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分离产妇分期特性适应性促泌乳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2020-12-28 01:52黄玉莲李瑞萍陈翔鹏
临床护理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吸奶器排空乳汁

黄玉莲 李瑞萍 陈翔鹏

母乳喂养对于母婴健康的价值与益处已获医疗界与民众的广泛认同[1]。但母婴分离给母乳喂养进展带来极大阻碍[2],产妇于母婴分离期会因其乳房未获新生婴儿及时有效的吮吸刺激而出现泌乳延迟问题及乳汁分泌量下降问题[3],可直接导致母乳喂养中止,且新生儿在不能获得母乳喂养的状态下极易出现脱水、黄疸、低体重等不利于其认知行为能力发展的并发症[4]。研究表明,母婴分离发生率高达10.0%~21.2%[5],加强母婴分离产妇的促泌乳护理至关重要。以早期吸奶支持模拟婴儿吸吮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母婴分离产妇促泌乳护理方式,由于乳汁的分泌特性于不同泌乳期存在差异性,故盲目采用同一吸奶支持方式并不可取,应针对不同时期的促泌乳机制特性进行适应性调整[6],以期实现更好的乳汁分泌刺激与乳房排空效果,获得量质齐升的乳汁。我科尝试采用分期特性适应性促泌乳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施加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我科足月分娩后因各类原因进入NICU接受治疗而出现母婴分离现象的74例产妇纳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产后6h内母婴分离;未并存产后并发症;乳腺发育无异常;语言交流无障碍,有母乳喂养意愿;婴儿体质量≥1000 g。排除标准:存在医学哺乳禁忌证;产后5日内结束母婴分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试验组年龄21~33岁,平均(26.59±5.58)岁;孕周30~35周,平均(32.55±2.17)周;文化程度:大专以下12例,大专及以上25例;进入NICU原因:新生儿窒息12例,早产8例,低体质量10例,巨大儿7例。对照组年龄21~33岁,平均(26.95±5.32)岁;孕周30~35周,平均(32.33±2.32)周;文化程度:大专以下11例,大专及以上26例;进入NICU原因:新生儿窒息11例,早产9例,低体质量9例,巨大儿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产后常规促泌乳护理。试验组接受分期特性适应性促泌乳护理干预。

1.2.1分期特性适应性促泌乳护理 (1)第一期泌乳启动前:讲解此期促泌乳机制,协助指导产妇借助于手法挤奶+吸奶器装置进行促乳汁排出活动,每24h维持挤奶次数≥8次,其中有5次及以上采取手法挤奶。夜间为保证产妇充分休息,宜选择具备快捷方便优势的吸奶器实施乳房排空操作,吸奶器吸力大小以产妇无不适感的最大负压值为宜。(2)第二期泌乳启动后:讲解此期泌乳量维持机制,指导产妇以泵吸+乳房挤压按摩+必要时手法挤奶促进乳房排空,在以吸奶器为工具行吸奶操作的同时施行乳房挤压按摩护理,直至产妇乳汁不再流出止,两侧乳房的吸奶时间均控制于15min内,吸奶完毕后再对两侧乳房施行为时1~2min的按摩护理。根据产妇个体化喜好以吸奶器或者手法挤奶方式行余奶排空处置,24h吸奶次数保持在5次及以上。以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式手法对乳房加以握持,按乳根部-乳头方向加以用力挤压,同时按摩乳房硬结处,并以吸奶器行辅助吸奶操作,可使产妇乳房获得更具彻底性的排空效果,吸奶完毕后,以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以顺时针顺序对产妇乳房根部施加环形按摩,随后行再次吸奶处置。

1.2.2保障措施 (1)加强分期特性适应性促泌乳方案的机制讲解,对产妇及家属相关疑问给予适时答疑解惑。(2)选择口头讲解、模具演示、视频播放等方式传授分期特性适应性促泌乳方法。(3)建立每日专项沟通机制,了解患者各期挤奶方式、频次及时间的掌握度与落实度,对认知薄弱处、行为误区处施以针对性指导。(4)教会产妇乳汁正确储存方式,鼓励产妇将挤出的母乳给住于NICU中的婴儿食用,促进产妇母亲角色认同感,以亲子联系心理暗示正向推动生理泌乳过程。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泌乳启动时间:自胎儿娩出为计时起始时间,以产妇有乳胀感觉并于乳房挤压后有乳汁排出为计时终止时间[7]。(2)比较两组产后第1~5天的乳汁分泌量,乳汁量较少时以医用20 ml注射器计量,乳量较多时以带刻度容器计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泌乳启动时间的比较

