劳累或严重睡眠不足;嘱患者按时服药,让患者家属进行监督,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2.5疼痛干预 对于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医护人员给予心理支持疗法,必要时给予适量药物,并指导患者放松疗法,缓解疼痛。

1.3 观察指标

1.3.1自护能力 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5]于干预前后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自我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共43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4评分法,总分为172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护能力越强。

1.3.2生活质量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6]于干预前后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生理机能、心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8个方面。每方面均采取百分制,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3.3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 观察并记录干预3个月后患者出现死亡、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的比较 (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分,

2.3 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n(%)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临床中青年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发病突然、病情较严重,且存在较为明显的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等造成不利影响,使其生理状况、社会功能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8]。该病病因与大量且长期吸烟、酗酒、高血压、高血脂及生活压力大等因素密切相关,中青年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常有胸痛、频死感及胸闷等[9]。本研究采用生命力干预,生命力干预通过融合医学、营养学及康复学等学科知识,为患者制定较为全面、合理的干预方案,能够尽最大可能保养患者生命力、激发生命力,进而有效改善预后,促进疾病康复进程[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自我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生命力干预应用于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中,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其原因:在干预过程中,医护人员能够定时组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加深对疾病的治疗及认知。同时,对患者提出关于疾病的问题,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解答,纠正患者存在错误认知,进而提高患者自护能力[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生理机能、心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生命力干预应用于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原因: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心理疏导;根据患者个人喜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指导其进行适量运动,并提醒患者戒烟、戒酒及规律生活[13]。对于疼痛较明显的患者,给予心理支持疗法,必要时给予适量药物,缓解其疼痛,进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生命力干预应用于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中,可显著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其原因: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使患者主动规范自身行为,避免易引起心肌梗死的行为。此外,医护人员能够积极介绍并演示IABP机的使用方式及重要性,使患者积极配合,改善临床疗效,减少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15]。

综上所述,生命力干预应用于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中,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并有效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促进疾病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生命力医护人员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贸易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