试验组干预后泌乳启动时间为(11.78±1.84)h,对照组干预后泌乳启动时间为(18.46±2.39)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64,P<0.05)。

2.2 两组产后第1~5天泌乳量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产后第1~5天泌乳量的比较

3 讨论

3.1 分期泌乳特性分析

产后乳汁分泌分为二期,第一期为泌乳启动前,一般为产后2天,此期乳汁分泌量较少。第二期为泌乳启动后,一般起始于产后2~3天,此期产妇的泌乳量逐步向充沛方向发展。在第一期中,吸奶次数属于促泌乳重要策略,需高频次的将产妇乳汁自乳房中加以排出,以便持续性进入泌乳启动环节。泌乳启动后进入乳汁大量分泌的第二期,此期促泌乳力量主要来自于乳房的排空度,排空度越高则越可能提升乳汁产量[8]。对母婴分离产妇,无法获得婴儿吮吸的自然刺激,因此产妇必须以特定式挤奶手法、吸奶装置等对婴儿吮吸刺激加以模仿,由于产后不同泌乳时期存在乳汁分泌特性的差异性,故吸奶器的应用与手法挤奶方式利弊各存,应针对各期特性选择适应性的促泌乳手法与装置以促进、维持产妇乳汁的正常启动与充足产量,从而为成功母乳喂养打下基础。

3.2 采用分期特性适应性促泌乳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施加干预

(1)于泌乳启动前施行高频次挤奶干预是促使其正常开启乳汁分泌的关键措施,但产后疲劳、母婴分离焦虑等身心负面因素影响,产妇多处于挤奶意愿不高、挤奶行为过高依赖于专业护士的状态,而护理人力配置的有限性使护理人员无法对挤奶活动进行全覆盖式服务,且夜间手法挤奶对产妇的睡眠时长形成严重挤占,产妇处于疲于应付状态。因此,产妇无法坚持执行手法挤奶来完成对泌乳的正常启动,泌乳延迟现象在母婴分离产妇中较为普遍。本研究在深入分析产后第一期促泌乳机制的基础上,以保证产妇足次频繁实施乳汁排出行为为目标,向产妇科普化讲解乳汁分泌初期手法挤奶的必要性及无可替代性,在精力较为充沛的白天尽量坚持足够频次的手法挤奶活动,晚间可借助于高效便捷的吸奶器完成婴儿吮吸模拟替代以尽量减少睡眠休养剥夺。通过手法挤奶+吸奶器的联合应用与合理分配使用,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确保产妇充分的乳房刺激频次,且具备可靠的依从性基础,借助于足次定时挤奶处置所引发的泌乳素分泌反射性刺激效应,促使试验组母婴分离产妇乳腺细胞早期启动乳汁分泌活动,缩短泌乳启动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母婴分离产妇干预后泌乳启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2)泌乳启动后,乳房排空程度是产妇产乳量的直接影响因素,此期产妇乳汁处于蛋白质量降低状态,乳汁由黏稠状转换为清稀状,产妇以吸奶器为工具即可轻易完成对乳汁的有效吸出,此期护理人员指导产妇选择三联促乳房排空模式(泵吸+挤压按摩乳房+必要时行手法挤奶),吸奶操作所形成的乳房挤压效应,可促成产妇乳房、乳腺管内压力上升,从而提升乳腺管中淤积乳汁的有效排出。手法按摩可助力于乳房淋巴液及血液的有效循环进而发挥畅通乳腺管的积极效应,按摩后再次施行吸奶操作可实现对产妇乳房的更彻底排空,在减轻产妇乳房的胀痛不适的同时还可反射性促进泌乳[8]。此期在保证泌乳量的前提下酌情将前一期的每日至少8次挤奶减少至每日至少5次,产妇体力消耗有所降低,形成一定的正性激励效应,亦可提升产妇泌乳信心与依从性。由此可见,此期所采用的联合促乳房排空护理策略可通过系统手法产生积极可靠的乳房排空效果,提高泌乳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母婴分离产妇产后第1~5天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猜你喜欢
吸奶器排空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如何正确使用吸奶器
使用吸奶器要采用科学方法
小心别让吸奶器伤了你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哺乳完宝宝,乳房还要排空吗?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60例